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我們準備這兩天就把反饋意見發給證監會了,希望他們能有所回應。”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行部負責人17日下午告訴本報記者。
事實上,新一輪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公開征求意見階段,很快就將于6月21日宣告結束。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對于征求意見稿的內容,市場上仍是爭議不斷。盡管強調市場化、強化誠信等措施獲諸多好評,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改革還是不太徹底,結果恐難令市場滿意。
多位受訪券商人士亦告訴記者,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審核環節依然未能實現市場化,而一些看似美好的改革舉措在實際推行時也存在較大難度,加之缺少相關配套制度,新股發行市場的“頑疾”或難解開。
“監管層應將更多精力放在抓壞人上,而不是幫投資者鑒別遴選好公司,事實也證明發審委沒這個能力,否則就不會有萬福生科(300268.SZ)之流層出不窮,既然如此為何還抓著發審權不撒手?”上海一家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副總裁亦認為此次改革并不能令人滿意。
市場反饋改革低于預期
證監會6月7日晚發布了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
6月21日,即本周五,是證監會征求反饋意見的截止日期。就在意見稿發布已滿一周之時,記者從多家券商、基金等機構處了解到,它們大多表示會參與意見反饋,只是目前還在內部交流、征集意見中。
一家上市券商的相關負責人蔣蔚向記者透露,目前來看,業內對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內容普遍看淡。
其認為,盡管意見稿在推進新股市場化發行機制、強化發行人及控股股東等責任主體的誠信義務、提高新股定價市場化等方面都有重大修改,可以說,此次改革應該是新股發行市場近年來改革最有力的一次,但還是有一些內容有待推敲和改進。
從部分券商有意反饋的意見看,征求意見稿中有些看似頗為給力的規定,但實際實施起來卻十分困難,難以落實。
比如,提出必須保證有一定數量的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定價,不難看出,證監會的初衷是讓個人投資者也能夠參與定價和報價過程,增加公平性。
但券商人士認為,目前國內能夠達到有足夠大的資金和定價能力的個人投資者非常少,此種狀態不好實現,建議取消或者不限制個人投資者參與定價的人數,或者只在網上發行時考慮個人投資者意見,網下只面向機構。還有,關于對公募基金和社保網下優先配售40%比例的硬性要求,各券商也認為不合適,建議有多少配多少。
與券商等機構投資者相比,受訪的一些財經學者和個人投資者對意見稿內容更是認為低于此前預期。他們認為,內容并沒有觸及到應該改變的核心部分,整個新股發行環節沒有實現全面市場化,原來“憧憬”的注冊制未能成行。個人投資者尤其對網下配售過于“偏向”公募、社保等投資者頗有微詞。
發審環節市場化未完待續
據國內某證券投資咨詢機構統計,自1992年A股市場初創以來的21年間,A股市場進行的各項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已有10次,朝令夕改也常常發生。
對此,上海某創新類券商投行部高層人士表示,如此頻繁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充分反映了中小投資者、機構、監管層之間的博弈,而頻繁的改革也說明此前多次改革并沒有觸及到問題實質,所以才陷入改來改去的怪圈。
此前,包括2009年以后進行的幾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多是圍繞著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如何協調利益而進行,更多地偏向于如何保證新股可以發行成功,側重于保證市場的融資功能。
不過,此次改革在保證投資者利益方面有了不小的進步,即從單純為融資者服務變為為投資者和融資者兩者利益兼顧,并把保護市場的最弱勢群體作為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確保投資者利益得到充分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輪改革在新股發行方面力度很大,如適當放開發行節奏,主承銷商擁有自主配售權,發行價格由主承銷商、發行人決斷等。
不過,審核環節卻未放開,仍將延續以前審核機制,只是信息披露提前、要求上市材料受理后即披露。中信證券就此指出,此次改革在審核端改革力度相對較窄。
中信證券在與投資者的交流會上就直接指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根本是看能否做到全面市場化,之前之所以不大成功就是因為沒有實現全面市場化。
其建議審批制應改為注冊制、不做實質性審核,把企業的優劣讓投資者判斷,這樣可以實現證監會審核效率的提高、擺脫市場的指責,另外供給端加大IPO供給、改變上市成為一種稀缺資源現狀、防止暴炒及體制性圈錢。
私募人士陳耀麟亦表示,審批環節也應交給市場,而之前所謂的“市場化”已讓投資者膽怯。2008年,新股發行因金融危機被迫停止,2009年夏季重啟,打著“市場化”的旗號,結果發行數量多,價格高,造假案例也多,殃及眾多投資者。
新股病根還在二級市場
“在不解決新股的合理定價,并逐步消除爆炒新股習慣的前提下,任何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都可能以再一次改革而告終。”前述上海券商投行部負責人17日表示。
不過,在券商和基金等機構的眼里,新股發行市場長期存在的頑疾,也并非只是一級市場的問題,與二級市場制度不配套,投資者追逐概念、盲目投機等亦難脫干系。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過程”,早在2012年3月,時任證監會主席助理的朱從玖就曾如是表示。其實,近些年出臺的一些抑制炒新等措施都是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一種補充。
昨日,記者得到了上海一家券商投行負責人欲提交給證監會的反饋意見。內容指出,估值體系的錯亂是整個證券市場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其與新股發行問題息息相關。
“只要存在巨大的殼資源價值,中小盤股票的發行市盈率就不可能下得來。1.5億股總股本的*ST大地(002200.SZ)目前股價接近17元,而風險更低、股本更小的新股,投資者有什么理由不去瘋炒?”上述投行人士坦言,“既然監管層不愿放棄發審權,新股發行改革就應從退市做起。”
其認為,二級市場估值過高情況下,監管層即使通過各種手段壓低新股發行價格,過大的一、二市場價差將很快引發投資者不滿,并遭遇上市后的爆炒,這也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屢遭失敗的原因之一。
上述投行負責人還建議,暫停上市公司發布借殼上市重組預案,直至IPO恢復,“監管層一直宣稱借殼標準趨同于IPO,但借殼無需排隊的優勢對很多擬上市公司都是巨大誘惑。在IPO暫停近1年情況下,很多企業紛紛轉向借殼上市,殼資源價值也因此連續走高,這反過來又加大本次新股發行改革的難度”。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