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方案,獲得了國務院的批準。
對此,高伯聰認為,這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上,“對計劃經濟體制的一次重大的突破和改革。”從此,首鋼由在計劃經濟體制中一個小有自主權的生產廠,轉變為相對獨立、有一定生產經營自主權的企業。
苛刻追效率
周冠五被貼小字條
和“三個百分之百”的政策一樣,承包制度,在當時,同樣遭到了部分員工的不理解。
陳生志回憶,當時首鋼推行了一個口號:“承包為本”,“完全是追求純粹的效益”。
張積武介紹,那時候,首鋼的干部每天都要寫工作日記,每天給自己打分,每月還要填考核表。而每個工人崗位都要簽承諾書,保證達到一定的生產量、質量,有一項沒達標的就要扣獎金。
“工人都沒日沒夜的干活,工作下班都不按正點”,陳生志說,以至于有一段時間,他很羨慕附近石景山塑料八廠的口號“以人為本”。
周冠五對于效率的苛刻追求,也為部分員工所詬病。
陳生志敘述了當年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個司機給周冠五家送東西,本來應該是6個小時的運程,為了提高效率,被要求4小時送達。結果司機為了趕時間,路上出了狀況。周冠五知道了之后,又把這個司機的當月獎金給扣除了。理由是“叫你加快速度,沒讓你出差錯。”從大鍋飯中剛剛走出來的職工們,顯然還不適應這種“苛刻”的制度。“那時候有不少人反對他的做法,但也都是私底下的。”陳生志說,在古城二小的巷子口,曾經看見有人貼小紙條罵他,說他太苛刻。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