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楊波
近年來,在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下,資本市場風高浪急,機構投資者面臨考驗。而高騰國際權益首席投資官李宇經受住了急風驟雨般的市場考驗,交出了優異的成績單。
李宇有多年在美國機構的投資經歷,曾任職著名的SAC、高盛及千禧年,有豐富的管理對沖基金的經驗,也有出色的業績記錄。2015年,因為看好國內的投資機會,李宇回國創業。2017年,高瓴與騰訊聯合成立高騰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李宇出任高騰國際權益首席投資官,并繼續管理創業初期發起成立的基金。
在海外多年的李宇,一直在投資中國股票,但投資方法與國內機構投資者有一些差異,A股只能單向做多,只有上漲才能賺錢,而他則主要運用多空策略,輔以擇時交易和波動率操作,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都有可能賺錢。在21年的投資生涯中,他的年度勝率和長期表現十分出色,2008年的大熊市、2018年的大調整、2021年春節以后的市場變化,他都成功駕馭。
日前,李宇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的采訪,他很率真,也十分謙遜,不貪戀和沉醉過往表現,對于名聲頗為“佛系”,反復強調自己只是一個合格的基金經理,希望投資者客觀看待他。他表示,投資是一場修行,必須極為誠實地面對自己,這是非常罕見而又十分重要的品質。因為市場是最唯物主義的,對于任何虛幻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做法,都會給予迅速而又嚴厲的懲罰。
投資要尊重常識和理性
證券時報記者:你管理的權益策略獲得了優良的投資業績,請講講你的投資框架和體系。
李宇:我的投資風格可以簡單總結為三句話:以宏觀為導向,以價值為基礎,以交易為輔助。以宏觀為導向,就是以大的宏觀環境、政策背景為導向,某類資產宏觀特別不利時我不會考慮投資,比如前幾年政策提出房住不炒,強調三條紅線,加上房地產市場本身有一些泡沫,過去幾年我基本不碰銀行地產股;再比如,在全球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我基本不買保險股,因為保險公司是長期負債,一些5%利率時代定下來的負債,要在2%利率時進行資產配置,會讓保險公司非常被動,日本歐洲都是如此。
不過,從去年開始,宏觀環境開始出現變化:一是全球通脹環境在急劇變化,二是中國房地產政策開始調整,又可以考慮金融地產類的股票了。反過來,對于宏觀上比較有利的資產,我一直都會考慮,比如在中國這樣即將深度老齡化的社會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永遠都有機會,只要中國老齡化趨勢未變,這就是永恒的題材,當然不是說馬上要買,但這是永遠值得考慮的一個大的宏觀方向。
證券時報記者:以價值為基礎會不會比較復雜?
李宇:以價值為基礎不需要復雜的知識,但需要尊重常識和理性,不追高、不抱團。因為市場總是容易走極端,好的時候過度樂觀,比如2021年初科網股明顯有很大泡沫,只要有點理性和常識,就不會去碰哪些估值很高的虧損股,還有2015年二季度,市場很瘋狂、投資者無理由沖進A股市場,很多公司估值貴得離譜,這種時候應該考慮離場,至少不碰泡沫太大的股票。市場悲觀時也會走到極致,比如2022年三季度的港股,股票估值歷史上從來沒有這么便宜過,很多公司PE低到三倍甚至兩倍、PB低到0.1- 0.2倍,有些公司還有很高的分紅,這種價值不需要很復雜的模型來計算。當然,這種極端的情況很少,但總會出現。不是要買到最低點,但是在價值很明顯的時候,你敢不敢持股?還是很恐慌地去減倉?以價值為基礎是一個標尺,從而避開顛覆性的錯誤,不會在2015年的最高點去買一大堆很貴的股票 ,也不會在去年三季度把香港股票全部砍倉。做到這一點,如果再配上較好的選時,長期業績就有望較大幅度超越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請講講以交易為輔助。
李宇:我會通過交易和量化模型增加阿爾法,希望每年通過交易貢獻2-5個百分點的正收益,雖然不多,但長期復利比較可觀。更重要的是,通過交易,能增加持股信心,特別是市場不太好的時期,股價一年到頭都在低位震蕩,時間長了對持股心態會有影響。如果能夠通過交易賺幾個點,別人虧10%的時候,你只虧5%,別人虧5%時,你已經打平了,你的心里就會比較篤定,在市場低位震蕩時敢于拿住倉位。短期拿得住,不被市場波動打亂節奏,才給予你更多長期持有的信心。
A股市場
總有爆發的一天
證券時報記者:從國外對沖基金到高騰,你的投資有什么進化?
李宇:做投資最好的一點是永遠不會乏味,因為永遠要面對新東西,永遠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過去做對沖基金,為降低組合的波動性,對凈頭寸有嚴格的要求,這一定也會降低長期回報。加入高騰后,我更追求長期的絕對回報,為長期較高的收益可以適度容忍短期的波動性。如果把人生看得足夠長,中間的某些波動,其實并不能激起浪花。時間越長,不斷打磨,投資的感覺也變得越來越舒服,越能保持平靜的內心。
因為從長期來看,企業的盈利取決于名義GDP,而名義GDP取決于通脹+真實的GDP,GDP可能會降,但通脹永遠會有的,而且長期通脹非常明顯,所以股市長期向上的確定性是較大的。如果一直保持很低的凈頭寸,長期會失去權益資產上漲的大趨勢。另外,過去十幾年,中國很多行業和公司的估值在不斷壓縮,比如工行、騰訊的估值較2007年已經壓縮了90%,工行過去是3倍PB,現在只有0.3倍PB。這意味著,長期來看,未來市場總會有爆發的一天,上證指數不會永遠在3000點。過去十幾年A股指數永遠是區間波動的看法在未來大概率會被證偽。這種長期偏多的思路,讓我對做空很謹慎,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做多頭可以虧錢,但做空要盡量不虧錢、少虧錢,我做空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為了更好地做多,特別是在空頭市場中,如果能夠通過做空減少損失,市場跌到低點時才敢滿倉去抄底。
證券時報記者:在港股你如何選公司,如何規避價值陷阱?
李宇:目前時點,我更偏好價值型股票,但是會與成長結合起來看,而不僅僅是PE/PB,看價值也要考慮整個行業的方向、公司的管理層質量等。另外我最關注的是現金流,最好是有好的現金流或現金流正在改善的公司。不少A股和港股公司看著很便宜,但是現金流永遠是負的,這種公司爆雷的可能會比較大,我會盡量避免。
投資高手共同特點:
冷靜+勤奮+誠實
證券時報記者:有前輩曾說,股市專找投資者的弱點,你只要有弱點,就一定會被市場找到,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李宇:人性的弱點是投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做投資和交易一時成功的人很多,一直成功的人卻是鳳毛麟角,《股票作手回憶錄》里的利弗莫爾是絕對的天才,但他的結局卻是破產后自殺,可見做交易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一般人一生可能也體驗不了幾次大起大落,做投資可以在一年以內就體驗很多次這么強烈的感受,所以,做投資是對一個人特別好的考驗。
很多做交易的人在不同的階段,對自我的定位會發生很大的落差,很多牛人都有輸得很慘的經歷,一下子從天堂到地獄,人性的弱點會暴露無遺,心態上要時不時面對這樣的波動,非常不容易。大起的時候,虛榮和驕傲都出來了,大落的時候就要考驗你是否有韌勁,能否扛得住壓力。要想清楚自己靠什么賺錢,這樣你賺的錢才不會歸零。
證券時報記者:你自己經歷過幾次大起大落?
李宇:我總體上還算比較順,但中間也有一些起伏和煎熬。2007年,牛市末期,我開始做空,當時壓力特別大,可能別人一下子賺30%,我還虧10%。我覺得自己是對的,但市場就是不斷打你耳光,看對沒用,因為你扛不住短期的虧損。當時特別難受,明明看對了還是短期需要止損。
做交易心態是最重要的,要修煉到沒有情緒,而不是去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有平常心,真正看淡利益得失,而不是說要控制住自己。
證券時報記者:你怎么調整心態?
李宇:最重要的是客觀,如實看待自己的成績,不停反思和檢討自己的投資。很多的投資業績是靠運氣,靠大勢,一定要認清這一點,絕不能稍微有些成績,就覺得自己的投資能力很強。
如果對于自己的每一點情緒的起伏都能清楚地覺察到,就很難有心態的劇烈波動。在高興的時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高興;憤怒的時候清楚知道自己憤怒;難過的時候,清楚地知道自己難過。這對保持內心的平和有很大的幫助。把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想透了,把投資路上的起起落落當成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把投資當成一種修行,心態會好很多。
如果只盯著眼前的結果,很難不被情緒左右。為什么我們會有情緒特別高昂或特別低落的時候?因為沒有認清現實,沒有認清自己,看清楚事實,了解了自己,情緒上就不大會大起大落。
證券時報記者: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李宇:我認識一些投資高手,他們有一些共同特點,第一,特別冷靜理智,不會對自己的情緒失去控制;第二,都特別努力,基本上所有業余時間都是撲在投資上;第三,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非常誠實,尤其是能夠對自己誠實,不會自己欺騙自己,這一點可能也是最難的。所以做到對自己絕對的誠實,如實評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一項非常罕見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品質。因為市場是最唯物主義的,對于任何虛幻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做法,都會給予迅速而又嚴厲的懲罰。
既要全力以赴去做,又要看淡。這聽起來有點矛盾,實際上也不矛盾,不要把重點放在錢上,而是放在做正確的事情上,心態就會不一樣。
證券時報記者:你對未來有什么規劃?巴菲特90%的財富是60歲以后賺的,你是否希望未來獲得更大成功?
李宇:聽你這樣一說,我就更有信心了,我離60歲還早呢。對于未來,我肯定有想法,但暫時還不想說,說出來也不太好,心理學認為,不要說出自己心里的規劃,如果說出來,心理上會覺得已經做了,可能實際行動就會差一些。
2023年對市場和經濟
都比較樂觀
證券時報記者:展望2023年,你怎么看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走向?
李宇: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今年中國會全力抓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有一個很微小的案例:我在上海的住處附近,過去三年沒有租出去的商鋪,現在開始出租、忙裝修了,為什么?疫情明確放開后,確定性增加,大家就敢去投資了,經濟必然起來。壓抑了幾年的消費需求,會比大家預期更強勁,這兩年老百姓的銀行存款同比增長了很多,仍然有一定的消費實力,相信國內的復蘇力度也會較強,2023年我對市場和經濟都比較樂觀。
證券時報記者:港股市場2022年相當低迷,有大批公司估值非常低,是否很有投資價值?
李宇:過去一兩年來,港股是全面的熊市,基本上所有的股票都在大跌,意味著一旦上漲就是全面的牛市,未來一段時間做多港股的機會更好一些。
2022年9月、10月份港股下跌的慘烈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10月份港股最低點的PB比金融危機最低點還要低40%,意味著很多人的倉位都清得差不多了,想拋的人都拋了。這個時候持有多頭倉位會比較難受,但也是好事,2008年暴跌后投美股是很舒服的事情,太便宜了,而且預期打到了最低,該拋的都拋了,后面就是漲了。
有一個論調,認為港股流動性太差,不適合投資,但它的流動性再差,也比印度、越南市場要好。2021年初時,大家都說要南下爭奪港股定價權,過了一年多,就從極度的樂觀變成極度的悲觀 ,覺得港股永遠不適合投資了,這意味著市場已經極度悲觀。每當市場情緒走到極端,往往就意味著機會來了。在大家都貪婪的時候高點賣股票,在大家都恐懼的時候低點買股票 ,事后看很容易,但在事中要做到很難,只有真正把價值作為投資的核心理念,并且堅信自己的判斷,才有可能擺脫大眾思維的影響,投資者才不會在最低點拼命拋股票,在最高點拼命買股票,只要大的方向把握好,長期就能跑贏市場。
不過,美股在2023年會是一個比較不確定的因素。
證券時報記者:你對美股比較謹慎?
李宇:因為這次通脹持續的時間可能比大家想得更長,一是從2014年開始,全球資本開支都非常低,導致產能較低,而印度、東南亞、南美洲等新興市場崛起,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商品的需求更高,商品的價格不僅下不來,還有可能繼續上漲,還有去全球化、ESG都會增加通脹,通脹黏性有可能比大家預期更強。因此,美國高利率持續的時間可能比大家預期要更長,相對較緊的貨幣政策,對美股的壓力會比較大,這是港股相對比較大的外部風險。最擔心的是美國出現衰退,通脹還是下不來,對美聯儲和美股都是更大的壓力。
另外,從全球來看,2008年以來成長股的漲幅遠超價值股,這次暴跌之后,下一輪再起來,大概率是價值股會占優勢。從歷史上看,在利率上漲的環境下,價值股表現會更好一些。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