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首席分析師:在縮量再縮量的背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7日 10:38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尋底:為夯實股價 應健中 自從上證指數從4312點調頭向下之后,出現了陰跌行情,陰跌如鈍刀子割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下探的過程中,大盤有許多關鍵點位,其中60日均線被大家普遍認為是一個重要的支撐點位,其位置目前在3900點左右,本周被有效擊穿后,大盤開始快速探底。從技術層面而言,前一個低點3404點成了人們一條重要的心理線,而目前120日均線又正好在此附近,此位置應會對大盤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大盤在艱難地尋底,這已是近期行情的主基調,尋底是件很痛苦的事,痛苦的并非是指數,而是人們賬面上的市值一再縮水,為防止個人資產的流失,人們要么保衛牛市的勝利果實而入袋為安,要么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而果斷止損,這種氣氛一旦彌漫,是件蠻可怕的事。 市場的底部在哪兒,實際上誰都回答不了,就像前一陣子尋頂那樣,身在頂部不知頂,同樣道理,如今也是身在底部不知底,真正的底部要到日后走出底部之時才會恍然大悟。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股票的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在市場瘋狂的時候大家要冷靜一點,而在如今大家恐慌的時候也應該樂觀一點。人們在不顧一切拋股票時,往往如同將洗澡水倒掉的同時將小孩一起潑了出去,這種落荒而逃的舉動同樣是不理性的,但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中,可以感覺到市場的機會開始出現。 尋底的過程實際上是夯實股價的過程,從4312點到目前的調整,大盤也就下調了14%左右,但相當一批個股調整的幅度已經達到了30%,個別的調整幅度深達50%,市場機會難道不就在里面了嗎?近日開始進入上市公司中報公布的高潮,個股行情將圍繞著中報展開,從目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看,預盈的公司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可以這樣說,今年的中報是滬深股市有史以來增長最快、業績最好的,因此,過分看空后市是不明智的。 這波牛市行情到目前為止只走了2年,也就是說從998點的歷史低點到現在花了2年時間,今年的年開盤為2728點,僅僅半年時間就走到了4300多點。如今盡管大盤還在尋底,但周五的大陽收復了160多點,很明顯,市場的底部抬高了,投資者的平均持股成本也抬高了,盡管底部在哪兒還需經過市場的檢驗,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與以往任何時候比,市場的底部已經更上一層樓了,夯實了股價,后市會更好。 (本文作者為著名市場分析人士) QDII出海 勝算幾何 桂浩明 從7月5日起,新版的券商與基金的QDII管理辦法開始實施,這也意味著境內普通投資者不久后就可以借助券商、基金發行的QDII產品投資境外股市了。此舉極大地拓寬了境內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也改變了這些龐大的境內資金的流向,因此對境內外資本市場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有分析人士指出,最近滬深股市的下跌與香港股市的上漲在某種程度上與新版QDII的推出有一定的關系。 這里,暫且不談QDII的推出究竟有多大的實質性影響,因為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到底能不能從投資QDII產品中獲得較大的并且是超過境內市場平均水平的盈利。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銀行系的QDII產品就已經推出,內地也有一家基金公司推出了全球配置的QDII產品。當時,國家先后批準的QDII額度高達100多億美元,超過搞了5年之久的QFII不少。但這些額度迄今只動用了不過5%,原因在于那些QDII產品并不怎么受歡迎,效益很不理想。譬如銀行系的QDII產品,基本上只能投資于境外的政府債券等,收益率并不高。去年一家QDII額度最多的銀行,其發行的QDII產品沒多久就因收益很差遭遇客戶的大量贖回,被迫提前終止。另一家銀行發行的QDII產品運作還算不錯,年化盈利率有8%左右,但扣除了管理費、客戶的交易成本以及匯兌損益以后,投資者的實際收益率還不到1%。某基金公司發行的全球配置產品大膽地把美國股市作為重要的投資對象,但從操作效果看也很一般,運作了大半年,收益也不過6%左右,和市場預期相差很遠,比投資境內市場的差距當然就更大了。 導致QDII投資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境內缺乏有經驗的管理團隊、對境外市場了解不充分以及產品設計不合理等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長期以來,一直有人渲染境內證券市場風險很大,境外市場則比較規范,容易賺錢。以致現在境內機構投資者仍然被禁止投資總市值不過200多億美元的B股,但卻可以拿出上百億美元投資境外市場。其實,只要是證券市場,都是風急浪高的,哪有輕松賺錢的事情。最近,尚在組建中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先行拿出幾十億美元認購海外私募基金發行的原始股,而且拿到的還是折扣價。但因為該私募基金公司上市沒幾天就跌破了發行價,投資出現了不小的浮動虧損,外匯投資公司剛出海就被不大不小地嗆了一口水。雖然人們不應因噎廢食,但也確實應該從中總結教訓,看到QDII出海不會一帆風順,那種認為境內市場不如境外市場的觀點至少是不全面的。 新版的券商、基金QDII被允許主要投資香港股市。在這之前,新版的某銀行QDII產品就募集了40多億元開始出海了。人們衷心希望這些產品的境外投資能夠成功。對于每一個已經或者計劃借助QDII產品投資境外市場的人來說,也應該充分估計到QDII產品所存在的各種風險。作為一種嘗試,作為一種資產配置,這未嘗不能做,但在目前的情況下,輕易地將境內投資全部改為境外投資是很盲目的。畢竟即便是市盈率不那么高的香港市場,股市風險也是巨大的。有關部門已經明確,QDII在剛起步時規模不會搞得很大,這是明智的抉擇。要不,為了某個功利性很強的目的,隨意加快QDII出海的步伐,不但是欲速則不達,更是風險極大,而且很可能在多方面招致損失。在這方面過去并不缺乏教訓。 (本文作者為申銀萬國研究所首席分析師) 調整行情三部曲 陸水旗(阿琪) “5·30”之前的行情因消息面的影響突然暴跌,引起毫無防備的普通投資者一片嘩然,當時曾有“智慧人士”說道:只要行情再上一次4300點,然后再跌下來,投資者就不會再嘩然了,F在看來果真如此。 由于“5·30”之后大盤下刺3400點后再上漲到4300點,其中可能有消除“嘩然”的因素,更有可能的是因為“5·30”暴跌極具突然性,連機構投資者也難以應變,所以,大盤從3400點再上4300點的過程中,上漲的是機構重倉股和機構持有的權重股,中小投資者持有并被深套的中低價題材股重挫后依然在原地踏步。因此,大盤從點位上來說,似乎提供了再次出逃的機會,但此機會與機構投資者有關,與中小投資者則不相關。 到目前為止,跌幅超過50%的基本上都是“5·30之前說故事”的個股,但仍有不少投資者不斷地嘀咕這些股票怎么沒有出現像樣的反彈,怎么跌個不停。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股票在“5·30”之前漲得沒道理,下跌時當然也不需要理由。另外,此類股票是3、4、5月份“散戶打敗機構”時的主要品種,集中了太多太多的新老散戶,大盤形勢一變,猶如打開羊圈的大門,自然會引發中小散戶四處奔逃,形成連續的多殺多效應。 現在,絕大多數投資者基本上已經認識并認同大盤進入階段性的中級調整,目前調整進入到哪一階段?可參照調整行情“三部曲”的慣例———上升勢頭結束轉入調整后,首先是投機性績差股的“雪崩”;經過反彈后再下跌的則是恐慌效應引發的價高優質股補跌;最后階段將是“黎明前的黑暗”時期權重指標股的打壓。應該說,目前高價優質股的普遍性補跌和權重股的刻意打壓還沒看到,所以,距調整整體結束還有時日。 從主觀意愿上來說,股市中人都希望大盤早日結束調整,再度踏上上漲牛途。但從理智上來說,對2年多上漲行情的調整不能苛求1、2個月就能結束。況且,由于市場能給予和能承受的調整空間并不大,這就更需要行情以時間來換取調整的空間。因此,在大的構架上行情依然是區域性震蕩,3563點二度探底的反彈依然處于這個框架區域之內,其中的可操作性機會集中于超跌反彈股和錯殺股歸位的局部性行情。 (本文作者為證券通專業資訊網首席分析師) 煎焦的凍魚與股市 文興 曾經有過一個比喻是用來形容中國經濟的,怎么說呢?一面是過熱的投資,一面是冰凍的消費,中國經濟的這種景象被人形容為“煎焦的凍魚”,而眼前的滬深股市也完全可借用這個比喻。 “煎焦的凍魚”與目前的股市是怎樣的關系呢?股民們的耳邊似乎還回響著《死了都不賣》的高亢歌聲,人民幣升值、流動性泛濫等十年牛市的分析還不時在分析文章中出現,但怎么大盤依然跌跌不休呢?與“煎焦的凍魚”是否很相似呢? 應該說近期基本面是出現了一些變化,但這些變化能導致熊市嗎?顯然不會。牛市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嗎?答案也不是;久嫦蚝玫慕Y論仍然成立,投資者仍然是做多的心理,只不過由于大盤不斷地上漲,我們對回調已不適應了,對縮量也不習慣了,曾幾何時,日均開戶人數達到幾十萬,怎么就一下子不見了開戶的長龍? “煎焦的凍魚”指的是投資和消費,在股市中反映的是做多與下跌的關系,無論怎樣看多做多,股市就是不斷地下跌,且并不理會曾經的牛勁。 在一次朋友聚會中,筆者一位朋友面對眾多可買的股票深有感慨地嘆息錢不夠、錢不夠……做多的愿望十分迫切,但回頭看看股市,這種反差是十分強烈的。 煎凍魚不能用急火猛煎,用文火慢慢煲,情況就會大不一樣,煎焦的凍魚是現狀和事實,但是我們不會丟棄凍魚,雖然看上去表皮有點焦,但只要改變烹飪的方法,或許看似焦黃的外表下的內容更有味道,成為香烤嫩魚。從煎焦的凍魚到香烤嫩魚,所需要的只是時間,由此思考股市的現狀,是否有相通的道理呢? (本文作者為杰興投資總經理) 在縮量再縮量的背后 王利敏 “5·30”暴跌,滬市在大跌近千點后,雖然出現過一輪強勁的反彈,但隨著利空消息的影響,大盤再度回落。本周五在成交量萎縮后再度放大的情況下大盤強勁地反彈,但滬市日成交量仍然在1000億元以下,后市能否持續放量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隨著大盤的不斷走高,滬市自今年1月起開始出現1000億元以上的日成交量,1月22日、23日的1048億元、1106億元的日成交量曾被人們稱為天量!2·27”大暴跌那天成交了1315億元,被稱為新天量。但從3月起,日交易千億元已成家常便飯。自4月開始,除了第一個交易日低于千億元之外,日成交量天天在千億元以上,“5·30”暴跌更是創下了本輪行情2755億元的新天量。然而,本周5個交易日日成交皆在千億元以下,其中原委值得探究。 首先,資金面的變化從根本上動搖了推動行情的“體能”。據測算,按照目前0.3%的印花稅率,滬深兩市如果每天成交2000億元,一天的交易費(傭金按0.2%)將達到20億元,全年需要5000億元。然而去年一年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僅僅只有3700億元,現金分紅更是只有1160多億元。這等于說,所有打工仔一年創造的利潤和領取的工資遠遠不夠每天的交通費,于是打工仔要么盡量住在工廠附近,少乘車;要么每天繼續乘車,但吃飯只能自己掏錢。 其次,對于各路莊家而言,交易費用大增使他們的炒作面臨困境。內行人都知道,股價打上去要對倒,股價打下來要對倒,炒作的股票要吸引人更要對倒放量。如今交易費用大增,只有將股價大幅推升并吸引買盤跟風,才能轉移炒作的成本。但近來市場過于低迷,將股價拉上去難上加難,于是眾多莊家只能坐等炒作的時機。 再次,對于眾多短線客而言,新環境讓他們難以“長袖善舞”。他們中的多數人本來就是尋求在每個來回中賺個幾角甚至幾分錢的,如今交易費用大幅提高,使操作的成功率大打折扣。而個股行情的不活躍也使他們退出股票炒作,轉而投入權證或封閉式基金的炒作。據了解,6月26日權證交易了1372億元,而當日的滬市成交量只有1266億元,說明不少短線客已經“棄股從權”。 本周滬市的日成交量分別為912億元、874億元、737億元、756億元和942億元。當周一、周二成交量剛縮至千億下方時,大盤還分別上漲了15點和63點。但隨著周三中石化和銀行股板塊出現補跌性拋盤時,軟弱的承接盤只能節節敗退,以至于當天拉出83點陰線,周四大盤大跌200點,但成交量卻由上一天的737億元放大至756億元,周五成交量再度放大至942億元后,大盤終于大幅反彈。由此可見,成交量是股市賴以生存的“糧草”。為了減少“交通費”,市場大搞“節能”也許是無奈的選擇。 周五的股市在成交量放大的情況下出現了強勁反彈,而大盤要持續上漲又需要不斷放大的成交量,從短期看,大盤重新放量也許不是什么大問題,但聯想到股市“交通費”是如此的昂貴,長此以往,滬深股市到底能扛多久則令人擔憂。 (本文作者為知名分析師)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