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恒指長紅勾勒香港十年脈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30日 00:06 華夏時報
歷史新高不斷刷新,22000輕松逾越 作者:公培佳 和十年前的6月一樣,香港常常沉浸在雨水中;不同的是,一旦放晴,香港的天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藍。 回歸十年的香港經濟歷經波折,卻始終像動脈一樣充滿了張力和活力。有觀點認為,亞洲金融風暴、地產泡沫甚至SARS,固然使香港經濟損失慘重;相比之下,內地高速發展的經濟支撐,影響卻更為重大和深遠。 今天,香港經濟迎來了歷史最高點。記者掌握的一組數據顯示:近3年來,香港GDP年平均增長率高達7.6%;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5萬港元,失業率控制在4.2%;進入今年6月,恒生指數一直在21000點的歷史最高位上方運行,6月25日創出歷史新高22085。 黑色金融風暴:轉危為安 “香港保衛戰的關鍵是能不能守住聯系匯率制度。”證監會風險辦副主任姚峰1997年4月被派往香港,到1999年11月離開,親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敗走香港全過程。 據姚峰回憶,香港是伴著國際炒家集體看空完成勝利回歸的,整個過程不僅考驗新成立的特區政府能力,更會凸顯內地的反應。 就在香港回歸第二天,泰銖宣告失守,多米諾骨牌連續倒向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亞洲金融風暴驟緊。 當年10月,國際炒家發起對香港金融市場的第一次攻擊,切入點正是聯系匯率制度的軟肋。據姚峰介紹,因為港元與美元直接掛鉤,國際炒家低息借入美元買港股,造成大量外資涌入,港股價格拉升后,平倉變現港元,償還所借美元,從中獲利,香港經濟損失慘重;10月21日-23日,國際對沖基金對香港匯市、股市及期市展開大舉狙擊,恒生指數暴跌近3000點。 此后不久,姚峰參加了新華社香港分社召集的一個小型專題分析會,參會的內地代表提出建議:適度改變游戲規則。 1998年1月和5月,國際炒家卷土重來,恒生指數從1997年16000最高點狂跌10000點,香港經濟風雨飄搖。其間,剛剛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在京召開記者招待會:“如果香港有需要,中央政府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香港!”據說,索羅斯聞言大驚失色。 “國際炒家目標很明顯,就是把香港變成超級提款機。”姚峰形容彼時的香港,連最火的餐飲業都極度蕭條,“魚翅、鮑魚從沒那么便宜過”。 決戰在1998年8月到來,香港特區政府一反數十年的“不干預”政策,直接動用1180億港元外匯基金入市購買投機者狂拋的大型藍籌股,過程驚心動魄,國際炒家倉皇敗退。 “此舉招來一片指責,但結果證明,此時改變游戲規則無疑是正確的。”姚峰稱。有關方面向記者透露,兩名中央銀行副行長也深入一線參與了這場鏖戰。 盡管香港打贏了保衛戰,經濟還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加上地產泡沫破滅,香港經濟從此進入了低增長、“負資產”和通貨緊縮階段。其間,香港樓市和股市總市值共損失約8萬億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產總值還多。 直到2000年前后,香港經濟才逐漸恢復了元氣,恒生指數重回10000點。2002年,梁錦松出任香港財政司長,在政策層面上,決定以服務內地經濟發展為導向進行經濟轉型,并著力向中央爭取支持政策。 白色SARS:再遭重創 2003年春天,香港淘大花園。只有一種方式能讓人對此記憶猶新。 禍不單行。就在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后,經濟稍有抬頭之際,讓全世界都陷入恐慌的“非典”(SARS)猶如另一場更大的風暴,在2003年春節過后襲擊了香港,作為重災區的淘大花園更出現了321宗SARS感染個案。 服務業為主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物流航運要求的是便利性和流動性;而面對世界衛生組織的禁止流動性警告,香港經濟調頭直下,屢探谷底。 因業務需要經常往來于香港、內地的苗先生回憶,當時,馳名中外的半島酒店入住率不足一成,北京、香港對開航班每天旅客更是只有寥寥數人。為此,動輒一天數十萬的生意,苗先生無奈擱置。 面對疫情威脅,特區政府公布了一連串緊急措施,包括訂立相關法例、撥出專款幫助市民渡過難關、學校暫時停課等。直到5月底,疫情有所緩和。 其間,中央政府對香港給予了極大支持:4月1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深圳會見了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表示會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奪取同疫病斗爭的勝利。5月8日,中央政府支援香港的第一批醫用物品順利運抵香港;5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日內瓦出席世衛大會期間,積極爭取世衛撤銷對香港的旅游警告 雪中送炭。也就是在這一年的6月,內地與香港簽署了CEPA,內地對港先行開放若干服務行業,同時對香港原產地的商品實施零關稅,并通過“自由行”等措施安排內地游客赴港。受此影響,香港經濟露出了再次復蘇的苗頭。 綠色CEPA:強力復蘇 2004年1月1日,CEPA施行,加上開通“內地居民香港自由行”,香港開始于率先進入內地中獲益,香港經濟開始復蘇,這一年,香港GDP實際增長8.6%。 數據顯示:2004年,香港的IPO市場異常活躍,募集資金達553億港元;到11月底,港股總市值高達65800億港元。 “擱置一年的生意終于又開張了。”苗先生從2004年起把公司主業轉向了物流,而他目前最大一筆財富正是源于那時的積累。 據悉,CEPA出臺后,有超過1000家的香港貨運物流企業在內地成立獨資公司,幾乎占香港服務性行業申請量的60%;僅2005年該行業就雇擁全港6.3%的勞動人口,提供了約20萬個崗位。 按照苗先生的分析,人流、物流全都有了,接下來就是經濟發展了。2004年,延綿6年的通貨緊縮結束;到2006年底,恒生指數突破2萬點,股市一片紅火。 據了解,截至2007年3月底,港澳貨物通過CEPA而獲免關稅7.06億元人民幣;同期,內地赴港“自由行”旅客達到3640萬人次。 目前,香港是內地第四大貿易伙伴、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和內地對外投資的最大目的地。據特區政府有關部門調查,1/3的內地公司稱選擇到港投資與CEPA有關。 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介紹:“簽署CEPA以后,香港GDP連續3年保持高速發展態勢,超過世界經濟平均發展速度的一倍還多。” 事實上,內地在支持香港經濟復蘇中不斷加大力度;4年來兩地已就CEPA陸續簽署了3個補充協議,滬港經貿合作會議、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港深合作機制等相繼簽署。于6月29日簽署的CEPA5,內容集中在服務貿易領域,開放幅度空前。 紅籌國企:港股的救贖 相信姚峰撰文稱“港股受紅籌股拉動會上升”的觀點的人,在1998年1月可能并不多,那時,香港經濟危如累卵。事實上,在香港回歸后的十年間,正是紅籌股和H股的強勢支撐,并屢屢在深淵完成了救贖。 1997年上市的紅籌公司11家,堪稱香港股史上的“紅籌股年”。當年集資超過800億港元,其中逾九成為紅籌、國企公司所籌的資金。 記者從證監會得到的數據顯示,1997年,H股和紅籌股總市值為5216億港元,占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6.29%;到2007年5月底,H股和紅籌股總市值已達67930億港元,占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45.79%;以成交量計,H股和紅籌股的權重已由十年前的38.19%升至59.08%。 “香港特區IPO集資額最高的前10位公司,全是內地企業。”據香港聯交所一工作人員介紹,2003年還在為破解IPO苦惱的香港,受紅籌股、H股支撐,3年后IPO躍居世界第二位。 “香港資本市場十年來的巨大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量中國內地企業選擇到香港上市!”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2007年6月說這話時,恒生指數正在21000點上方運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