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奧運效應背后的資本泡沫(2007-08-08 08:42:0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9:43 保監會網站
當資本市場牛市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相遇將會產生什么樣的聚合效應,奧運會會不會成為中國股市的“護身符”,中國政府會不會為了2008年奧運會而左右股市,奧運會結束后是不是牛市的終結……等等一系列關于資本與奧運的“預言”越演越烈,一只只奧運概念股票被一次次地推高,人們對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預期也一步步膨脹,甚至有些投資者天真地認為奧運會就是中國經濟的拐點,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大牛市的拐點,奧運會之前是絕對的牛市,奧運會之后牛市會迅速結束。助力論or決定論在種種猜測和推理下,凡是與奧運沾邊的股票都被冠以奧運概念,被輪番炒作。據數據顯示,“奧運概念股”的平均市盈率已超過了140倍,接近A股均值的3倍。由此,市場上便流傳出“奧運概念被透支”、“奧運炒作”、“這些股票奧運之后就是垃圾”等說法。經濟學家認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確實對中國的經濟有很大地促進作用,特別是對于能夠參與到奧運建設和服務中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地發展機會,進而影響到股市,這種關系肯定是存在的。從一般經濟常識推理和一些歷史數據看,在奧運會舉辦前的18個月內,奧運是股市的向上推動力之一,而在奧運結束之后,推動力減弱,甚至有可能成為向下的推動力。但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龐大經濟體來講,奧運會起到的只是推動作用,而絕對不是決定作用。根據目前公開的資料表明,近年來歷屆奧運會舉辦地的股市現象,似乎有著某種規律。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股指當年上漲19%;悉尼奧運會開幕前夕,標普/澳證200指數突破3300點創歷史新高;雅典為23%。最為典型的是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韓國KOSPI指數在奧運當年從515漲到679點。長城證券的分析報告表明,時間序列上,奧運會舉辦城市所在的國家,股指在奧運前一年全部上漲,幅度在14.39%~96.74%之間;奧運舉辦當年只有一國股指下跌,其余均為上漲,漲幅在2.8%~69.54%之間;舉辦后第一年全部都上漲,幅度在0.28%~54.2%之間;舉辦后第二年跌多漲少。然而,也有專家認為,任何一種現象都要放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去看,不能斷章取義。股市變化還要受到當地政治經濟環境,金融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影響,分攤到奧運會身上就顯得很少了,主要集中在奧運板塊股和個股上。從往屆奧運會的影響來看,消費服務業在股市的奧林匹克景氣中表現最為突出。悉尼和漢城奧運會的前三年整體表現最好的行業集中在金融、零售、旅游等消費服務性行業;同時,建筑、交通運輸等投資拉動型行業也有良好表現。根據長江證券研究表明,奧運會的主要機會將集中在北京,而主要的受益行業將集中在交通、旅游、通訊、基礎設施、安保、環保、體育產業等相關產業。中國股市的黃金十年?從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來看,大多是發達國家或者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股市發展很成熟,制度層面也很完善,這些國家的股市在像奧運會這樣的新概念刺激下出現上升趨勢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中國的資本市場并不成熟,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在已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中,與中國最接近的是日本和韓國,日韓兩國分別在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舉辦奧運會,此后便經歷了10到2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并從發展中國家步入發達國家。資料顯示,1964年東京舉辦第18屆奧運會,此后日本迅速走出二戰后的陰影,經濟以年均10%的速度快速增長,1989年底日經指數升到39000點;1988年漢城舉辦第24屆奧運會,韓國此后7年間經濟增速達到年均12.4%。有專家認為,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奧運效應對于整個國家經濟影響有限;但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奧運會是一個登上國際舞臺展現自己的絕好機會。不過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奧運會對于小國影響明顯,而對于大國影響則不太明顯。中國應該屬于兩者的結合。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邁入工業化階段,產業結構開始升級,而中國經濟目前也在持續增長后進入了起飛階段,就連此前10年間的上證綜合指數的走勢也與東京奧運會前的日本股市有著驚人的相似。不僅大環境如此相近,企業層面上中國也可比當年的日本、韓國。“走出去”是中國企業目前繼續發展的可行之路,而打造國際化品牌則成了企業的必修課。中國企業打好奧運營銷這一仗非常關鍵。有專家樂觀地認為,如果就此推斷,中國的奧運后效應至少也能發揮10年。而這恰好印證了中國資本市場迎來“黃金10年”的流行說法。更為樂觀的分析是,“10年還不夠”。和日韓相比,北京奧運有更深遠的意義,可以讓世界真正認識中國,消除此前被全球一些投行人士堅持的所謂的“制度折價”。國務院參事任玉嶺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變化大,但需要向世界營銷。”在任玉嶺看來,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太少了,也太偏了,但是只要來過中國的人都會改變舊觀念,舉辦奧運會將給世界認識中國提供絕好的機會。看清泡沫和機會“5·30”之后,已經有投資者抱怨自己被奧運給忽悠了,持有北辰實業等奧運概念股的投資者被“套住了”。然而也有不少投資者因買了保利地產、中體產業等表現優異的股票而對奧運概念信心倍增。究竟哪些是“陷阱”,哪些是機會?證券業人士指出,由于參與奧運的企業將會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益和發展的契機,因此在奧運的不同階段,多重投資機會將陸續出現,投資者可以針對不同時期的熱點對奧運受益板塊進行甄別,挑選具有高投資價值的股票,建立理性的投資組合。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專家認為,奧運會的前中后影響是不同的。前期對北京的房地產、旅游等行業的影響比較大,另外就是場館、基礎設施的修建對于其他行業發展都是有所影響的;中期對金融、零售、旅游等消費服務性行業,以及通信、交通運輸等行業有明顯的拉動效應;后期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奧運會的表現以及各國投資者對中國的認識程度。如果一些企業能夠借助奧運成功開拓國際市場,將必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即便是這些行業,也沒多少是在參與奧運中直接獲得的收益。”魏紀中認為,“以中體為例,在其產業布局中,與奧運直接相關的業務所獲得的收入也是很少,對于中體而言,房地產等其他行業是企業的主要收入。”國元證券分析師則提醒投資者,隨著奧運會漸行漸近,奧運板塊的概念、題材將轉換為實實在在的企業業績,但投資者要警惕那些股價存在結構性透支的股票。目前奧運板塊的絕對估值已經過高。不過,一些受益奧運的公司在近兩年如果出現業績快速增長,奧運題材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如中體產業自上季度以來就表現出更勝一籌的漲停實力,而路橋建設更是大單飽滿,這些股票仍然富含巨大的想像空間。專業人士指出:投資者有必要對奧運題材股的價值進行持續、深入的挖掘,根據奧運會發展進程來關注對相關行業的影響,了解市場變化及調整情況,同時也要小心其中一些個股的透支風險。[][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