不支持Flash
|
|
|
連續兩年業績下滑 春蘭賣殼傳言再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7日 15:37 華夏時報
作者:王韜 本報特約記者 王韜 北京報道 在日前舉行的2007年世界品牌大會上,春蘭以超百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再度上榜。但實際上,這個以空調起家的老牌企業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危機。 春蘭賣殼傳言在坊間不脛而走。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消息稱,泰州的另一家企業揚子江藥業將會借殼春蘭上市,春蘭股份13年的上市公司之旅將會畫上句號。記者多方求證,當事各方,無論是春蘭集團還是揚子江藥業都否認了這個說法。 事實上,賣殼傳言并非空穴來風。4月27日,春蘭公布的2006年年報顯示,春蘭2006年虧損1.99億元,這是繼春蘭股份2005年首次出現虧損后的又一次虧損。按照證監會的規定,如果2007年春蘭繼續虧損,則將被退市。 多元化的反面教材 1994年春蘭空調市場占有率超過30%,名列全國第一,空調業的年產值就達到了50億元。也就是在那一年,春蘭拉開了多元化的序幕。隨后,春蘭花巨資進軍冰箱、摩托車、電視、汽車行業,空調業不再是春蘭唯一的主業。 一位長期關注春蘭發展的業內資深人士回憶說:“春蘭當時認為,國內空調業已基本飽和,必須尋找新的出路才能實現企業的快速擴張,但是他們沒料到全球空調業制造基地會轉移到中國,也沒有預料到隨著房地產市場發展空調會成為日常生活必需品。” 然而,實踐很快證實,春蘭的多元化之路并不成功。彩電、洗衣機、電腦等產品都未有所建樹,市場銷售不盡如人意。而春蘭摩托車也成為匆匆過客。春蘭卡車也因政策因素,一直無法獲得快速發展。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鎳氫電池項目由于市場環境整體不成熟,短期內無法形成規模效益,冰箱項目也一直沒有取得成功,最終賣給了合作伙伴LG。 春蘭多元化之路的失敗也一度被作為其他企業擴張的反面教材。目前市場大多數的分析認為,春蘭的多元化擴張,跨度過大,缺乏成熟人員和技術儲備,因此在短期內根本無法獲得經濟效應。 MBO打擊 雖然多元化之路并不順暢,但是彼時的春蘭尚未顯露敗相。某業內資深人士認為,實際上對于春蘭打擊最大的還不是其多元化的不成功,MBO被叫停實際上才是對春蘭最為致命的打擊。 2000年左右,春蘭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因此,那年的8月20日春蘭集團董事局決議通過了春蘭(集團)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方案決定從企業凈資產中拿出25%量化給員工,其數量約12億,員工須以現金購買股份,員工在購買股權的同時贈送同樣數量的干股(分紅權)。 “應該是沒有想過不會被批準。”一位參與了當時會議的人士透露。但是很快,與預想的不同,這個方案被有關部門叫停,春蘭的發展再次受到打擊。 在“產權改革”失敗后,屋漏偏逢連陰雨,2000年后,春蘭管理層人員大量流失,這也給當時的春蘭造成了很大沖擊。 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春蘭的衰退實際上是從2000年以后開始逐漸顯現的。一方面,隨著格力、美的等新興空調企業的崛起,春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另一方面,由于MBO計劃被中央叫停,春蘭產權不清晰的弊端以及大企業病日益顯現,使得春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時間后,自然會陷入業務青黃不接期,虧損也在預料之中。 玲瓏棋局? 然而,雖然春蘭目前正處于困境,但是業界對于春蘭仍寄予希望。業內人士認為,春蘭無論在發動機還是空調壓縮機的研發上都屬領先水平,在研發能力上目前仍屬于國內領先,春蘭的攤子很大,如果經營得當應該也是可以重塑輝煌的。 *ST春蘭的獨立董事沈巖認為,目前空調行業的競爭加劇,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是造成春蘭利潤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他認為,目前的中國家電企業競爭劇烈,正處于洗牌階段,“誰能撐到最后誰就是贏家”。 陶建幸,這個現年54歲,同張瑞敏一樣是中共中央后補委員的春蘭集團董事局主席,他將春蘭由泰州當地一個虧損小廠發展成為國家大型企業和當地支柱產業,酷愛圍棋的他也許正在準備著春蘭發展史中一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玲瓏棋局”也未可知。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