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德銀:看好受益進口替代的中國企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6:10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德意志銀行最新公布的戰略報告看好汽車、汽車零部件、軟件、電信設備、醫療設備、建筑機械、設備零部件和紡織機械行業的內資企業,認為該些企業將明顯受益于正在加速的進口替代。 報告作者、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投資策略師馬駿指出,中國出口行業對進口原料和零部件的依存度在正在明顯下降。他估計,該依存度在2004年為43%,到2007年1至4月已降至31%。馬駿表示:“對進口依賴的下降,部分原因可歸結為外國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往中國,但更為重要的基本原因在于國內生產的零部件和部分原材料取代了部分進口。” 此外,在針對國內消費的主要行業中, 國內供應商日益能滿足國內對中端技術的需求。2004年至今,在六個此類行業中, 國內供應商的市場份額增長了8至22個百分點。這些板塊的年均總體需求增長約20%,但由于市場份額的擴大, 內資企業的收入增長遠高于中國市場上的國外競爭者。 這個趨勢在公司層面得到明顯的體現。過去2年內,該報告所研究的12家主要內企的國內銷售額以61%的復合年均增長率上升,而外國競爭者同期在中國市場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為19%。 馬駿將進口替代的加速歸結為中國在獲得技術和生產率提升方面的迅速進步,從而放大了中國低成本勞動力和土地的相對優勢。首先,留學歸國人員數量在過去數年間大幅增長,2006年約有4萬名留學人員歸國,幾乎是2004年數字的兩倍。另外,過去五年內中國的研發支出年均增長保持在20%以上。再次,中國工業部門的資本密集度明顯提高,2006年達每人35萬元人民幣,而2002年該數字僅為26萬元。由此,中國大陸制造業的年平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超越日本、韓國和臺灣達9個百分點。此外,政策支持也有助于促進進口替代和公司業績的增長。 馬駿認為, 進口替代雖然在過去三年內取得了長足進展, 但由于這些行業內內資企業的平均市場份額仍遠低于50%, 所以進口替代還有巨大的空間。這個趨勢表明這些行業中內企的增長潛力高于市場預期,但同時也對宏觀政策(尤其是控制貿易盈余的政策)提出了重要的結構性挑戰。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