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李宛珊 發自廣州
ZHAIYAO: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六和預計向新希望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采購的飼料原料金額便已達到6.37億元,而在2016年度,該部分采購實際發生的金額僅有31.74萬元。
即使早已將重擔—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六和”,000876)移交給女兒劉暢,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仍然不輕松。這位已經年過花甲的四川首富正力圖帶領他35歲的企業集團實現轉型,即使他心里清楚,“實體轉型要脫幾層皮”。
如今的新希望集團早已不只是一個農業巨頭,其已涉足房地產、化工、金融等多個領域。不過,從總體來看,飼料及養殖業務仍為集團貢獻大部分營收,最新公布的財務數據(2015年度)顯示,新希望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82.44億元,凈利潤50.35億元;而同期新希望六和的營業收入為615.20億元,凈利潤為22.11億元。
在新希望集團的轉型中,新希望六和處于一個怎樣重要的位置,可見一斑。顯然,劉永好和劉暢父女已不滿足于僅僅做一個國內的飼料大亨,從新希望六和披露的情況來看,最近幾年,公司的觸角也在慢慢向下游延伸。
除此之外,新希望六和也加強了在東南亞地區投資的力度。一位不愿具名的新希望集團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除新希望六和外,集團公司旗下的厚生資本和草根資本也在集中做一些轉型升級的工作。
當古老的農業希望通過轉型升級實現現代化的時候,資金便成為極其重要的因素。經歷了數年的發展,新希望集團以及新希望六和的資金鏈似乎也已慢慢適應了這樣的轉型。只是,對于新希望集團尤其是新希望六和來說,隨著上一輪豬肉上升周期的漸漸遠去,公司業績有待時間檢驗。
向下游擴張
2013年,劉永好將新希望六和的權杖交給年僅33歲的劉暢,同時陳春花被任命為聯席董事長。但在集團方面,劉永好依舊為掌舵者,目前新希望集團的股東只有劉永好一家(即劉永好、劉暢和劉永好太太李巍),其中劉永好持股62.34%。
新希望集團以農業起家,在2011年的重大資產重組后,集團公司將新希望六和飼料股份有限公司等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同時出售了房地產行業公司的股權并置換出了乳品行業公司的股權。
中誠信國際于2017年4月公布的征信報告顯示,目前新希望集團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擁有飼料-養殖-屠宰-肉食加工產業鏈條的企業集團之一,其中公司的飼料及養殖業務主要都是通過旗下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來進行,而屠宰加工、肉制品業務主要由子公司六和集團、千喜鶴和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經營。
新希望集團的部分子公司處于飼料行業的上游,近年來,幾乎每年上半年,新希望六和都會發布該年度日常關聯交易的預告。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六和預計向新希望集團及其控股子公司采購的飼料原料金額便已達到6.37億元,而在2016年度,該部分采購實際發生的金額僅有31.74萬元。
新希望集團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稱,公告中的關聯交易預計,只是預設一個額度,提供一個總體空間,而在實際操作中并不必要發生這么多交易,公司在實際的原料采購中,會根據各方面原料供應商的情況作出決策。
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理論來說,全產業鏈應該是“生產鏈、價值鏈、生態鏈三鏈合一”,而且應該是閉環的,由于從“田間到餐桌”的投入周期較長,且在前期企業需要源源不斷投入資金以維持該鏈條的正常運行,全產業鏈生產需要企業擁有非常強大的資金實力。自然全產業鏈可以保障食品安全衛生,只是目前國內大多數農業企業也都只是涉及農業生產的多個階段,并不屬于完全意義上的全產業鏈生產。
對于新希望的資金鏈長度是否像產業鏈這樣長的問題,新希望集團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產業鏈的每部分都是相對獨立的,且飼料部分主要面向的是經銷商,這樣可以較快地回籠資金,股份公司及集團公司的資金鏈不會因此存在較大壓力。
從近幾年的年報對比來看,新希望六和的總資產和子公司數量均處于增長狀態。自2014年以來,公司總營收呈現下降趨勢,從700億元下降至608.8億元,只是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從2014年的20.2億元上升至2016年的24.69億元。
新希望六和在漸漸向下游擴張。自2015年起,公司養豬業務發展迅速,該時間段恰好為豬肉價格上升周期,2016年度,新希望六和共銷售種豬、仔豬、肥豬116.69萬頭,實現營業收入約18億元,增幅達95.03%。
按照豬肉“三年一周期”的行業規律,上一輪豬肉漲價周期已漸行漸遠,盡管從營收來看,養豬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尚不足5%,但2016年度年報披露,截至2016年底,新希望六和已在全國完成了年出欄900萬頭產能的投資布局,并完成了對楊凌本香的收購。
新希望六和也考慮到了行業周期對于公司的影響并已作出相應準備,在行業周期面前,新希望六和的轉型結果仍待考驗。
施展融資術
很顯然,在劉暢與劉永好看來,新希望六和不應該僅僅是一個飼料生產企業。自2013年起,新希望六和便開始轉變戰略,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公司轉型,希望變得“更瘦,更有肌肉”。
處在轉型期的新希望也處于擴張狀態中,這似乎可以從新希望六和日益壯大的子公司隊伍中得以顯現。從歷史財務數據來看,公司日常經營積累來的資金難以滿足公司擴張的需要,在幾年的“鍛煉”后,新希望六和乃至新希望集團似乎找到一套可以使資金鏈正常流動的方式。
2017年6月10日,新希望六和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16年4月審議通過的發行不超過3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獲準注冊。
新希望集團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盡管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公司在2017年度一季度期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所下滑,但現金流不足并不是公司發行該債券的主要因素,“首先這個債券是2016年就決定發了的;其次我們在今年年初對玉米、豆粕等原料進行戰略性儲備,目前我們還有很多銀行授信額度并未使用,新希望六和的現金流是良好的”。
時代周報記者在梳理資料后發現,至少從2013年以來,新希望六和幾乎每年都會申請發行一定額度的超短期融資券或短期融資券。與之相比,新希望六和通過定向增發股份以獲取資金的頻率似乎較低,但是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自2011年以來,新希望六和曾在2013年9月以及2015年8月發布發行股份公告,前者是為了籌資,后者則是為了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新希望六和在2015年8月時便發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進展公告,但直到2016年6月,購買資產報告書的草案才出爐,同年12月,該重組計劃才獲得證監會的批準。
在新希望集團,新希望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財務公司”)承擔著重要角色。公開資料顯示,財務公司于2010年經中國銀監會批準設立,由新希望集團等5家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是四川省第一家民營企業集團財務公司。
新希望六和亦為財務公司的股東之一,截至2016年年底,新希望六和存放在財務公司的存款為16.79億元,占貨幣資金的比例為53.57%。在整個2016年度,股份公司向財務公司貸款7億元。
新希望集團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定位上看,財務公司與其他企業集團的財務公司一樣,集團借助這個金融平臺實施資金集中管理,以使集團整體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現階段主要有兩個使命:一是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增強集團財務調控能力、防范財務風險;而是通過資金運作形成對新農村、大農業建設的業務支持,促進產業發展。
目前新希望六和旗下正常經營的海外分、子公司的數量超過30個,絕大部分在東南亞地區,新希望集團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些項目中絕大部分都是盈利的,2016年度,海外業務的整體增長服務為17%,目前除了已有的成熟公司,還有一些籌建中的項目,目前處于純投入階段,“尚未開始正常經營,所以公司也暫時不對這些項目的盈利進行考核”。
時代周報記者通過新希望集團方面獲悉,對于海外項目的投資,除自有資金外,新希望六和還通過設立在新加坡的子公司直接對接海外機構進行貸款。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