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深基金12月12日將迎來新規。根據今年6月份證監會發布的《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冊審核指引》的規定,12月12日之前需要人員到位,否則應暫停相關產品的申購。
Wind數據顯示,2017年三季報滬港深基金總規模約800億元,其中,東方紅資管、前海開源和嘉實基金的此類基金規模排名前三,均超過100億元。
受益于港股強勢表現,滬港深基金今年業績表現亮眼,引發行業內對這類基金的追捧,目前約有100只此類基金。業內人士表示,相關監管新規之后,部分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密集招聘、變更基金經理等。
此外,業內人士預計,擁有港股投研人才較多的基金公司未來可能繼續大力發展滬港深基金,最后呈現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
“雙12”前人員須到位
今年6月中旬證監會頒布新規,明確對管理港股的基金經理資質提出要求,并給予6個月過渡期,也就是12月12日前基金公司需要補足人才短板,人員到崗。
《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冊審核指引》明確規定:80%(含)以上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基金產品,基金管理人應當配備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至少有1名為基金經理);80%以下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基金產品,基金管理人應當配備不少于1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基金經理或者相關投研人員)。
今年12月1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曾表示,部分帶有“港股”字樣的公募基金產品并未實際投資港股,引起各方質疑。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向行業發布《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公募基金注冊審核指引》,進一步明確了相關基金參與港股通交易的投資比例、信息披露、人員配備等要求。
在各地證監局陸續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轄區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的基金產品監管的通知》,明確規定人員配備的相關要求,在12月12日之前配備相適應的投資管理人員,確保人員到位。基金管理人的人員配備未在規定期限內到位的,應暫停相關產品的申購。人員配備情況符合條件后方可繼續開放產品的申購。
記者發現,此前擁有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的大中型基金公司基本都滿足條件,而很多涉足港股時間偏短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新規發布時不符合條件。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該公司早已按照監管要求修改基金合同和增聘相關基金經理,主要是從外部引進人才。而行業內也確實出現基金公司從各個渠道想方設法補足人才短板。
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以來,不少滬港深基金經理調整,其中部分原因也與新規有關。而從內部增聘有相關港股投資經驗人員、從香港子公司抽調人才也是“補血”方法。
港股投研人員仍短缺
近期一則有關滬港深基金的通知在銀行渠道傳播:上海一家金融機構旗下兩只滬港深基金即將暫停申購,原因是滬港深基金監管新規,這些基金要到明年1月20日才能滿足相關要求。
截至記者發稿,仍未見到相關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暫停申購公告,這兩只基金是否真的會暫停申購,等過了12月12日即可知曉。
業內人士預測,因為滬港深基金火爆,眾多基金公司都積極布局了滬港深基金,但也存在人員資質不足的問題。自6月份以來,不少公募基金都在重金招聘港股基金經理、港股研究員、港股交易員等職位。
例如,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招聘具有兩年以上投資經驗,并獲得中國基金業從業資格或香港證監會持牌人資格的港股基金經理,并開出百萬年薪。而類似大中型基金公司均在積極招聘擁有多年港股投資經驗的人士,給出年薪也逐漸水漲船高。
一位香港地區的基金經理表示,業內招聘港股投資人才在他看來已經“火”了一年,主要是整個公募基金面臨港股人才缺口,尤其是滬港深基金對港股投研人員有要求,此前行業在這一塊的人員儲備相對不足。
“市場上有管理港股經驗的基金經理數量不多,目前對于認定港股投資經驗也較為嚴格,需要實際投資經驗和過往業績作為證明,港股在投資人結構、交易機制等方面與A股差異巨大,目前不少基金經理對港股的了解度很低,甚至對一些基本的交易規則都不了解,確實需要對投研人員嚴格要求。”另一位人士表示。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馬秋菊 SF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