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以分析與見識競爭解釋權
前面說過今天傳媒的競爭是解釋權的競爭而非報道權的競爭,今天的公眾已經不太能記住什么樣的重要新聞是誰首先報道的,今天人們更加依賴的是誰能解釋的更清楚、分析判斷的更清楚。
經濟波動遠不如經濟漲潮期那樣容易描述事件、分析現象、把握趨勢。在經濟波動中,業界、讀者與同行會對財經媒體的發現、分析見識給予更高的期待、更嚴格的要求。在經濟波動中涌動的資金也會推動很多暗涌的潛流試圖影響財經媒體的輿論指向與流量。這真是對財經媒體的重大考驗。
經濟波動更需要財經媒體給出可以為事件發展所證明的解釋、分析和前瞻,更需要財經媒體體現出遠見卓識,在這樣一個資訊、數據翻涌的時代,見識水平決定了財經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但今天存在著測不準的問題,連經濟學家都講不清現在的經濟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能做分析嗎?我們說錯了怎么辦?其實我認為在今天解釋是最有價值產品的時代,傳媒嘗試著解釋、分析甚至預測的努力,本身就是影響力的體現,就是有價值的。即使測錯了也沒有關系,所有的經濟學家、投行都在不斷地對經濟預測做出調整,再作以分析就可以。也未必需要去專門說明我的預測錯了。
1.解釋權是話語權的核心
話語權是一種借助事實解釋觀點等信息,對人意識結構產生影響、支配作用的能力,是信息社會條件下權利的特殊表現。從其實現途徑看包括選擇權、解釋權、傳播權。
選擇權——指對關注什么事實、話題、注意力焦點的支配能力。現在選擇權對一家報社的話語權的影響在降低,因為受眾可選擇的媒體越來越多。
解釋權——現在話語權的核心,因為能夠對事件、現象、取舍的成因、價值影響等深層闡釋信息有所支配。這種解釋可以是直接分析判斷式的,也可以是直接通過細節強調、背景添加、敘述方式等手段來進行,未必全部通過評論、社評來進行。
2.專業名詞的“流動性過剩”與財經媒體困惑
3.財經媒體力量的根基之一:公正、克制與見識
一個有力的財經媒體一定應當是克制的,雖然財經媒體會有很多機會和領域體現他的信息獲取能力、知識還原能力、問題發現能力、趨勢判斷能力、現象分析能力,但最終需要體現的是他的見識和綜合解釋能力。這種體現應當是克制的,這樣才有公正性。
4.傳媒的競爭,某種意義上是第一解釋權的競爭
所謂第一解釋權,是在于誰能把解釋、分析、判斷做的更好,真正對人們的心理、思想、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誰就握有了第一解釋權,而非來源于一個傳媒的行政地位或某種權力,是對以往業績所獲得的公認判斷,是受眾心目中對一個傳媒解釋、分析、判斷能力和水準的判斷。如果一個傳媒的分析、解釋、判斷能夠同一個事件的實質、歷史走向相互印證,在人們心中贏得了信服,那么這個傳媒就得到了第一解釋權。所以第一解釋權更像一種期待和確認,是一種威信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