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輸入型通貨膨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8:43 保監會網站
我國當前通脹有加快趨勢,但是6月份的CPI漲幅并不高,僅為4.4%,這是一個令人十分困惑的數字,與我們的感覺嚴重不符4.4%,3.2%。前者是我國6月份的CPI(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后者是上半年的CPI增幅。現在看來,進一步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只剩下時間和力度問題。CPI的強勁增長有點不合時宜。我們似乎還有點時間反思一下:導致CPI連續4個月在3%黃線上運行的動力,難道真的是生豬們身價的一路狂奔嗎?其實未必。"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影子,正在生豬背后逐漸清晰。先看資本流入。截至2007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3326億美元,同比增長41.6%。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2663億美元,同比多增1440億美元,而去年全年的外匯儲備也不過增長了2473億美元。這是個什么概念呢?更直觀地說,2663億美元,相當于在今年上半年,無分晝夜,平均每分鐘整整增加100萬美元。再看流動性的吸納與驅動。自2003年4月起,為應對外匯儲備驟增、貨幣供應過度的局面,央行開始大規模發行票據,并將央票推向銀行間市場流通。此后四年間,央票發行規模迅速擴大,品種也不斷增多。目前其未清償額已經超過政策性金融債,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上僅次于國債的第二大品種。大約4萬億-5萬億元人民幣的央票構成央行負債,大規模的央票發行不僅增加了調控成本,且央行兼為做市商與調控當局兩種身份是相矛盾的,但此舉令央行可以承接更多的外匯。由此可見,中國外匯儲備的過量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管制的結果。三看海外投資。我國投資于美元的外匯金額,約占國家外匯海外投資的60%。據國際結算銀行(BIS)的數據,歷史上,中國的絕大部分外匯儲備都流回了美國,其中有近70%左右認購了美國金融國債,剩下的由中央銀行投資其他貨幣市場,參與歐元與日元的部分有價證券。據相關研究機構的報告,目前我國的外儲結構中,投資于美國的部分合計約為5600億美元,其中有"3600億美元美國的國債","對美國房地產背景的公司持有2000多億美元資產化的證券",后者當前的風險較大。四看消費市場。比如,由于人民幣對美元的"低估",導致來自全球各發達國家的"臨時消費人口"紛紛舉家遷入我國內地各大城市。因為"地球是平的",于是有些人可以到中國要糧食吃,還有些人可以到中國來吃糧食。這部分來自發達國家的"消費型移民",極大地消耗著我國的各種生活資料以及基本生活資源。今年上半年,CPI上漲3.2%中,食品價格帶動了2.5個百分點;在食品價格中,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0.7%,蛋價格上漲27.9%。連價格"鐵打不動"的麥當勞和肯德基的銷售價格最近也被他們給"吃上去了"。于是我們看到,在GDP同比勁增11.5%的同時,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044億元,同比增長15.4%,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今年已經如此,明年將會怎樣?此外,一個更為明顯的"移民指標",就是上半年的住宅價格開始了新一輪的暴漲。深圳、北京房價均達到兩位數,上海、廣州、重慶以及大批二三線城市樓盤也開始跟進。必須看到,這是在"5·30"之后所出現的新的價格信號。持續時間達一年半的A股走強,已經創造了5萬億元的民間資本與消費財富。對于股市,我個人的判斷是震蕩整理仍然需要一段時間,也許幾周,也許幾個月,如果措施不夠有力,也許就會是幾年。從技術層面上,雖然對短期市場可以做出較為樂觀的判斷;但也可能是新一輪下跌的開始。我國當前通脹有加快趨勢,但是6月份CPI僅為4.4%,這是一個令人十分困惑的數字,與我們的感覺嚴重不符。請問主要消費城市,住宅的價格指數同比漲了幾多?肉、禽、蛋的價格同比又漲了幾多?這是不是證明了,我們的CPI增長數字可能"特別滯后"呢?加息是抑制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的最直接手段,這是每個教科書上都會給出的標準答案。但本輪CPI的走高,是由于"新移民潮"的"放量"而引起的(這個趨勢還在加劇),我想,只要"消費型移民"的傾向繼續,CPI只會單邊走高。難道由此所帶來的通貨膨脹,可以用加息的方法解決嗎?如果主要是突發因素或者情況不明朗,那么貿然升息恐怕不僅不能抑制物價,還會把物價推得更高。對此,對市場好的消息是,人民幣幾乎鐵定持續升值,人們僅僅持有現金并不安全;而壞的消息是,由于市盈率是利息的倒數,所以市場對于加息的預期,會形成股票供給的高溢價以及未來市場將從外部引進大批更高市盈率的股票,從而把更多的資金擠進股票一級市場。[][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