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緊縮燒熱短券 市場隱現“虛火”危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11:04 中國經營報
“下半年的信貸緊縮將加大短期融資券市場的需求,民營及中小企業發短券的需求更大。”緊縮之風愈刮愈烈,融資需求受阻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不得不另謀錢路。記者采訪銀行業內人士獲悉,在下半年信貸緊縮態勢下,民企發行短期融資券開始升溫 但“福禧事件”之后,民營以及中小型企業的短券市場利率偏高,市場對民企短券有更高的風險溢價要求,民企短券仍需經受市場和時間考驗。 下半年發行或激增千億 隨著近期央行采取窗口指導、發行定向票據等方式調控商業銀行信貸投放量,下半年企業貸款額度收緊業已明顯,部分企業資金周轉趨緊。 在信貸緊縮態勢已定的情況下,短券將成為企業的“救命稻草”。建行研究部報告預計,下半年短期融資券發行將達到2500億元人民幣。而今年上半年,短期融資券共計發行1547.8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了8%。如此估計,2007年短期融資券發行將超過4000億元,遠超過2006年全年的2919.5億元。實際上,短期融資券是今年上半年除央行票據之外的第三大高發行量品種。 在經歷了去年的“福禧事件”后,短期融資券市場一度較為沉寂。不過今年年初該期債券如期還本付息,短期融資券市場的發展重新步入正軌。 某國有銀行投資銀行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目前信貸緊縮,而短期融資券與貸款比較仍舊有成本優勢,尤其是央行于7月21日起上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之后,一年期貸款基準已經提高到6.84%,與目前短券市場平均4%的利率相比,成本差距進一步拉開。因此,“不少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也有意發短券”。 “由于利率上行,短券風險相對較小且流動性好,下半年機構對于短券的配置還是有需求的,預計下半年短券市場將繼續回暖。”上述某國有銀行投資銀行部人士表示。 記者從央行廣州分行了解到,央行廣州分行對廣東省企業近兩年發行的短期融資券進行調查發現,發行短券籌集資金的企業除了部分用于置換銀行貸款以降低財務成本外,還有部分用于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 民企短券利率偏高 “自‘福禧事件’之后,短券市場信用等級分化加大,發行利率出現分化。”南京商業銀行研究員黃艷紅告訴記者。目前信用等級較高的品種發行利率都在3.6%~3.8%之間,與去年同期水平大致相當;但信用評級較低品種的利率水平均在4%以上。 另一方面,某股份制銀行債券交易員告訴記者,目前民營和中小企業的發行利率大多在4%以上,而目前1年期的貸款利率為6.84%,如果加上承銷費用等中間費用,民營企業利用短期融資券的成本仍舊較高。 “中字頭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發行利率差距大約在50個點左右。在二級市場,機構對民營企業的短券投資還是比較謹慎。”黃艷紅說。 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調查了2006年底發行短期融資券的廣東的9家樣本企業,實際發行短期融資券146.5億元,平均綜合費率3.9%,較銀行貸款利率平均低167個基點,節約財務成本22582萬元,但據悉這幾家樣本企業很多都是國有企業。 上述股份制銀行債券交易員對記者表示,他們基本只配置A-以及A+的短券,而對于資質比較差的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短券,在配置的時候都有比例限制。他表示,在二級市場,民營企業的短券交投也不是很活躍。 但隨著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意向的增強,機構對于短券的投資意向也將有所增強。前述某國有銀行投資銀行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經過半年的消化,目前民營企業短券發行意愿增強。據統計數據顯示,1 年期左右民營企業短融券的成交收益率平均為4.235%。“預計下半年將有更多民營企業發行短券。” 短券市場三大隱患 受2006年7月底“福禧事件”影響,2006年四季度以來以民營企業為發行主體的短券發行大量減少。目前“福禧事件”已告一段落,市場信心也已恢復,但記者所獲央行廣州分行調查資料顯示,目前短期融資券市場仍舊存在不少隱患。 現行短券信用評級方式是單純通過財務報表簡單的比例計算,評級公司無法獲取資產的市場價值、資產流動性等關鍵財務指標,對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層的經營管理能力和風險偏好等非財務信息也不甚了解,無法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另外,主承銷商的盡職調查責任難以落實。主承銷商通常是商業銀行,與發行企業往往存在借貸關系,同一個機構具備主承銷商和貸款人兩種角色,容易出現利益輸送的行為,盡職調查很難做到公平公正。 央行廣州分行曾對九家企業發短券進行調查,其中某企業集團在2003年到2005年處于投資的高峰期,資本性支出比例相當高,償債壓力沉重。但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主承銷商的盡職調查報道缺乏必要的風險提示,并要求企業籌集的資金大部分用于償還其貸款。 發行短券所籌集的資金缺乏用途監管。如上述某企業集團發行短期融資券,大部分用于置換銀行貸款,使企業短貸長用轉換成短債長用,而在整個過程中主承銷商沒有采取必要措施。 某商業銀行交易員表示,在交易時只能憑借評級和財務報表等來判斷企業資質,不可能實地調查企業,如果上述問題不解決,“福禧事件”重現難免,短券市場回暖也只能是虛假繁榮。 “福禧事件”回放: 2006年3月,上海福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面向投資者發行了10億元1年期的短期融資券。當年7月,有關部門查出福禧投資曾經違規拆借32億元上海社保基金,用于購買滬杭高速上海段30年的收費經營權。此事發生之后,福禧投資的主要財產被法院凍結,10億元短期融資券投資者面臨償付風險。 中國經營報記者:巫燕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