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廣發證券內幕交易案升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6:41 《財經》雜志
廣發證券“券商借殼上市第一例”已轉變成“券商內幕交易第一案”,考驗著監管當局的智慧,也成為內幕交易追究力度的風向標 □本刊記者 蘇丹丹喬曉會龍雪晴/文 2006年6月5日下午至6月6日凌晨,十余名廣發證券工作人員陸續被公安人員帶走“協助調查”。這一動向表明,廣發證券借殼延邊公路(深圳交易所代碼:000776)過程中涉嫌內幕交易一案的調查業已正式升級。 《財經》獲悉,因該案影響重大,國務院高層早作明確批示,務必嚴查此案。消息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受公安部指示,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已成立專案小組。 8日下午,廣發證券人士接受《財經》采訪時,仍書面作復“廣發證券目前沒有收到公安部門任何正式傳召或司法調查,也沒有任何人員接受過司法傳訊,更無員工被拘消息,公司業務一切正常有序開展”。但據《財經》了解,截至8日周五晚發稿時,參加“協助調查”的十余人仍未返回。 此前的5月29日,中國證監會通過當晚央視“新聞聯播”長約一分鐘的播報,向社會通報了廣發證券借殼延邊公路過程涉嫌內幕交易調查的初步結論—— “我們重點調查了廣發證券部分當事人涉嫌內幕交易及其他形式的犯罪線索。在本案中,我會已將涉嫌犯罪的證據和線索移送公安機關,提請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月1日,廣發總裁董正青辭職。隨后,包括董正青在內的廣發高管長篇累牘地向媒體解釋此案不涉及公司員工,更非公司行為,不會改變廣發借殼上市之決心,云云。 然而,在監管當局與司法部門就廣發證券內幕交易案給出完整調查結果之前,這只能是廣發單方面的訴求。 廣發證券自2006年初籌劃借殼上市。當年6月5日,延邊公路發布公告稱,其與廣發證券正就借殼進行接觸。然而早自當年3月起,延邊公路股價即已出現異動,在此公告發布前,已出現了11個漲停板。因此,延邊公路在2006年6月3日被停牌;9月26日,借殼上市方案公布,10月11日復牌后又連拉三個漲停,10月20日被再次停牌至今。 針對這一異象,深圳證券交易所于2006年7月即率先進行調查。當年10月,證監會稽查局再派員赴廣東展開調查,由廣東省證監局配合。立案調查直到今年5月前后仍在繼續,證監會稽查局人員曾赴吉林長春,傳召延邊公路第一大股東吉林敖東(深圳交易所代碼:000623)的高管談話問訊。 《財經》記者獲悉,在“新聞聯播”發布有關廣發的調查進展之前,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已經制訂了詳細的調查計劃,其中包括將涉案者控制歸案。但消息公布后,原計劃需要重新調整。 由于兩次停牌至今,延邊公路的實際交易日有限,所有的股東賬號、資金賬號乃至交易指令發出的IP地址,都清晰在案。“徹查此案絕非難事,關鍵在于監管當局的決心。”一位知情人士稱。 “內幕”風波 當事態從證監會的“突然”通報發展到董正青辭職,廣發證券上下已并不意外。 “此事已經傳了很長時間,”廣發證券內部一位人士稱,“我們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一“心理準備”,指的是廣發案只以董正青辭職作結,廣發繼續完成借殼上市方案。這是業內從去年底流傳至今的說法。 早在去年7月31日,深交所市場監察部向廣發證券發出調查函,調查廣發證券客戶中持有延邊公路的所有賬戶資料,包括賬戶實際控制人和資金背景。此后,關于廣發借殼涉嫌內幕交易的傳聞四起。 《財經》記者較早前也從多方獲悉,監管部門已經查出廣發證券部分高管的親屬,早于借殼公告前,即已購入延邊公路股票。然而,“證券公司高管通過內幕交易,建‘老鼠倉’獲利,在市場上司空見慣,大家都不以為然。廣發證券自己也沒想到事情會那么嚴重。”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 “去年10月,證監會派人來廣東調查此事,廣東證監局由稽查處配合聯絡;至今年元旦左右,證監會先后派員來調查過數次,過程很保密。”上述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他還表示,“無論是操縱股價還是建‘老鼠倉’,調查的難點通常在于很難取證。但對廣發證券的調查顯示,某些涉嫌內幕交易的操作手法并不縝密,相當程度上顯示出違規者對于今后被調查的可能毫無防范。” 該案進入監管層調查視野早于杭蕭鋼構和上投摩根唐建案。假如證據確鑿,廣發借殼一案,將成為中國券商第一起涉嫌內幕交易案。券商普遍對“內幕交易”不以為然的時代亦將過去。 “證監會現在查得相當嚴,不僅上市公司,還包括證券公司。我們經常能收到證監會下發相關警示性文件。在目前市場過熱的情況下,證監會可能希望通過一些加強監管的信號來防范市場風險。”廣東省證券界一位人士分析。 董正青其人 現年44歲的廣發證券總裁董正青,是卷入內幕交易調查的主角。 今年6月1日,在廣發證券通報重大事項的內部會議上,董正青說明了自己辭職的理由:一是沒有實現廣發證券借殼上市預期的工作目標;二是在廣發證券借殼延邊公路上市以及股權變動的過程中引起了負面影響,負主要責任。 盡管董正青承認其弟持有延邊公路股票,卻拒絕承認自己透露消息、參與內幕交易。在辭職前夕,董正青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對于廣發借殼延邊公路一事,我從來沒向家人、親屬透露,至于他們是否買、為什么要買,我當時確實一點也不知情。” 6月8日下午,《財經》記者撥通了董正青的電話。對于記者的采訪要求,董不置可否,只是要求記者聯系廣發證券宣傳部門。 此次并非董正青首次遭遇監管機構調查。早在2006年2月,證監會曾下發了一份通報批評,指出董正青在沒有向外界和監管機構如實披露的情況下,以他自己為實際控制人的廣州市格瑞實業有限公司受讓了廣發證券2.45%的股權。自此,董正青深陷調查,市場亦不時傳出其“出事”、“被雙規”之傳聞。 盡管因此事備受詬病,直到2006年5月,董正青才從廣州格瑞退出。 “我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就是在做了公司的總裁之后沒有把自己的股權從廣州格瑞中及時退出。”董正青近日向媒體如此解釋此事。 自2003年正式成為廣發總裁以來,董正青是廣發的權力核心,公司內外多評價他“精明強干”;但也有熟悉的人表示,董屬于性格強勢的“粗人”。 在媒體面前,廣發證券高層包括董正青本人總是不斷強調,廣發借殼受阻以及內幕交易事件,源于內部人不斷地向監管部門舉報。 1993年,董正青辭去暨南大學金融系任教之職,進入當時成立僅兩年的廣發證券前身廣東發展銀行證券部,成為廣發證券創始人陳云賢的得力助手。 2002年底,陳云賢轉任廣東省佛山市常務副市長,原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志偉受廣東省委組織部任命,“空降”廣發證券,出任董事長。副董事長、總裁方加春未能順利繼任,一年后淡出,加盟香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廣發證券6.17%),現為德恒證券總裁。 王志偉和方加春兩人的變動,改變了廣發證券的高層格局,也造成了廣發今日管理層內部的微妙情勢。自王志偉出任廣發董事長后,與總裁董正青在公司經營管理問題上屢有分歧,這已是廣發內部公開的秘密。 2004年9月間,中信證券發起要約收購,意欲獲得廣發證券控股權。大敵當前,董正青和王志偉短暫結盟,率領廣發證券全體員工入股,緊急成立吉富公司,總計收購廣發證券股份12.55%,成為第三大股東(參見《財經》2004年第18期“逐鹿廣發證券”),中信最終告退。 此后,謀求上市逐漸成為董正青的目標。“借殼上市方案的主導者是董正青和李建勇。”廣發證券內部人士介紹。 在董正青辭職后,李建勇接任總裁之職,并向媒體表示,廣發證券仍將繼續借殼之路,等待證監會的審批。 失足之恨 從董正青辭職到今日司法機關啟動的正式調查,已大大超出了廣發員工的原先估計。 現在看來,如果廣發證券當初直接IPO上市,也許不會有今日混亂的局面。 董正青在披露借殼方案之時曾對媒體稱,廣發證券原本一直堅持IPO,因為借殼成本比IPO要高得多。“但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和股東急于上市的要求,加上2003年的業績不怎么理想,我們才開始考慮借殼這條路徑。” 2003年,廣發證券遭遇有史以來第一次虧損。由于公司上市必須滿足三年連續盈利的前提條件,如果IPO,只能等到2007年。 2006年當年,股市回暖,券商上市再成市場主流。年初的董事會上,廣發證券高層開始討論爭取年內上市。 3月底,廣發證券高層開始著手籌劃選殼、借殼等相關事宜。此后,借殼上市從“案頭工作”進行到直接洽談階段。 “選殼,都不知道選了多少殼了,但做了方案送到證監會的就只有延邊公路。”這位參與洽談工作的高層透露。 2006年6月5日,星期一,延邊公路和吉林敖東同時發布公告,稱吉林敖東與廣發證券正在就借殼延邊公路上市事宜進行溝通磋商。 而據廣發高層稱,就在此前的一個星期,甚至包括周末,他們仍在為借殼進行多方溝通。 深交所的調查,正是由這段時間延邊公路股價的異動所引發。從S延邊路的股價走勢來看,2006年3月下旬以后,其成交量開始逐漸放大,其后猛拉11個漲停板,至6月3日停牌前由每股2.86元上漲至每股8.06元。 深交所調查一直未有結果公布,至9月,廣發借殼方案最終出臺。期間,眾多券商亦紛紛嘗試借殼上市,也引發券商概念股此起彼伏。這些方案至今均未獲批,其中,廣發證券方案更被業界寄予厚望。 不期一個月后,證監會開始介入,調查個中是否存在公司操縱股價、高層集體內幕交易之行為。10月20日,延邊公路第二次停牌,至今未復牌,股價停留在10.55元。 據一名接近廣東證監局人士稱,今年1月后,證監會對調查已有初步結論,認為廣發證券借殼一事,其公司層面“操縱股價”或“建老鼠倉”的違規行為的證據不足。“調查再次集中到個人,據了解,有相當多的廣發證券內部員工參與了延邊公路股票的炒作。” “對不能充分舉證不存在內幕交易行為的,證監會將在審核中實行冷淡對待。”今年4月29日,就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嚴查股價操縱及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網站發布了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談話。 6月1日,廣發證券總裁董正青提出辭職。公司董事會委任常務副總裁李建勇代行總裁職務。來自證監會的消息表明,董正青辭職之前,證監會機構部及廣東證監局官員曾親往廣發證券,與公司董事們謀面。 三天后,證監會向延邊公路、吉林敖東發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就其在2006年5月間未及時披露股權收購等信息,對兩家公司及其高管作出罰款決定。 在接受采訪時,廣發證券人士一再強調,延邊公路內幕交易屬個人行為,公司仍希望借殼上市方案獲批,并稱“公司未有任何員工因此案被調查”。 此前,業內也一直傳稱廣發借殼可能并不會因此夭折,僅涉案個人為此付出“適當”代價。 至此,廣發“券商借殼上市第一例”已轉變成“券商內幕交易第一案”,成為業內眾目睽睽的焦點。同時,此案考驗著監管當局的智慧,也變成外界判斷監管當局對內幕交易基本態度的風向標。 在券商風起云涌的借殼潮中,廣發證券的波折頗具代表性;一方面券商急于通過上市補充資本金,另一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更重要的是,比比皆是的內幕交易觸目驚心,證明券商操作仍缺乏合法合規的基本理念,亦顯示出新一代券商并未擺脫過往被整治券商的弊病。中國證券業的成長升級,仍然有待更多的磨難與競爭。- 本刊記者季敏華、龍雪晴對此文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財經》雜志網站 www.caijing.com.cn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