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全球化的美國次級抵押債危機 多家銀行卷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16:23 21世紀經濟報道
原來投資于歐美的資本,可能會因為次級債沖擊而轉戰于其他新興市場 特約評論員 彭興韻 近期全球資本市場都受到了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的拖累。歐美股市因美國次級抵押債券問題而誠惶誠恐,連續出現了較大幅度地下跌。 長期以來,人們對美國的金融市場奉為圭臬,將美國的金融體系當作效法的榜樣,而美國也常常基于其自身的價值觀向全球發展中國家推銷其自由市場的理念。然而,在像美國這樣市場機制很完善的國家,“危機”仍然會不時地光顧為美國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的金融體系,安然與世通、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危機還沒有從人們記憶中消退,次級抵押債危機又不請自來。這充分說明,任何貌似完美的自由市場理念,真正被運用到復雜多變的實踐中時,都或遲或早地要暴露其不完善的天性。這提醒正在深化市場改革和正在經歷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的我們,自由市場機制下的持續繁榮離不開謹慎的風險控制和監管。 市場的全球化為風險和危機的全球化打開了方便之門。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的迅速傳播是金融全球化的結果;今天,發生在大洋彼岸的次級債危機,也因金融全球化迅速地波及到了美國之外的金融市場。歐洲和亞洲的金融機構在美國次級抵押債危機中都遭受重創,包括巴黎銀行和匯豐集團德國分公司在內的諸多國際金融機構因美國次級抵押債危機而不得不暫時停止旗下基金的申購和贖回業務。中國的銀行業在美國次級抵押債危機中也沒能獨善其身,據測算,在美國次級債危機中,目前中行虧損額最大,約為38.5億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銀行依次虧損5.76億元、1.20億元、2.52億元、1.03億元、0.19億元。 因為眾多金融機構牽連于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均因美國次級債風險暴露而陷入了流動性不足的困境。由于次級債危機的影響烙上了全球化傳染的特征,對危機管理的國際協作顯然是必要的,美國的級次債危機促成了全球主要央行空前一致的行動。歐洲短期利率的大幅上升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困境,迫使歐洲中央銀行于8月9日宣布,將從當天開始以4%的歐元區基準利率水平向市場無限量投放現金,以平抑不斷飆升的融資成本和維持歐洲貨幣市場的正常秩序,為此,歐洲央行已先后兩向歐元區銀行系統注資近1600億歐元的資金。除歐洲央行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下屬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增加了240億美元的臨時準備金;日本中央銀行向金融體系注入了1萬億日元(合約85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的壓力;澳大利亞中央銀行也采取了緊急注資行動,不一而足。中國的銀行業雖然經歷了次級債沖擊,但似乎還沒有嚴重到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提供額外流動性來予以救助的程度。然而,中國央行剛剛宣布無意減持美國國債,與美國次級債危機的縱深發展,并不只是時間上的巧合,更多的顯示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性危機管理的負責任的高姿態。 由于次級債危機的管理迫使各國央行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因此,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可能要遠遠超過股票、黃金價格和利率的漲落和一些金融機構的倒閉或盈利減少本身,它對宏觀經濟的潛在沖擊是不可小覷的。由于危機提高了投資者的風險溢價要求,自然會使利率出現某種程度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可能會減緩經濟增長的速度;同時,為了應對次級抵押債危機而注入的流動性,又可能使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貨膨脹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另外,次級債危機也可能會在短時間里對國際資本流動造成較大的影響。原來投資于看似避風港的歐美金融市場的資本,可能會因為次級債的沖擊而再次轉戰于其它新興市場。中國,因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強化和良好的宏觀經濟績效,而成為被次級債危機驚散的游資集中的良好場所。中國該如何更好地應對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沖擊,的確需要更好地評估和研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