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袁京力
一個聰明“凸”頂的腦袋,一雙略帶皎潔眼神的眼睛,再加上掛在臉上相對含蓄的笑容,讓你一看就覺得他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
沒錯!這就是麥克爾·佩恩,一個很具有紳士風度的英國人,但坐在他這個位子上注定了他必須擁有足夠的精明。
作為國際奧委會的第一任市場總監,并在這個位子上一干就是20多年,他親手把國際奧委會從資金只有20萬美元的組織,帶到了一個具有幾十億美元電視傳播營銷計劃的組織,并讓奧林匹克的品牌價值深入人心。
天降大任于斯人
如果說薩馬蘭奇1980年上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讓奧林匹克起死回生的話,那么他對麥克爾·佩恩的任命就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當薩馬蘭奇上任之時,他面對的是一堆爛攤子。
是時,他不僅面臨著國際奧委會組織只有20萬美元現金的現實,而且還陷入奧運會沒有幾個城市申辦的尷尬——由于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把奧運會定義在非牟利性原則上,在經濟上限制了奧林匹克運動追求經濟利益,這直接導致舉辦城市由于奧運會的巨大支出而不堪重負,對申辦望而卻步。
在擔任主席之后,薩馬蘭奇利排眾議,決定解決奧運會出現的經濟窘境,開始采納商業化計劃。
就這樣,時年27歲的麥克爾·佩恩走到了薩翁的身邊。1983年,麥克爾·佩恩正式出任奧林匹克主管,負責奧林匹克的營銷工作,把薩馬蘭奇的商業化思路具體化。
從當時的環境來看這頗有點天降大任以斯人的感覺。
不過,麥克爾·佩恩也確實有這樣的經驗和天賦。
在進入國際奧委會之前,麥克爾·佩恩已經有了7年的體育營銷經歷,他在倫敦和政府合作來負責一些賽事的營銷。比如足球世界杯等——當時這是最大的贊助賽事。
事實上,曾經是自由滑雪運動員的麥克爾·佩恩,早在職業運動員時,就曾經與體育營銷結緣。
由于當時自由滑雪并不屬于奧運項目,運動員要想比賽,就得自己尋找贊助商,以解決自己的住宿和吃飯開支,否則將無法將自己心愛的運動繼續下去。
按照麥克爾·佩恩自己的說法,盡管當時在比賽中什么獎也沒有獲得,但他卻總能找到贊助商,而且這些贊助商還大有來頭——比如飲料業巨頭可口可樂、汽車業巨頭豐田汽車等。
而參與早期這類體育營銷的雛形,并在倫敦市政府長達7年的工作經歷,讓麥克爾·佩恩能有機會在國際奧委會體育營銷中留下自己的深刻烙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