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剛欲建中國乳業新版圖 伊利啟動新一輪擴張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2日 11:05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鄒建鋒 2月28日上午,伊利集團與牛媽媽乳業在呼和浩特簽署合作協議,這項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伊利集團對牛媽媽乳業進行增資擴股,以及以伊利為主投資2.5億元規劃建設一個新
作為中國乳業“老大”和內蒙古乳業“老三”之間的聯姻,簽約儀式所得到的重視顯而易見: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韓志然,副書記郭建,烏蘭察布市委書記吳永新,市長傅鐵鋼等黨政要員,伊利集團的供應商、經銷商代表以及內蒙古各主要商業銀行的負責人都出現在簽約儀式上。 “潘剛主政之后,為了擺脫‘高管事件’陰影,伊利集團必然會有新動作,但是沒想到潘剛出手會這么迅速!币晃蛔C券業研究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2005年乳業并購第一單 事實上,這并不是伊利集團“高管事件”之后的第一步棋。 1月10日,伊利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600887)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董事會決議,已于2004年12月31日前售出公司所持有的全部國債,并于2005年1月7日收回全部投資國債資金計4.04億元。 2004年,伊利集團一度被“獨立董事事件”和“高管事件”所困擾,其中,國債投資的失利是伊利受到多方詬病的決策失誤之一,從事后披露的信息看,大舉購買國債與鄭俊懷等被拘高管關系緊密。也正是這個原因,有人將伊利抽身國債市場稱為“撥亂反正”。 如果說果斷拋售國債,是與此前階段的揮手作別;那么這次強力資本運作,似乎可以看作是潘剛和他的經營團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端。 據記者了解,與牛媽媽乳業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3年。是年10月,伊利集團與牛媽媽乳業初步達成并購協議,伊利集團收購牛媽媽乳業30%的股份,并打算于2004年實現對牛媽媽乳業的控股,還計劃新上6條生產線,并配套奶源基地建設。 事實上,雖然伊利與對方的合作一直在進行,但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2004年伊利的計劃多少出現了停滯。 2005年的2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重要奶源基地之一的烏蘭察布市迎來了巨額的投資,而潘剛也已經有機會來展開他的藍圖……一切看來又有了新的開始。 根據伊利集團公布的資料,在牛媽媽乳業所在的烏蘭察布市規劃建設的大型液態奶基地總投資達到2.5億元,日處理鮮牛奶超過1000噸,預計年產量將達到30萬噸,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上繳稅金逾6000萬元。 “由于合作方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與乳品加工基地,與原有資源整合后,伊利將借此更加完善自己的優質奶源體系,大幅提升產銷能力,顯著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鞏固伊利在全行業的龍頭地位。”潘剛對記者說。 他還透露:“這不僅是今年中國乳業并購的第一單,也是伊利集團一系列并購計劃的第一單。” 伊利的背后 “抓住機遇,趁勢而上!边@是一句被很多人用濫了的話。但是仔細觀察,每一宗“趁勢而上”的案例背后都有值得關注的內容。 毫不例外,伊利集團之所以能夠重現咄咄逼人的擴張態勢,與其所得到的“勢”是分不開的。 “乳業是呼和浩特市乃至內蒙古自治區的支柱產業,有力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強勁發展,呼市被國內外譽為‘中國乳都’! “在這期間,伊利集團功不可沒,充分發揮了領袖企業的示范效應,鼓舞和引領了一大批優秀企業的崛起,幫助上下游產業鏈實現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為全市調整產業結構,解決‘三農’問題,加快西部大開發,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思考課題,并且做出了突出貢獻! 這是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郭建在2月28日簽約儀式上所說的一番話。 當地之所以為伊利高調“造勢”,與伊利在當地經濟中的地位顯然是分不開的:伊利與奶農緊密相聯的模式,已經吸納的直接、間接就業和涉及的家庭總人口超過100萬人,幫助農戶貸款已超過15億元。200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到內蒙古考察時專程對伊利集團進行了調研,充分肯定了企業帶動養殖基地、基地扶持農戶促農增收的做法。 而對于一起赴呼市參加簽約儀式的烏蘭察布市委書記吳永新和市長傅鐵鋼來說,伊利的投資無疑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牛媽媽乳業盡管只用了四年時間就成長為內蒙古乳業第三大品牌,年銷售額突破億元,但是能夠與年銷售額80億元、牢牢占據乳業頭把交椅的伊利進一步合作,在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將產生極為積極的影響。 經測算,該項目的啟動將進一步帶動烏蘭察布市和當地各區(旗、縣)奶牛養殖業、牛奶加工業的發展,惠及奶農4萬戶、15萬人,帶來的就業機會將超過千人。 伊利不僅得到了有關地方黨委、政府的“力挺”,也得到了金融界的支持,記者在現場看到,呼市五大商業銀行重要代表悉數到場。 伊利方面告訴記者,各主要商業銀行負責人的出席,不僅僅只是來表示祝賀,更重要的是,這些銀行都給予了伊利數億元的授信額度,對伊利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并給予強力支持。不僅如此,一些區外的商業銀行也對伊利頻頻示好。 習慣了“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的商業銀行其實也是心中有數,因為伊利不僅在品牌、贏利能力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在銀行的現金存款就有9億元之多。 “只有出色的現金流保障,才能給銀行吃上一顆定心丸。銀行需要的是‘金牌客戶’。”一位出席簽約儀式的銀行業人士如是說。 潘剛的新版圖 “到2012年,伊利躋身世界乳業20強的目標沒有變。從2005年開始,伊利集團將通過一系列的擴張實現中國乳業版圖的重建!辈恢绹鴥韧獾娜闃I大佬們聽到潘剛的這番話會產生何種感受。 潘剛對伊利的自信還不止于此:“目前國內乳業有能力進行大規模擴張的,伊利之外,恐怕很難再數得出幾家來!” 他還表示,在確立國內乳業龍頭地位的基礎上,伊利還計劃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從而使中國乳業“第一陣營”從“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真正變成伊利的“一騎絕塵”。 為此,伊利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擴張計劃,具體包括同業并購,選擇行業第二陣營中的佼佼者進行整合,“將不僅僅局限于內蒙古自治區”;另外,還將發揮融資桿杠的組合運作,既借助上市公司這一平臺,同時借助金融資本的力量,以充足的現金流來保障集團順利實現資本運作目標。 有業內人士評論指出,伊利盡管已經在規模上稱雄國內乳業,但是國內的其他品牌如光明、蒙牛、三元等也一直是咄咄逼人。 以蒙牛為例,2004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之后,籌得資金9億多港元。蒙牛方面稱,上市后全部資金將用于發展及擴充液體奶產品、雪糕及奶粉等其他乳制品的生產能力,預期至2005年底時,總產能將由2004年的126萬噸增至275萬噸。 另外,蒙牛還一度放言2004年銷售額在2003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突破100億元。如果這個目標實現,2004年實現主營業務80億元的伊利將被蒙牛拋在身后。 雖然蒙牛2004年的增長目標并未實現,但是潘剛顯然也感受到了做“霸主”并不容易。為此,在一定的時期內,伊利進行規模擴張是其當然的選擇。 在成為國內霸主之后,伊利不可避免地與國際乳業巨頭短兵相接。 這幾年中國乳業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法國達能、意大利帕瑪拉特、美國卡夫、英國聯合利華、荷蘭菲仕蘭等國外乳業巨頭紛紛撤離或收縮中國市場。 那么,潘剛如何看待國外競爭對手? “2005年起,六大類乳制品進口關稅將大幅下調,外資品牌又會面臨新的機會。所以,短暫的撤離并不表示他們已經放棄中國市場! 另外,他還透露,國外乳業同行與伊利的接觸一直沒有中斷,不排除將來進行合作的可能性。“當然,這種合作有一個原則,首先是必須由我們控股;第二,合作的目標是看能否讓伊利取長補短。” 對于伊利的擴張,潘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企業追求的是持續、穩定、長期的發展,而不是希望一蹴而就的“超常規發展”。 事實上,自2001年以來,大量資本的涌入和行業內的數度兼并浪潮已經使中國乳業進入了“戰國時代”。潘剛并不回避企業擴張所面臨的風險:除了關稅的下調,使奶業正常運轉的上游原材料持續上漲,市場銷售方面的價格戰愈演愈烈,乳企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在擴張的同時,伊利還要在生產、研發、銷售等諸多基本經營環節精雕細琢!笨磥,被稱為“少帥”的潘剛正在思考和應對的東西還很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