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地承包到戶 農村改革的又一里程碑(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01:07 中國經濟周刊
《意見》還規定:“對公益林,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資源,開發林下種養業,利用森林景觀發展森林旅游業等”。這項政策相對放活了公益林經營,將進一步提高公益林經營者的收益。 第三,落實處置權。《意見》明確規定:“在不改變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依法對擁有的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進行轉包、出租、轉讓、入股、抵押或作為出資、合作條件,對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開發利用。”這項政策賦予了林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流轉權利。林權流轉方式包括轉包、出租、轉讓、互換、入股、抵押等。 轉包是指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林地經營權轉交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其他農戶經營的行為。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受轉包人按轉包合同約定享有林地經營權,并向轉包人支付轉包費。轉包無需經發包方同意,但轉包合同需向發包方備案。 出租是指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林地經營權,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并收取租金的行為。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無需經發包方同意,但出租合同需向發包方備案。 互換是指承包方之間對屬于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林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交換的行為。互換林地承包經營權引起相互權利權利的交換。因此,互換林地承包經營權應當報發包方備案,當事人要求登記的,可向林權管理機構申請變更登記,未經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轉讓是指林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其擁有的部分或全部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以一定的方式和條件轉移給他人的行為。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的受讓方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農戶。但是,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應當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后,原承包方將喪失對林地的承包經營權,其與發包方在該林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并進行林權變更登記。 入股是指承包方將林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股權,自愿聯合或組成股份公司、合作組織等形式,從事林業生產經營,收益按照股份分配的行為。 關于流轉,《意見》進一步規定“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轉后不得改變林地用途”。這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一是允許林地承包經營權人流轉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了林權流轉市場,有力推進森林資源經營向資產、資本經營轉變,增加農民資產性收入,但不包括森林內的野生動物、礦藏物和埋藏物;二是以“依法、自愿、有償”為必要前提,有利于維護農民利益,為依法公平交易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只要法律沒有禁止,林地承包經營權人可以自主選擇流轉方式;四是明確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流轉后不得改變林地用途。鑒于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和安身立命的生產資料,應當引導農民充分考慮耕山致富、生活保障的需要,流轉期限不宜過長,不要輕易改變林地原始承包關系,防止農民失山失地。 第四,保障收益權。主要包括四個層次:一是農戶承包經營林地的收益,歸農戶所有。二是征收林地必須補償。依法征收的林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林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林木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家庭承包經營的林地被依法征收的,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法獲得相應的補償。林地補償費是給予林地所有人和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投入及造成損失的補償,應當歸林地所有人和林地承包經營權人所有。安置補助費用于被征林地的承包經營權人的生活安置,對林地承包經營權人自謀職業或自行安置的,應當歸林地承包經營權人所有。地上附著物和林木的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和林木的所有人所有。三是經政府劃定為公益林的要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意見》規定:“各級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森林生態效益的補償標準”;“經政府劃定的公益林,已承包到農戶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要落實到戶;未承包到農戶的,要確定管護主體,明確管護責任,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要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對集體林地被劃入公益林范圍的,不管采取哪種承包方式,都要求補償資金落實到農戶,進一步從政策上維護了農民的利益。四是嚴禁對林地承包經營權人亂收費、亂攤派,依法維護其合法權利。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