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晴
經過光大“烏龍指”事件后,A股市場對于“T+0”推出的聲音更加強烈。
8月25日下午,上交所有關負責人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呼吁,“從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體現市場公平性的角度,我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抓緊研究論證股票‘T+0’交易制度。”
實際上,關于實行“T+0”制度,包括證監會以及上交所等機構相關負責人均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但一直未能有實質性的推進。
最初,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于今年3月6日曾表示,雖然“T+0”會提高市場活躍程度,但其殺傷力也很大,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是否要改成這種交易方式,監管層還在研究當中。等到今年7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又稱,A股“T+0”交易并不存在法律障礙,但尚未有推出時間表。
8月26日,在券商股聞“T+0”上漲背后,華南一家大型券商經紀業務負責人當天對本報記者直言,“如果重啟‘T+0’交易的話,券商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從上交所的表態來看,這一改革進程或將加快。”
另據中信建投分析師魏濤預計,“我們測算,即便僅僅是ETF 基金實現‘T+0’的話,保守估計也可貢獻18%-20%的增量傭金收入,相當于券商行業總收入的7%-8%。”
“T+0”漸行漸近
所謂“T+0”是一種證劵(或期貨)交易制度,通俗來講,也就是說當天買入的證劵(或期貨)在當天就可以賣出。
其實,早在1992年5月和1993年11月,上交所與深交所也分別實施了“T+0”交易制度。不過,在“T+0”的交易制度下,由于當時市場股票交易標的較少,加上當時各項監管制度也不完備,A股市場經歷了瘋狂的炒作。
為了降低市場的投機風險,從1995年1月開始,A股停止了“T+0” 交易,僅剩下可轉債、權證等交易品種仍在執行“T+0”交易。
截至目前,中小散戶在A股市場獲利的唯一方式就是依靠股價上漲在第二個交易日獲利;而期貨市場的大戶和機構投資者,卻可以通過當天買賣的“T+0”制度對沖交易風險。
對此,前述券商負責人就稱,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操縱權重股在期指上快速獲利并出逃,而個人投資者無法參與這種交易;另一方面散戶只能通過股價上漲和T+1交易方式來獲利,面對市場下跌則無能為力,而機構則可以通過期指進行賣空對沖風險甚至獲取暴利。
“這就意味著,當股票市場出現異常波動,股指大幅下滑時,廣大個人投資者無法在當天將買入的股票賣出,無法規避風險;而大戶和機構投資者在股票市場所承擔的風險完全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實現風險對沖,由此造成對中小散戶投資者的不公。”該負責人強調。
“目前,僵硬的交易制度嚴重限制了強調投資靈活性的機構投資者的發育、發展。反過來,缺乏多元化機構投資者的發育發展,又制約著我國證券市場這種僵硬的交易制度的改革,使其缺乏改革的內在動力。”魏濤直言。
目前,世界上各大主要股票市場普遍實行了“T+0”制度,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香港等。
券商“因禍得福”
顯然,隨著“T+0”推出預期漸起,真正從“T+0”交易制度改革當中受益的莫過于整個券商行業。
當天早盤,受此利好消息提振,上市券商板塊全線飄紅。截至終盤,券商板塊整體漲幅高達4.97%,位居行業漲幅榜次席。其中,海通證券(600837.SH)漲逾8%,緊隨其后的西南證券(600369.SH)、國海證券(000750.SZ)和東吳證券(601555.SH)也均大漲逾6%。
對此,廣發證券(000776.SZ)分析師李聰認為,在實現“T+0”交易后,可以使投資者在一天內將有限的資金多次進行買賣,如此將能夠放大交易的資金數量,提高交易的效率,繼而提高股市的活躍程度,增加股市的交易量和市場的流動性。而投資者每一次交易,均會為券商帶來一筆傭金收入,并且“T+0”交易后會有效放大成交量,券商則有望從中獲得更多收益。
統計表明,回顧歷史上上證A股和深證A股由“T+1”轉為“T+0”時,成交量均出現了顯著上升,反之,恢復“T+1”之后,成交量顯著下降。
“根據我們研究,‘T+0’制度對股指走勢的短期影響正面,中長期影響中性。對股指波動率影響較小,對股市成交量的影響正面。”李聰稱,“整體而言,有利于證券公司的經紀、自營、融資融券等多項業務。不過,從中長期角度來看,由于交易頻度增高也加劇了投資者價格敏感性,且非現場開戶、網絡經紀商等的出現,同時可能也會增加傭金率下行壓力。”
魏濤也表示, ETF由于套利交易的原因,“T+0”后交易量可能會放大幾百倍。
本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在“T+0”交易背景下的ETF創新也是層出不窮。繼首批黃金ETF于今年7月29日登陸上交所之后,8月5日,深交所債券ETF也開始實施T+0交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