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截至昨天收盤,16只A+H股的A股相對H股溢價超過1倍。面對如此明顯的價差鴻溝,對于持股量巨大的大股東來說,如果能夠在高拋A股的同時低吸H股,無疑具有誘人的套利空間?墒聦嵣,鮮見大股東在A、H股之間進行套利的例子,那么,在當前的市場中究竟有哪些因素妨礙了大股東進行套利操作呢?
證券時報記者 鐘恬
16股AH溢價超1倍
恒生AH股溢價指數(shù)近兩日反復在100上下波動,顯示A、H股總體價差不大,不過,部分個股仍存在相當大的價差。昨日收盤時,AH股相對折價的股票仍以金融類為主力,包括中信證券、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微博]、農(nóng)業(yè)銀行、建設銀行等,折價幅度大都在20%以下;還有部分個股AH股溢價率相當大,以浙江世寶為例,昨日收盤A股16.72元,而H股僅為2.93港元,以昨日港元兌人民幣中間價0.802計算,溢價率達到611.6%。此外,山東墨龍、洛陽玻璃的溢價率也超過300%,而溢價率在100%以上的股票還包括東北電氣、北人印刷、昆明機床、廣船國際、上海石化、經(jīng)緯紡織、熊貓電子、新華制藥、海信[微博]科龍、儀征化纖、重慶鋼鐵、創(chuàng)業(yè)環(huán)保和洛陽鉬業(yè),合計16只股票。
為何這部分股票的A股對H股溢價幅度如此之大?素有“香港股神”之稱的曹仁超認為,這是A、H股之間市場的割裂造成的。“H股市場是全開放型,買家來自世界各地,在港上市的H股必須同全球其他股市競爭買家;反之,A股是全封閉型,內(nèi)地人不能個人直接投資外國股市,外國投資者也無法個人直接投資A股。加上內(nèi)地評估上市公司的標準同全球仍有差距,形成A股經(jīng)常偏高或偏低的情況。”
大股東套利方式解析
理論上,這16只A股對H股溢價超過100%的股票,對其大股東來說,在持股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間——賣出A股、買入同樣數(shù)量的H股。由于A股和H股同股同權,而買入1股H股的成本比買入1股A股的成本要低得多。在利益最大化的驅(qū)動下,大股東完全存在兩地套利的可能。
除了單純地賣A股買H股以外,套利還有其他途徑。比如大股東可以通過上市發(fā)行或定向增發(fā)等方式將其資產(chǎn)賣給A股股東,同時大股東再購進相對A股價格更低的H股,使因上市或增發(fā)被攤薄的大股東股權比例得以維持。這樣,大股東利用兩個不同的價格參照系,成功完成了一次變相套利的操作。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有公司2005年在H股上市,2007年以8.48元人民幣的發(fā)行價登陸A股,隨著股價大幅攀升,公司在2007年年底以30元對大股東實施定向增發(fā),大股東注入資產(chǎn)到上市公司;2008年初,大股東曾多次增持H股。盡管大股東解釋是護盤行為,但在外界看來,通過發(fā)行A股、通過增發(fā)將資產(chǎn)轉(zhuǎn)換成A股股權繼而又增持H股的過程,該公司的大股東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了對其A股、H股上市公司之間的變相套利操作。
不過,目前來看,不僅純粹的拋出A股、買進H股的跨市套利行為沒有出現(xiàn),這樣曲線套利的例子也不常見。香港資深金融專家溫天納[微博]認為,其原因在于兩地股市存在“圍墻”,即目前大部分境外人士不可以買A股,境內(nèi)人士表面上也不可以在沒有審批的情況下買境外股票,彼此無法對沖。溫天納還分析,“隨著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QDII(合格境內(nèi)機構投資者)越來越成熟,這堵圍墻有望倒下,變成真正的同股同權!逼湔J為,像最新公布的境內(nèi)港澳臺居民可利用其人民幣收入直接投資A股,也對打通這道“圍墻”有幫助。
“如果大股東跨市套利的行為普遍出現(xiàn),會使相關公司A股的估值水平快速向H股靠攏,而A+H公司多數(shù)市值較大,可說是A股的中流砥柱,這又將影響A股整體的估值水平。”香港證券行業(yè)的分析人士Milton說。
進入【新浪財經(jīng)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