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西部大開發:支撐現代化的強大動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14:59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實習記者 李敏霞報道 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對于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和鞏固邊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面展開后,鄧小平就對全國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行過深刻思考。他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思想。一個大局,就是東部沿海地區加快對外開放,使之較快地先發展起來,中西部地區要顧全這個大局。另一個大局,是當發展到一定時期,比如20世紀末全國達到小康水平時,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幫助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東部地區也要服從這個大局。 1999年中央適時提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地區占全國國土面積的56%,全國人口的22.8%,資源豐富,市場廣闊,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實施西部大開發不僅可以為全國現代化的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強大動力,而且是實現全國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沒有西部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因此,西部大開發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 西部大開發已經7年了,西部社會經濟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政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探索西部大開發的新路子。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社會進步協調推進,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有重點、有步驟地解決關系西部開發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把西部地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國家政策支持結合起來,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至關重要。沒有西部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西部地區的現代化,就不能說實現了全國的現代化。 2006年,西部地區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0.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0%和6.8%,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提前完成。局部地區林草植被明顯增加,水土流失面積開始下降,實現沙化治理面積大于擴展面積的轉變。 十六大提出了西部大開發要“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約1萬億元的基礎設施投資、1220多億元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資、310多億元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方面投資,西部大開發實施7年來,西部地區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有所改善。 2007年發布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做出了最新的部署,核心的亮點就是貫徹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規劃》規定的目標強調西部地區又快又好地發展,要實現“一穩”和“三新”。“一穩”就是強調西部地區城鄉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持續、穩定地提高;“三新”就是要使西部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有新的發展,要使重點地區和重點產業的發展達到新的水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并能夠取得新的成就。 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在總結“十五”經驗的基礎上,也對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問題進行了反思,“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對策。 西部大開發的基本目標是什么?是開發資源、能源,還是GDP翻一番?是、又不是?事實上,推行醫保和解決溫飽與發展教育一樣,都使這個設問有了明確的答案——發展民生。似乎是為了驗證這一答案,2007年我國將全部實現西部地區兩級攻堅,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實現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這將為解決西部地區的民生問題起到基礎性和先導性的巨大作用。到2010年將基本解決西部地區貧困人口溫飽和低收入人口穩定增收問題。 7年的努力初見成效,為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