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玉 石英婧 上海報道
自2000年1月上市,17年來,華東醫藥股價漲幅超過20倍,總市值近500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業績向好的同時,《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華東醫藥主要產品收入分別來源于公司旗下的兩大拳頭產品百令膠囊和阿卡波糖。2016年,二者分別貢獻收入20.3億元、15.05億元,合計35.35億元,占2016年制藥業務收入的六成以上。
不過,據了解,這兩款產品均已上市多年。其中,百令膠囊的上市時間為1991年1月,經營歷史已有27年。;阿卡波糖于2002年獲批上市,截至目前有15年的經營歷史。
此外,據華東醫藥相關關聯性交易披露,上市以后,華東醫藥累計對外收購了13個藥品,收購金額為2.91億元。其中,有11款藥品的出讓方均是華東醫藥集團新藥研究院,;另外兩款藥品,新藥研究院均是出讓方之一。
對于上述問題,華東醫藥相關負責人日前在回復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在研產品線豐富,但新藥上市周期長,從拿到批文、參與招標進院,到進入醫藥目錄后銷量才會有較快增長。當前,隨著藥監審批日趨嚴格,新藥獲批難度加大,公司在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力度,爭取每年有3~~5個產品(包括1-~2個創新藥)申報。
拳頭產品上市超10年
資料顯示,浙江企業華東醫藥主要從事化學藥、中藥的原料藥和制劑的生產銷售及中西成藥、中藥材、醫療器械、健康產品等的經營,是一家集醫藥研發、藥品生產、批發零售、醫藥電商、醫藥物流、健康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華東醫藥主要營業收入來源于醫藥制造板塊和醫藥商業板塊。2016年,華東醫藥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3.80億元。其中,醫藥制造板塊實現營業收入56.43億元,;毛利率為83.68%,醫藥商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97.37億元,毛利率為7.29%。公司醫藥制造板塊是其主要的利潤貢獻點。
而在醫藥制造板塊,據華東醫藥日前發布的2015年公司債券跟蹤評級報告(2017)顯示,2016年華東醫藥主要產品銷售收入為52.5億元,。其中,百令膠囊銷售收入為20.3億元,占總銷售收入的38.67%。;卡博平(藥品通用名為:阿卡波糖片)銷售收入為15.05億元,占總銷售收入的29.52%。二者合計共占主要產品銷售收入的68.19%。
不過,記者注意到,百令膠囊和卡博平均都已上市多年。其中,百令膠囊上市時間為1991年1月,距今已有27年的經營歷史。華東醫藥官網顯示,百令膠囊主要成分為發酵冬蟲夏草菌粉,與天然冬蟲夏草的基因序列相似度高達100%。
“百令膠囊拿到批文是1991年,但公司真正開始將其作為重點產品推廣是1994年。”華東醫藥董秘陳波告訴記者。
據《今日早報》此前報道,大約20年前的一天,40多歲的李邦良在位于杭城祥符橋的華東醫藥廠房內,翻看著一批“沉睡”多年的藥品生產文號。突然,他眼睛一亮,提筆從中選定了“百令膠囊”。
對于上述報道,陳波表示,:“百令膠囊是我們跟一位老教授合作,菌種分離技術專利授權華東醫藥后,由華東醫藥進行工藝研發、改進,直到報批出文號。在大規模生產中的相關關鍵技術、創新也均由華東醫藥自主研發,并由公司申報了相關工藝專利。”
另據興正醫藥團隊此前發布的的華東醫藥深度報告顯示,2002年,阿卡波糖獲批上市。以此計算,截至目前,阿卡波糖的經營歷史也有15年之久。
聯訊證券今年3月份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華東醫藥新藥研發進度不及預期。
多藥品系折價轉讓
據了解,華東醫藥銷售的產品,除了上市前直接帶來的之外,主要是轉讓自杭州華東醫藥(集團)公司下屬的華東醫藥集團新藥研究院(原名“生物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新藥研究院”)。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17年上半年報告期內,華東醫藥集團新藥研究院為華東醫藥定向開發的項目包括:卡泊芬凈及注射劑、米卡芬凈及注射劑、硼替佐米及注射劑、卡格列凈及片等14款定向開發項目。
“上述項目由杭州華東醫藥集團新藥研究院為本公司定向開發,產權歸屬于杭州華東醫藥集團新藥研究院,但開發成功后將按約定獨家轉讓給本公司或本公司下屬企業。”華東醫藥2017年半年報提及。
“相對于其他藥企來說,華東醫藥的研發模式有自己的特色。公司結合生產經營實際以及發展需求,與研究院合作研發,可減少無謂的支出,降低研發風險。”陳波同時表示,現在華東醫藥有自己的研發機構,上市公司自身的創新業也在逐漸做大和完善,對外部的依賴也在減少。
另據了解,華東醫藥在藥品收購過程中的不少新藥都是按照打折價進行轉讓的。
華東醫藥2002年年報顯示,在報告期內發生的關聯交易因獨立董事的提議,將收購大股東的新產品及技術的價格,在中介公司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折讓,為中小股東及上市公司爭取了利益。據悉,2002年報告期內,華東醫藥成功受讓了國家一類新藥阿卡波糖。,轉讓價格為2450萬元。
2009年,華東醫藥發布公告稱,他克莫司新藥技術的評估價值為5060.2萬元,公司董事會在審議轉讓價格時提出參考公司以往重點新產品的關聯交易轉讓價格,希望在一次性付款的條件下,實際轉讓價格在評估價值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折讓。在征求了生物工程研究所股東的意見后,最終確定實際轉讓價格為2500萬元,相比評估價大幅折價。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杭州華東醫藥集團公司僅是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6.46%。
對于新藥研究院為何承擔了開發失敗的風險的同時,又低價賣給自己持股不足20%股權的上市公司,陳波表示,:“華東醫藥有產品研發需求,有能力獲得新藥研究院及其他機構的新藥技術。這種合作模式一方面滿足了華東醫藥對新藥研發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新藥研究院研發實力的增強及發展壯大。”。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王文華表示,身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的杭州華東醫藥在醫藥領域扎根多年,在藥品研發領域有著多年的經驗和產品積累,而上市公司的利潤及口碑也會直接影響到股東利益,因此杭州華東醫藥雖然將藥品進行了折價售賣,但從長遠角度來說仍是對其自身發展有利的。
第一大股東交叉持股被疑?
公開資料顯示,2000年1月27日,華東醫藥正式登陸A股市場。據招股書披露,華東醫藥前身杭州醫藥站股份有限公司是經浙江省股份制試點工作協調小組浙股[1992]56號文批準,由杭州醫藥采購供應站作為主發起人,聯合杭州民生藥廠、浙江新昌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于1993年3月以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公司設立時的注冊資本為8000萬元。
1998年,杭州華東醫藥(集團)公司將其持有的本公司10987萬股國家股中的714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1%),協議轉讓給中國遠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遠大集團”)及其子公司珠海海灣大酒店(以下簡稱“海灣大酒店”)、浙江遠大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遠大房地產”)。遠大房地產同時受讓公司法人股565萬股。自上市至今,華東醫藥的第一大股東均為遠大集團。
記者梳理華東醫藥多年年報發現,華東醫藥第一大股東遠大集團股權結構呈現出交叉持股、循環出資的現象。
華東醫藥2017年半年報顯示,截至目前,遠大集團,持股比例為41.44%。企查查數據顯示,遠大香港持有炎黃置業100%股權,前者同時持有海灣大酒店35%的股權。炎黃置業持有遠大集團7.03%的股份。遠大集團持有海灣大酒店65%的股權。另據香港登記處資料則顯示,遠大香港由遠大集團持有9000股,海灣大酒店持有1000股。
另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華東醫藥2011年年報中首次有自然人胡凱軍出現在控股股東股權結構圖中,此時,遠大集團的股權結構為:遠大集團分別持有遠大香港、海灣大酒店90%、65%的股權,遠大香港又持有炎黃置業、海灣大酒店80%、35%的股權,海灣大酒店則持有遠大香港、炎黃置業10%、20%的股權,而遠大香港、海灣大酒店又通過炎黃置業持有遠大集團51%的股權。
關于公司控股股東的股權結構及變動情況,陳波表示,公司華東醫藥都是按照上市公司相關監管要求在定期報告中進行披露。公司控股股東股權結構清晰,且運作規范,也符合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
學者布娜新表示:,交叉持股會導致股權結構不清晰,實收資本虛增,誘發內幕交易和關聯交易。目前國內保險業和證券業意識到交叉持股的隱患,做了相關規定。對于打算IPO的公司而言,IPO之前需要清理交叉持股現象。
(編輯:石英婧 ?校對:顏京寧)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