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隨著沈陽市前副市長馬向東東窗事發,劉桂琴的業績也一路跌去……
【記者盧曉平劉欣沈陽17日報道】環保股份(0730)是沈陽市的一家大公司。幾乎是隨著沈陽市前任領導的落馬,環保股份業績也一落千丈,這二者之間有什么關聯嗎? 環保股份董事長、人稱劉老太太的劉桂琴日前在沈陽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公司今年中報爭取6分錢的每股收益,年報將達到0.15元。
戴著第一家環保產業上市公司光環的環保股份,從1997年5月上市以來一直是市場上的大牛股。在經歷多次除權送配后公司股本擴張4倍多,環保股份股價也是向上一去不回頭。2000年3月9日,公司股價達到最高點37.17元,復權后為165.72元。但是2000年年報環保股份原先的優良業績究竟從何而來?它的大牛股的光環究竟是如何炮制出來的?環保股份現狀如何?還有沒有發展前途?
慕綏新害了環保股份
最令投資者心生疑問的就是:環保股份每股收益為什么會在一年時間里從0.7元作自由落體式運動直跌落到到0.07分?
環保股份此前對此解釋為,因作為業主的沈陽市政府公司承建的沈陽污水處理廠項目,幾次變更地點、時間等,從而打破了公司的生產經營計劃,同時業主對拖欠的工程款遲遲不還,又使公司產生大量應收賬款,使得公司業績大幅減少。
面對記者,劉桂琴說,環保股份業績下滑要歸罪于已經被抓的沈陽市前任市長慕綏新一直在整她。
慕綏新被抓的原因是貪污、受賄、與黑社會有染等。劉桂琴自己說:“如果慕綏新早一年被抓,環保股份就不至于落到2000年每股收益0.07元的地步;如果慕綏新晚一年被抓,那環保股份就垮了。”因此她“非常非常感謝中紀委”。
但是劉桂琴也沒說清楚,慕綏新到底是怎么整她的。而另一個事實是,此前沈陽市副市長馬向東事發后,劉被“雙規”過十多天。
6個億給了環保股份一個光環
劉桂琴在采訪中絲毫不提沈陽市原副市長馬向東的名字。實際上,正是原主管沈陽市財政的馬向東、市建委主任、市財政局局長3人在1997年代表政府與環保股份簽署了每年向環保股份補貼6000萬元的“金字協議”,使環保股份從上市以來就籠罩在一層光環之下。
這份金字協議來源于劉桂琴一手開創的“污水處理運營模式”。
由于環保產業是社會效益工程,劉桂琴意識到必須得到政策的大力引導和財政支持。于是前述市政府3人1997年與環保股份簽訂協議,在托管經營沈陽北部污水廠過程中,市政府推出“排污者付費,治污者收費”、“市政府征收的排污費作為公司的運營費用,扣除成本后公司獲取利潤”的政策。環保股份修建的北部污水廠工程宣稱造價6個億,馬向東代表市政府承諾,每年從向市民收取的1億多元排污費中撥付給環保股份6000萬元,連續撥付10年。
不僅如此,環保股份的巨大利潤還來自于:污水廠工程的預算是按與國際接軌的價格計算的,設備價格也基本按進口估算,而公司利用自產技術工藝建設污水廠實際發生成本僅約估算總額的1/4到1/3。
以北部污水處理廠為例,實際建設成本僅大約2億元,經攤銷計算政府撥款的60%以上成為利潤;1999年,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說明,反映預算一項售價2.4億元的項目公司實際發生成本僅6572萬元,毛利率72.6%!
劉桂琴為什么甘愿吃虧?
劉桂琴對環保股份業績主要靠政府財政補貼支撐的說法大喊冤枉,說她絲毫沒有占政府的便宜。據她講述,當年市財政沒錢,無力修建環保污水處理項目,就讓環保股份接手這項硬活,為沈陽市修建年處理能力總計達110萬噸的規模的污水處理廠,5年完活。作為條件,市政府承諾每年給環保股份6000萬元的純利潤,10年給6個億。
接著劉桂琴給記者算了筆賬:建110萬噸的的污水處理廠總共需要22億元的資金,每年都需要貸款,5年期內貸款規模最高的一年將達到10個億,光利息就是7200萬元。這也就是說,政府返還的這6000萬元利潤也就是剛夠還銀行利息的。
既然這么吃虧,身為上市公司老總的劉桂琴又為什么要接手呢?
劉桂琴解釋說,當時公司在環保行業技術、規模、產值、利潤等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經過10多年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公司研制出來的產品總投入少、運轉費用低、占地面積少,只有國外同類產品的1/4,自動化程度高,管理人員只需要國外同類產品的1/3。劉桂琴說,這樣好的技術,公司希望能在全國推廣開來,打開市場后,再用其他地方的收入彌補沈陽市這一塊。而且既然公司地處沈陽,自然應該為政府分憂。
為了支持自己環保股份業績不是虛假的論點,劉桂琴還扯上了公司的歷史,說從公司成立到現在22年,平均年遞增率達38%,兼并了12個虧損企業,其中有3個大國企,把140人的廠子發展到2300人,她反問:“誰做假能連續做22年呢?”
業績追著馬向東跌下去了
根據資料顯示,1997年、1998年環保股份從政府得到的財政補貼收入1.13億元,1999年得到6000萬元,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也隨著政府補貼的增加大幅上升。
1999年下半年馬向東等三人被抓后,公司利潤就開始迅速下滑,年報凈利潤比當年中報的2.33億元僅僅增長了4500萬元,為2.78億元,下半年利潤僅占全年利潤的16%。就在馬向東等人東窗事發之前,劉桂琴還在1999年沈陽市八大企業集團匯報會上信誓旦旦地宣稱,1999年可實現利潤約6億元,全年每股收益約1.2元。看來,沒有政府一紙合同,業績下滑順理成章。
除了公司將業績架構在政府協議上外,公司自己還有許多說不清的原因,把公司原會計師事務所給嚇跑了。沈陽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丕華在采訪中向記者表示,退出環保股份的主要原因是:“與公司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差距過大”,事務所要規避風險。而實際情況是公司有2個多億元的資金去向不明。
財政補貼協議還能繼續嗎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馬向東等人被抓,不僅是環保股份,所有馬向東簽署的合同和協議都處于停滯和實際失效狀態。環保股份目前處于沒人管也沒人問的狀態,這件事如果不是有特別強硬的因素或理由,新的領導班子成員很難表態。
而劉桂琴說,她希望有3個解決方案:
一是將沈陽污水處理廠項目變成BOT方式,即經過20-25年的建設和運營后,再將項目交給政府。當然在程序上要合理合法。
二是公司墊付的6元億資金,可以經當地財政局審定后,一次性還給污水處理廠。就是說,政府得馬上還錢。
第三種方案是劉桂琴認為“最不濟”的方案,就是執行原合同。她說,每年6000萬元的財政補貼,開始幾年可能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3年后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擴大,公司就得往里搭錢。
但是根據記者的了解,公司已與政府(業主)協商完畢,污水處理工程已經自2000年開始,由承建改為自建。所以,第三個方案根本不成立。
至于第一個和第二個方案,成立的前提條件是政府要拿錢出來,而實際情況是沈陽市政府財政困難。有兩個采訪細節可以說明這一點:據公司證券部一位女士介紹,其親屬所在的市政建設公司,去年欠發3個月工資,今年至今還沒有開支,連市政建設公司的老總都搞不清楚政府到底欠公司多少錢了;為了改善財政,減少養老金支出,沈陽市政府于今年出臺推遲退休年齡的辦法,減輕政府財政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劉桂琴的3種解決方案無異于空懸。
至于政府累計到去年尚欠環保股份7500萬元的財政補貼,劉老太太保證說,去年市里已經下了文件,確保將沒給足的給足。文件下沒下記者不知道,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當地政府財政困難,錢至今仍然沒有到公司賬上。
劉桂琴要用威信把業績搞上去
劉桂琴與公司證券部一位姓及的女士都表示,公司在今年春節后重新開工,目前生產經營一切正常。該女士還說,公司沒有一個工人下崗。
而記者在沈陽西南部郊區公司的環保設備生產廠里看到,除了工廠門口來客福超市正在裝修,以及工廠傳達室有五六個婦女外,偌大廠區靜悄悄地空曠無一人。傳達室的幾名婦女說,所有的人都到西部工地上安裝去了,至于西部在哪里,她們也不知道。而本來閑聊的她們正在待命。
這幾名婦女無論如何也不許記者走進廠區,當看到記者拍照時,傳達室的一名婦女沖出來,強悍地要搶記者的相機。撕扯中記者逃到出租車上,她又趴在車上阻止汽車開動。
在記者等候劉桂琴接受采訪的1個小時里,記者發現在公司2樓的工作大廳里,本來有24個工位,正是上班時間可上班的人卻只有6個。地毯上不斷爬出來的一種白色蠕動的小蟲子,讓人起雞皮疙瘩,頭皮發麻。
采訪過程中,劉桂琴不斷地出汗,手也抖個不停,她說自己現在60多歲了,由于生病一直都這樣出汗。而她之所以還在干就是要用自己威信高的特點把公司業績再搞上去,“不能讓股民套在里面,要對得起股民。”劉桂琴說,許多股民給她來信,信紙上淚跡斑斑。
“今年不虧就是萬幸了”
對于今年中期的業績,劉桂琴說,根據自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能在6分錢以上,爭取到7分錢。現在公司的BOT項目(即交鑰匙工程:對于基礎建設項目,由投資者建設,經營一定時期后,無償返回項目的所有者)有20多個意向性協議,如果和銀行談好資金協議,年內BOT項目能夠開工3-4個,年報每股收益就能到0.2元以上;即使不計算這部分利潤,年報也能到0.15元,“比去年翻一番”。
但當地監管機構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私下透露,環保股份今年不虧就是萬幸了。
查看公司年報可以發現,公司在現金流量方面,1999年為2.1億元,但其中2億元是12月24日-28日沈陽碧波污水處理運營有限公司獲取部分南部污水處理工程的經營權和處置權,開出的商業承兌匯票,可是南部工程預期2000年底才竣工,協議交款期限是2000年12月,可見公司經營現金流之勉強。
應收賬款方面,1999年高達2.47億元,較1998年增長140%,其中三年以上應收賬款5410萬元,計提的壓力非常大;1999年其他應收款1.4億元,三年以上的賬齡為3711萬元,財務潛在壓力巨大。雖然通過追溯調減1998年的未分配利潤去掉了一些包袱,但以這種速度形成呆壞賬,使日后的經營隱含著財務危機。
另外,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沈陽故宮制藥廠已出現嚴重虧損,凈資產為負2458萬元。公司及女士也表示,故宮制藥廠主要是以前的壞賬問題嚴重,“即使目前產品供不應求,但計提之后盈利多少也填不上窟窿”。
與此同時,環保股份的債務和管理狀況也不容樂觀,截至去年末,公司應收款項高達8.9億元,比上年激增130%,管理費用達5119.8萬元,比上年增加近2000萬元。
劉桂琴反復表示,公司下一步首先爭取的是BOT項目,由公司建設,再運轉上一二十年后交給業主,以確保公司收益穩定。
但是根據記者了解,大連馬欄河污水處理工程是環保股份作為總承包的世行貸款項目,是沈陽市對外的第一項工程,規模10萬噸。但這個項目只能為公司塑造品牌,并不能給公司帶來什么盈利。
一位投資者表示,曾經詢問公司2000年經營的南部污水處理項目,能否繼續享受北部污水處理廠的財政補貼優惠政策時,公司有關人士表示,主管上級領導正在更換,尚在交涉之中。
劉老太太倚靠的第二個新的利潤增長點是來客福超市,第三個看重的項目是塔山養雞場。
背景資料 劉桂琴的魔力
這位年過6旬的老太太,目不識丁,長相實在是不好看,兩手不斷發抖,她餓著肚子,接受了我們的采訪。從中午12:30分,一直談到下午2:30分。
如果不是她坐在董事長的大沙發上,怎么都不會讓記者相信,這是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的主兒。初次見到劉桂琴,感覺是位和藹可親、身體有病、穿著一點也不講究的鄉下老奶奶。而正是這個不認幾個大字的老人,在22年前,將接手第一年收入只有5000元的小廠,滾成10多億元資產的上市公司,而且,攬的還是政府的官活。而她卻很少陪客人吃飯,更不用說各種時髦的交際活動了。
抱著沒有讓老奶奶吃飯的歉意,我們開始了采訪。她是那么的健談,盡管許多話像是鄉下老太太給后生們聊天,但是,她的思路非常清晰。她明白我們想讓她告訴的東西,她也明白她那無關緊要的閑聊只能削減我們采訪的動力。所以,她總是在不停的說,以至于我們兩個年輕而有采訪經驗的記者,竟然很難打斷她的長篇無用大論。
望著那滿臉是褶,頭上有不少銀發的她,如果不是記者目的性非常明確,很容易讓她給說糊涂。有些言語,如果不是記者來之前對公司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很難辨別真假。她不停地東拉西扯著,也不停地用手絹擦著不斷冒出來的汗水。但她談的那些東西,并不讓人感到不中聽,身上的親和力幾乎把記者給攪暈了。(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