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華爾街為什么愿意支付中國概念溢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2日 18:52 《董事會》
文/楠楠 只有中國概念的公司才會這么令華爾街感覺到“癡狂”和“驚喜”。或許這些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近一年來,美國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倫敦交易所等諸多境外交易所總裁頻繁造訪中國,并尋求中國公司到該交易所上市。 “它的(如家:HMIN)PE值已經遠遠超過了Google和Apple公司”,一位旅居美國的華人在其一篇名為“Is Home Inns Overvalued?”的博文中驚奇地寫道。隨后該文的作者緊接著得出的結論是:考慮其連續三年已經呈現出來的高成長性以及未來的增長預期(銷售額、利潤100%的增長),其目前近200倍的PE值并不是被過高估計了。就在該博客剛剛發表之后,如家也被美國投資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的首次公開招股(IPO)研究委員會評為“2006年度IPO”。如家是第一家獲此獎項的非美國公司,同時也是美國當年所有IPO中當日漲幅第二大公司。 如家只是在美國被華爾街的投資者們看好的中國概念股并愿意支付相當“溢價”的中國公司之一。 2005年百度上市,曾讓華爾街的投資者瘋狂。“中國”再火熱,也不至于如此瘋狂;百度再好,也不至于如此瘋狂:交易中百度股價一度增長高達440%,成為美國歷史上上市當日收益最多的十大股票之一;也成為自1999年以來在上市當日收益最多的公司;百度也是所有在美上市的外國企業之中上市首日的表現最佳。同樣,無錫尚德、新東方、分眾傳媒、邁瑞醫療等中國公司在美國的IPO以及IPO后的股價表現同樣令人感覺到驚喜和意外。以至于具有國際大投資銀行背景的沈南鵬在如家上市路演結束后說:太熱情了(投資者)! 更有華爾街投資銀行家分析道,只有中國概念的公司才會這么令華爾街感覺到“癡狂”和“驚喜”。或許這些也可以解釋為什么近一年來,美國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倫敦交易所等諸多境外交易所總裁頻繁造訪中國,并尋求中國公司到該交易所上市。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華爾街近兩年對中國概念的公司如此瘋狂? 有的朋友或許要說了,這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中國的巨大市場容量,以及中國逐漸成為世界的焦點等等。這些都不錯,但我們在看到這些宏觀的表面現象后,更應該從美國投資者的關注點和“興奮點”上去找原因。 目前而言,美國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的關注點主要有三個:銷售收入、利潤以及二者的成長性(增長率)。美國的投資者包括各種基金、機構、個人等本土和境外的眾多參與者,而且在投資上非常理性化,對投資目標的選擇主要看公司的財務表現,只要以上三個方面表現良好,美國的投資者是非常有興趣投資的,有業績的公司自然會吸引投資者,與公司的經營地點、注冊資本多少、固定資產大小等都無直接關系。這一點同國內重視注冊資本和資產規模的規則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說,美國投資者對投資目標的選擇主要集中在三點:銷售收入、凈利潤、銷售收入與凈利潤的年增長率。只要以上三個條件達到投資者要求,美國的投資者是非常愿意投資有優良業績的公司的。 在美國,由于高度成熟和競爭的市場的原因,除了在硅谷以外,很少有公司能夠保持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的高增長性,尤其是除了高科技企業以外。而資本市場對于高增長性的公司都具有良好的預期和偏好,這就高增長性的公司在市場上的“稀缺性”,因為相對供給的稀缺,使美國的投資者和華爾街對高增長性公司都有比較高的估值。 中國創業環境的逐漸改善,風險投資的興起以及大量海外歸來的高科技人才的回歸,使中國的創業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風險投資的催化使這些企業在獲得風險投資后,逐漸與國際資本市場進行對接,公司的財務、內部控制、管理等等也逐漸與國際公司的標準接軌,同時很多公司甫一創立,就按照美國資本市場的上市標準去做。這些都使中國的公司能夠順利地進入美國的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逐漸了解,使他們對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和中國的經濟更有信心了。前期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優秀企業的良好表現也給了美國投資者一個良好的印象。隨著薩班斯法的實施,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更需要在公司的內部控制以及財務管理上更規范,這同時也消除了美國的投資者對中國上市公司造假賬、內部管理混亂的擔憂。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法制環境的規范化,國內的一大批優秀的創業企業在風險投資的催化下,在美國的上市自然使投資者對中國有關股票產生濃厚興趣。只要公司有比較高的銷售額和利潤,同時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有比較高的增長率(目前和未來3-5年的成長性直接關系到公司上市能否成功和上市后的股價表現),不管是什么行業(例如像如家這樣的傳統的服務行業),都受到了美國投資者給予的很高估值,這些估值遠遠地高于了同類型的美國公司,就像百度之與Google。 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同時也有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例子,那就是,這些企業的主營業務很突出,具有很強的市場地位(中國國內的第一、二名),甚至是中國本土特有的商業模式,比如攜程、分眾傳媒等。 在美國通過IPO方式上市的中國公司,每一家公司無論大小都融到了相當數額的資金,有優良業績、高利潤的企業股票表現就更好。例如,網易公司2002年曾經因為沒能按時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財務報表而被暫停近4個月,股價最低不到每股60美分。但是進入2003年以來,隨著網易公司季度報表反映公司的經營業績穩步上升,其股價也不斷摸高,2003年最高股價超過了每股70美元,在一年之內上漲超過100倍。 可以說,美國投資者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不僅沒有任何歧視,相反,2006年,美國股市表現最好的股票是中國公司的股票。毫不夸張地說,中國概念股是2006年美國股市上最耀眼的明星。尤其是百度、分眾、攜程、無錫尚德、如家等一批優秀公司的上市再一次把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熱情點燃起來。攜程網(Nasdaq:CTRP),2003年12月初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全國板上市,12月7日開始交易,首個交易日以33.94美元收盤,當日漲幅高達88.56%,創造了2000年11月6日以來連續三年美國股市上新股上市當日的最大漲幅。 對于中國企業選擇在美國上市,華爾街的投資者往往會付出更多“溢價”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這些企業因為能達到美國嚴格的上市標準而更值得信賴。美國民間機構資本市場監管研究會(Committee on Capital Markets Regulation)對比了那些在本國股市與美國股市同時上市的外國公司,其股價與每股賬面值之比通常要高于其國內只在本國股市上市企業的這一比率。投資者之所以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在美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企業因為能達到美國嚴格的上市標準而更值得信賴,也可能是因為投資在美上市股票的資金更多這一緣故。 當華爾街的投資者能夠分享到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優秀的公司給他們帶來的價值和利益的同時,我們發現中國的投資者卻無緣于這些優秀的公司,同時我們也發現我們的A股缺少能夠保證持續高銷售收入、高利潤增長的公司,為什么中國的投資者無緣于這些優秀的中國企業呢? 其中的原因可謂復雜,首先,中國A股的發行機制和審批機制,阻礙了中國優秀的民營企業的上市。比如說中國的A股的新股發行市場曾經一度停止,即使在今天的大牛市,市場上能夠發行新股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國有特大型公司,而在美國,只要符合上市條件,5-6個月就可以完成從準備上市到最后IPO;其次,中國國內的A股缺乏對管理層的激勵機制,美國的期權制度等在中國的資本市場曾經一直是個敏感的詞語;再其次,中國的市場對公司估值水平和美國有很大差異,比如美國更看重企業的增長性和贏利能力,這跟國內投資者的不成熟的投資理念是完全不同的,華爾街愿意為這些高增長的公司付出“溢價”,而即使這些優秀的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市,中國的投資者也未必會付出“溢價”,為企業的未來預期買“更大的單”。 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故事,遠比中國紡織品、競購美國公司等方面更讓美國人認可接受,更會對中國印象大大改變。以美國式的方式,征服美國人!這就是中國的優秀企業。 但我們還是不得不遺憾地說一句,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分享這些在美國上市的優秀中國公司所帶來的投資價值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