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1日訊(記者 李方) 連日來,關于農村集體用地流轉試點擴圍的消息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期盼土地制度改革的熱度漸漲。土地市場的新動向是否會給樓市帶來影響?小產權房是否會放開?對此,部分專家認為,小產權房仍有積極意義,應當分類對待。
農地確權有望11月完成
近日媒體報道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確權工作有望于11月前完成。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土地制度改革有望進一步推進。
據介紹,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包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三部分。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累計確權登記發證約620萬宗,發證率達94.7%,部分地區已全部完成。
未來數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等可能進一步擴大試點,有可能成為土地制度改革突破口。
住房政策與體制改革專家馬先標向中國經濟網表示,關于房改,十八大報告中所述的“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滿足困難家庭基本需求”就是未來十年改革的方向。“這是第一次把保障房寫進黨代會報告中,也是未來十年改革的方向,而土地改革一定要破局。”
專家:小產權房應分類對待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一個焦點問題就是小產權房的問題,小產權房總的來說應當分類對待,不能說全部違法。”馬先標說。
馬先標表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對能夠緩解市中心交通擁堵的,在城鄉結合部、就近的農村,應該啟動一部分農民的住宅或是已經建好的“小產權房”,通過政府收購或收取一定的費用,把它轉換成為合理、合法的房源,向中低收入群體、剛就業的大學生,常住的農民工等提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是積極的,而另外一些違建的小產權房不用說,肯定要依法取締。”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微博]也表示,小產權房正好介于農村集體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之間的模糊地帶,隨著農村建設用地改革推進,小產權房問題必須解決。他認為,小產權房在中國法律紅線之內,但規模較大,很多集體、開發商和城市個人購買,預計大部分小產權房可能通過補交土地出讓金等方式,轉變成工業用地和商品房。
央視財經評論員張鴻認為,如果政策一旦有所突破,意味著整個小產權房在某種程度上面臨著合法的趨勢,未來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但在今天它依然面臨法律的障礙。
另一方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小產權房不會成為合法產物。北京中原地產總監張大偉向中國經濟網表示,政府還是比較明確的要取締小產權房,措施雖然不多,但肯定杜絕新建。
專家談土地制度改革探索之一:宅基地或只能定向流轉
針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擴圍的消息,盡管國土部否認向地方政府下發文件,但“土改概念”依然受到市場熱烈追捧。業內人士認為,改革是必然的趨勢,只是現在比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