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賈海峰 北京報道
12月1日清晨,華北某市養路費稽征處處長梁寧(化名)照常散著步來上班,走到單位門口時他發現,往日圍在養路費稽征處門口的那十幾個面孔熟悉的“費販子”不見了,門口空蕩蕩的。
3天前,為響應即將到來的燃油稅改革,市政府以電視通知的形式宣布暫停全市2009年養路費繳納。等待了14年的燃油稅改革終于上路,而在養路費稽征處已經干了10年的梁處長,也將“提前退休”。
撫今追昔,梁處長心中不止一種滋味。
稽征處長的10年
掐指算來,梁寧在養路費稽征處處長的位子上,已經干了10年零2個月。
梁寧今年51歲,他是恢復高考后第一屆大學生,1980年代畢業后被分配到市交通局工作,仕途很順,31歲就成為該市交通系統最年輕的處長。想當年意氣風發,身邊朋友都說他可以做到局長、副市長,最不濟也能弄個副局長。
可是,31歲以后,梁寧只是先后把工程處、出租辦、運管處的處長輪流當了一遍,原地徘徊,再未提升。這樣過了10年,梁寧很想找一個突破的機會。
機會似乎來了,1998年,局長找他談話。
那一年,燃油稅改革的呼聲和今天一樣大,人們預期養路費取消就是2-3年內的事,因此在新一輪處長任命時,誰也不肯到養路費稽征處去,怕前途有憂。
于是,局長將養路費稽征處處長的位子給了41歲的梁寧。“你就去干二三年,就當幫我救下火,等到這個處撤銷了,我就提名你升副局”。局長和他交底說。
實話說,養路費稽征處是交通局內最“肥”的單位之一。該市每年征收養路費約10億元,返還給養路費稽征處的辦公經費也有幾千萬,不但在編人員工資不愁,還養了很多“臨時工”。
養路費處現有人員130名,實際在編只有65人,另一半人都是托關系、找門路進來的,但是他們的待遇不低,該市平均工資約1000元/月,而養路費處人均工資有3000元/月,還不算其他。
梁寧剛到任時,全市逃繳、漏繳的養路費每年達1億元,這部分人都是“關系戶”、“釘子戶”,別人不敢碰。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梁處長開展了長達3年的養路費繳納治理行動。
“請交警來幫忙查,我們給他們開工資好了!”為了加強執法力度,梁處長甚至向他的辦公室主任發出這樣的豪言。
3年治理,成效斐然。梁處長上任時全市養路費年繳額約為8億元,今年已經達到了14億元,除去機動車增加的因素外,征繳率凈增有50%,全市養路費征繳率達95%以上。
工作成績顯著增長,梁處長的官位卻不見“增長”。第一個3年過去,第二個3年過去……燃油稅沒有來,梁寧被“套牢”在養路費處。在第5個年時,當年對他有過許諾的老局長也退休了。
如今,養路費處終于走到終點。按照內部獲悉的安置政策,處里的130多號人將面臨三種去向:滿50歲的人員,被鼓勵提前退休;經過考試符合要求的分流人員,可優先安排到國稅部門;還有一部分人可以考慮統一劃歸到路政局等部門,單獨或與其他部門合并后承擔公路養護等路政工作,該機構開始可以按超編制運行,直到自然消化為止。
按照這一安排,已經51歲的梁寧正考慮提前退休。對這一天到來的預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梁寧在最近兩年對改革養路費征繳工作的熱情,“反正是一個要取消的機構,何必費心搞制度建設呢?”對于門口“費販子”梁沖之流的行為,他也再懶得去訓斥了。
小調查 |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