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船舶:兩市第一高價股如何造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09:35 21世紀經濟報道
新浪提示:本文屬于研究報告欄目,僅為分析人士對一只股票的個人觀點和看法,并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準,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上海報道 本報記者 李進 8月6日,中國船舶(600150.SH)一舉摸高至200.5元,成為A股市場成立以來第一只股價突破200元的股票。經過一周的盤整之后,8月13日收于191.19元,繼續保持著兩市第一高價股的地位。 那么,究竟是何種原因將中國船舶推到如此高位呢? 未來業績大幅增長 7月27日,中國船舶的股東大會上,公司原董事會的人員被中船工業集團的高管全部取代,中船工業集團總經理陳小津、副總經理聶成根等7人和彭蔭剛等4名獨立董事組成了中國船舶新的董事會。 就在同一天,上市公司名稱修改的預案也獲得股東大會通過。 7月31日,公司更名,由原先的滬東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船舶"。 中國船舶一位內部人士在8月10日告訴記者,"定向增發后,公司的主營業務已經很清晰,更名后表明將逐步實現集團核心民品主業整體上市的目標。" 記者采訪了解到,早在去年上半年,中船工業集團就計劃2007年在香港進行IPO,并已經確定了投行和籌資額度。 "后來公司選擇放棄IPO而借殼滬東重機,應該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結果。"上述中船工業集團經濟研究中心人士透露,"例如,這次注入了100%股權的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有相當大數額的關聯交易,通過資產注入解決了不少這方面的問題。" 根據長江證券船舶制造業分析師黃東升預測,"按照外高橋、澄西修船、遠航文沖和滬東重機的未來業績增長情況,我們預計公司未來三年的EPS分別為3.60、4.35和5.03元。" 期待第二次資產注入 "現在公司正在忙中報。"中國船舶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從業績來看,應該能夠支撐200元的股價。" 今年4月27日,中國船舶公布了第一季報,實現凈利潤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0.98%,每股收益則達到0.385元。 公司把增長的理由歸結為"柴油機的銷量增加和銷售價格的上漲"。 與此同時,公司表示,公司1-6月凈利潤同比預增。 有消息人士稱,定向增發的資產質量相當不錯,因此中國船舶上半年的每股收益能夠超過2元。 該消息沒有得到中國船舶方面的確認。 可以比照的是,截至2006年10月31日,擬注入中國船舶的外高橋造船、澄西船舶和廣州文沖船的凈利潤分別為7.08億、2.37億和1.06億元。 "簡單估算下來,上述三塊資產上半年能夠給上市公司帶來4-5億左右的凈利潤。"上海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位CPA分析稱,"不過,由于公司定向增發的方案直到7月17日才獲得證監會核準,因此半年報里面可能未必體現出資產重組的結果。" 盡管今年以來,中國船舶股價已經上漲了5倍之多,市場對于中國船舶仍舊非常看好。對于這只A股市場第一只突破200元的高價股,市場中有分析師看到了300元。該機構研究所對于中國船舶2007-2009年的盈利預測分別為每股收益3.72元,5.73元,7.68元。 據了解,目前市場普遍看好中國船舶的另一原因就是第二次資產注入的預期。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船工業集團未上市的造船資產主要包括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江南造船集團兩個造修船廠,此外還包括南京中船綠洲機、華南船舶機械廠和鎮江中船設備三處輔機廠資產。 其中,前兩個造修船廠的資產更為市場關注,兩者在2005年的收入就已經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而在天相投資的徐濤看來,中國船舶則可能面臨更大的機遇,"長興島造船基地或將成為中船集團資產整合的下一個目標。" 此前,中船工業集團曾投資約20億美元用于建立上海長興造船基地和廣州的龍穴造船基地,預計到2015年兩個基地建成后集團的年產能能夠達到1400萬載重噸,這是中船工業集團去年產能的近三倍。 記者了解到,由中船工業集團聯合包鋼修建的長興島造船基地位于上海的長興島。預計該基地一期工程在明年完工之后新的江南造船廠將全面投產,屆時其將達到300萬載重噸的產能。 據徐濤介紹,除了此次中船集團擬注入的資產外,中船集團在上海地區的其他資產江南造船廠、江南重工以及滬東中華造船廠已經開始紛紛將自己的生產車間搬到長興島。 "因此,我們可以預測作為目前中船集團整合上海地區造船資產重要平臺的中國船舶無疑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整個長興島基地完全有可能再注入到中國船舶中去,中船集團以中國船舶為核心整合上海地區造船資產的思路已經開始展現,中國船舶資產整合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徐濤說。 造船業景氣能否持續? 據長江證券分析師黃東升介紹,從全球范圍來看,由于美國造船業的成本要比國外高2-3倍,因此美國造船業規模日益變小,新建船制造主要以軍用船為主。 目前,中、韓、日三國的造船總量已經占到世界造船總量的絕大多數,并且持續保持強勢;其中在綜合競爭力上,韓國已經領先于日本和中國。 來自長江證券研究部航運行業小組的預計顯示,未來5 年對油船的需求僅30萬載重噸級至少需要新增30 艘以上,對LNG運輸船的需求量也在25艘以上;另外,未來幾年,中國的海運公司至少需要100艘集裝箱船和更多的20萬噸以上的干散貨船。 目前,國內船舶制造業的上市公司有四家,其中包括中國船舶、廣船國際(600685.SH)和江南重工(600072.SH)三家公司屬于中船工業集團,另外一家風帆股份(600482.SH)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 作為目前中船工業集團核心民品主業整體上市的平臺,中國船舶是否能夠繼續揚帆起航,奔向250元甚至300元的高股價,這對于投資者來說,依然是個謎。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