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價值投資與牛市同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8:23 證券日報
康潛 任何市場的核心問題都概不能外地離不開供求關系,股市亦如是。通常而言,決定股票需求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二是有足夠多的資金在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之后流入股市。 企業的投資活動是全社會供給增長的重要來源,如果企業的投資活動受到限制,意味著供給的增長就無法滿足消費需求的增長。無可諱言地講,最近幾年國內規模以上企業利潤之所以大幅增長,與同期實行的宏觀調控政策令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受到重大限制有密切關系。 有鑒于限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是導致流動性過剩的主要原因,因此,流動性過剩也是企業利潤增長以及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顯然,如果僅僅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而沒有足夠多的資金能夠在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之后流入股市,股票的需求還是不能出現實質性的增長。 同樣無爭的共識是,目前此番牛市的行止將取決于三大因素:對外貿易出現逆差,從而導致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大大放緩甚至停止;經濟增長出現拐點,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甚至低速增長;國際經濟出現嚴重衰退,進而導致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股市出現轉折性暴跌。 基于可預見的未來,至少在今年,這三個方面的因素顯然尚都不會出現,因而中國股市的牛市進程就會不可避免地進行下去。而值此牛市進程運行到高位階段以后,至關重要和是為不爭的:投資者最迫切需要的是價值投資理念的樹立。 業績監管 茲事體大 基于贏得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考慮,我國正在積極進行經濟增長方式乃至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在這一過程中,資本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戰略平臺。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已由前幾年的若有若無,轉變為舉足輕重。 “假如中國的證券市場能夠不失時機地促進資源配置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有機結合,那么就可能加快催生出一批新型企業。比如服務業或文化產業中的創意企業、新經濟企業、知識經濟型企業。這是造福中華民族、造福于大眾社會的一件大事。假如中國借助于證券市場盡早培育出哪怕只有一家像微軟那樣的新型企業,那么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就要大很多,形象也要好很多。”此為一國資委高官在日前舉辦的一個相關的高層論壇上所做的表述。 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監管,是穩定股市、確保牛市穩健持續的最佳途徑,也是對股民和證券市場最根本的負責。如果對上市公司不能進行嚴格而有效的業績監管;那么,其他監管都可能是脆弱的、缺乏基礎的。 為此,該官員進一步強調指出:“股市走牛,是顯現我國社會經濟強勁發展的一個風向標,同時對市場監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場監管應該更加鮮明、有力、自信。應適時將著重點轉移到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監管上來。” 在相關發言的結尾,他提綱挈領又不乏學術味道地總結道:“企業上市其經濟學本質,無非是以接受更大面積的監管作為成本,來購買或置換資本的力量。如果不切實加強業績監管,那就很難培育起上市公司的誠信文化,資本的力量也難以作用于社會文明的進步,這對資本市場長期發展來說也是很不利的。” 投資收益 不得不說 截止目前,2007年上市公司中期業績的預披露已經進入尾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上市公司業績的提高要遠遠超出人們原來的估計。其中一種為相當多市場人士詬病或不屑的現象就是,有相當一批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與其投資收益的大幅提高有密切關系。“投資收益很可能會成為支撐今年上市公司中期利潤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鄙夷不屑者用鼻子哼道。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當其成為一種常態時其有無內在合理性的存在可能? 通常,人們在評判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時,都比較關注其主營收入,而對投資收益相對要看得輕一點,在財務處理上,通常投資收益也是放在“非經常性損益”項下。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所以面對今年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大幅增長的情況,不安者有,不屑者眾。畢竟無論從什么角度來說,投資收益與主營業務收入是兩個概念,對于一個經營實業的上市公司而言,沒有主營業務利潤,顯然是缺乏業務基礎的,因此其可靠性以及持久性顯然要遭到質疑,因為不爭的是無論其資產利潤率再高,也是與公司的日常經營沒有太大的關系,且不能代表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部分學者不以為然,一位學者指出,現在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狀況很復雜。有些是當初的一筆對外投資(譬如購買其它公司的法人股等),現在因為股票上市而市值大幅上升,賣掉以后收益巨大;有些是下屬公司這幾年生產經營狀況好轉,有了比較大的收益,開始回報母公司;還有些則是公司在資產置換中因為資產增值所產生的收益;另外,尚有一些是投資證券市場(包括申購新股等)帶來的收益。客觀而言,其中有些收益是一次性的,有的則是長期性的,特別是參股與其主業有關聯的子公司所帶來的收益、由于計劃長時間持有或者相對控股的其它上市公司股票所形成的收益。為此,他認為,由于上述情形的各異,顯然,對不同情況的評價應該有所不同。 股權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原來的非流通股獲得了流通權;此外,隨著更多的企業上市,越來越多的公司股權在資本市場上得到了定價。雖然,這種市場化的價格未必很穩定,但通常形成了很大的資產升值空間。這就導致在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表現出了很大的投資收益。 “顯然,這筆收益是真實存在的,它實際上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產物。作為投資者,沒有理由否認它的存在。僅憑其不過是虛擬資本,因此是不真實的一句話,是殊難否定這種收益對上市公司業績提高的意義的。因為,誰又能說虛擬資本不是資本呢?只要有足夠的流動性,股權投資所形成的投資收益,同樣能夠形成現金流量。”該專家從客觀的存在中如是評論道。 實事求是地對各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作出具體的分析,還原其內在的真實價值,在資本市場上給予一個恰當的評判,從而形成一個堅實有效的市場操作策略,方為上策。 整體上市VS同業收購 有鑒于目前市場行進的階段性,一位市場專家認為,行業景氣、新增產能推動、項目結算、注資重組、投資收益以及新會計準則等六大因素推動上市公司業績跳躍性增長的積極因素仍然存在,上述學者所言現象仍將慣性地延續,就此他認為,如果把現在股市的上漲看作等待了5年之后股市市值回歸的話,對于未來股市增長的動力要有清醒的認識,在股市市值回歸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逐漸減弱后,上市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增長能力是長期的決定因素。 “從美國、日本等成熟資本市場發展道路上來看,一次爆發性的牛市行情過后,往往會出現許多世界級的公司。這是因為在大行情中,在市場化資源優化配置原則的指導下,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優質的企業內,促使企業迅速成長壯大,即使隨后的泡沫破裂,這些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生命力。同樣,現今中國已完全有能力在制造業等傳統優勢行業中產生世界級公司。”該專家中外縱橫地演繹著,當筆者究其緣何中國只有囿限于在傳統優勢行業會有所作為時,他坦言道,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經濟結構沒有超越工業化階段,以生產為主的結構模式在短期不可能改變。 循此思路,同業收購曾經成為一批有資金實力的上市公司做大做強、增添利潤的有效途徑,現仍不失為有效并從根本上增強了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的通途。因為曾經的中聯重科如是, 國投電力,還有營口港、燕京啤酒等都是通過資產收購,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增加了投資收益。 業內人士也認為,通過收購資產擴大市場占有率已成為上市公司快速提升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增強競爭實力的常用手段。因為,一方面,上市公司收購的資產往往是相對成熟的資產;另一方面,資產收購產生的效益大多能夠表現為當年收購當年見效。 目前,市場如火如荼最具震撼和革命性的題材當為整體上市莫屬,諸多上市公司為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將從母公司進一步獲得優質資產視為一條可行途徑,其尤以央企的重大資產注入與整體上市,將規模巨大的優質資產以凈資產或低市盈率進入股市為最,此舉不僅將迅速降低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進一步奠定市場走牛的堅實基礎,其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同業收購? 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監管,是穩定股市、確保牛市穩健持續的最佳途徑,也是對股民和證券市場最根本的負責。企業上市其經濟學本質,無非是以接受更大面積的監管作為成本,來“購買”或置換資本的力量。如果不切實加強業績監管,那就很難培育起上市公司的誠信文化,資本的力量也難以作用于社會文明的進步,這對資本市場長期發展來說也是很不利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