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理財市場五大新特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2日 02:20 第一財經日報
資本市場持續震蕩與走低,使得與資本市場相關聯的理財產品表現不盡如人意,隨著新一輪的儲蓄資金回歸,投資者對保本需求比較強烈,一切以保本為先。 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受到追捧。固定收益類產品在弱市中的強勢表現,使得理財專家熱推該類產品。目前,銀行固定收益類的年收益率明顯高于同期存款利率。 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是指銀行主要投資債券、票據、信貸類產品等理財產品。 債券票據型理財產品,主要投資于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票據等低風險產品,屬于低風險理財產品。與購買單期國債、票據相比,此類理財產品通過各種債券、票據搭配來提高收益率,同時產品投資期限短,具有較強投資吸引力。 信貸類理財產品通常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全額委托給信托公司,貸款給資信良好的公司或項目。一般來說,銀行在發行這類理財產品時,選擇發放貸款對象信譽較好,因此該類產品風險較小。同時2008年銀行信貸從緊,因此,銀行通過發行信貸類理財產品相當于“變相”貸款。故此信貸類理財產品預計會成為投資新熱點。 “打新”類產品風險凸現。伴隨著股市走軟和新股發行情況變化,“打新”類理財產品風險逐漸顯現,往往達不到宣傳的預期收益。影響收益降低因素主要有: (1)參與“打新”的資金量急劇增加,同時新股的開盤價回歸理性,使得“打新”產品的收益率呈下降趨勢; (2)新股發行的數量及密度較前期顯著降低,稀釋了此類產品的收益率; (3)近期發行的大盤股相對較少,而小盤股較多,“打新”理財產品的大資金優勢難以體現。 因此,傳統意義上的“打新”產品難有往日風光。而現階段開放式“打新”產品正逐漸成為此類產品的新貴,該類產品兼顧了“打新”類產品的資金優勢又同時顧及客戶資金的流動性需求,因此較能得到投資者的肯定。 捆綁銷售引發詬病。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有多家商業銀行的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銷售時違規強行搭配存款。 報告認為,這種捆綁銷售做法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中“銀行不得將理財計劃與本行儲蓄存款進行強制性搭配銷售”條款相違背。該報告稱,某銀行一款開發式新股申購類人民幣理財產品涉嫌違規。此產品自2007年開始銷售,要購買該款理財產品,必須至少要在該行活期賬戶另存1萬元。也就是說,如果購買5萬元的該理財產品,至少需要付出6萬元。類似情況還有某銀行的類似理財計劃,該產品強制要求多存5000元。 類“基金”產品漸成風尚。據了解,進入2008年,多家銀行陸續推出一種新型的類“基金”理財產品,這類產品運作方式類似基金,每份產品面值、認購費率、贖回方式及投資方向,都與基金類似。與傳統基金相比,類“基金”理財產品具有三大優勢: (1)比例優勢,此類產品投資股票的比例是0%~95%,而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一般在80%左右; (2)抗風險優勢,對市場短期的波動風險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3)規模優勢,類“基金”理財產品的規模區間一般為10億至20億元,運作靈活,且管理費的征收取決于投資收益。 “農”字頭產品正當時。在陸續出現理財產品“零收益”、CPI連創新高的國內經濟環境下,以及全球通脹、經濟增長放緩、次貸影響尚未消除的國際環境下,各行正尋求新的投資機會和投資方向。 在這樣的國內外環境下,主打抗通脹概念的理財產品應運而生。這類產品主要掛鉤對象為農產品指數、黃金或農業股票等具有抗通脹概念的投資品種。民生銀行、荷蘭銀行、渣打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等均已推出多款掛鉤農產品或者黃金、農業股票的理財產品。(作者供職于上海農村商業銀行) 魏韡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