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保薦代表人流動性調查 投行業“寡頭”時代漸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15:2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于海濤 華觀發 北京報道

  人才是投行業務的命脈,因此“挖人”就成為投行競爭中最常見的手段。

  自2004年3月24日第一批保薦代表人資格考試后,保薦代表人流動問題一直吸引著市場的眼球,瑞銀的“挖角事件”更是使這種關注變得白熱化——傳言有保薦代表人轉會費已高達上百萬。

  保薦代表人資源的稀缺性引發非理性流動的爭議再次高漲。

  本報記者遍訪全國68家具有保薦人資格的券商,試圖調查“稀缺”的真實性,并還原國內投行業競爭的真實狀態。

  真假稀缺

  “我們的保薦代表人基本夠用,但為了拓展業務,還要再招聘幾名。”一家中型券商投行部副總告訴本報記者,這是公司發展戰略規劃中的一環。

  另一家本有兩名保薦代表人的小型券商也在急招,原因是一名保薦代表人轉投了一家大型券商,公司面臨保牌困境。

  同是需求,目的相異。

  “我判斷有些券商確實緊張,但總體來說,談不上稀缺。”一位資深研究人員表示。

  公開數字顯示,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保薦人是68家,通過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的1320人,其中已經注冊為保薦代表人為838人。

  本報獨家獲得的權威資料顯示,目前

證監會在審項目235個,占用簽字保薦代表人數是470人。截至目前已經有42個項目過會,即騰出84個保薦代表人,流轉為可供簽字的“空閑”保薦代表人。實際上在審193個,占用簽字保薦代表人僅386人,也就是說,市場上還富余368個保薦人是可供簽字。

  另外還有482名已通過考試并準備注冊的準保薦代表人,處于良性循環培養狀態。

  很明顯,就在審項目與保薦代表人的對應關系而言,保薦代表人總數并不是稀缺的,甚至是綽綽有余的。

  而在審項目與保薦人的對應關系則顯示出了保薦代表人的另一種“富余”。

  235個在審項目中,排名后十位的保薦機構在審項目只有四個,并且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發行過會。

  也就是說,這十位券商所擁有的28個保薦代表人近一年一直處于閑置狀態,而公司還要花相當大的成本去維護。

  據記者了解,這28個保薦代表人中已有人“去意已決”,原因是“做不到項目干耗著,對自己的事業發展不利,畢竟現在這個年紀正是積累經驗的關鍵期。”其中一名保薦代表人說。

  人才競爭加劇

  “保薦代表人并非因稀缺而流動,人才競爭是其內在動因。”上述資深研究人士表示。

  新老劃斷后,

資本市場基本性制度建立,企業發行上市幾成一種“時尚”,專業投行人員因此成為最稀缺的人才,為各大券商爭奪。

  “保薦代表人,用我們自身的眼光看,是投行業內的高端持牌人,爭奪是種必然。”上述中型券商投行部副總說。

  但這并不意味只要有保薦代表人“光環”的,就會成為被搶對象,“我們需要的是有投行業務經驗的、比較資深的優秀人才。”一券商老總表示。

  事實上,不僅保薦代表人身價水漲船高,其他的,諸如金牌行業研究員等也成為券商甚至基金追逐的重點對象,其薪酬水平足以抗衡優秀的保薦代表人。

  “某種意義上講,業務水平高的人員能夠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和效益,因此各類優秀人才都是我們青睞的對象。”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

  金融業對外開放,外資券商的進入,加劇了人才的競爭。比如瑞銀,進來開展業務自然需要一個團隊,而這些人才一定是從已有的人才中選擇。

  “市場經濟條件下,正常的人才流動可以理解,也應該鼓勵,沒有人才流動就沒有競爭。”一位接近管理層的權威人士表示,因此,管理層不能也不會去人為地限制,所能做的就是加強日常動態的監管。

  從某種意義上講,券商對保薦代表人的爭奪,反映了投行業務管理和保薦代表人管理之間的矛盾,即保薦代表人在業務中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角色。

  未來,投行業務的競爭更多是券商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不是保薦代表人個體的競爭。因此投行應該根據專業分工,進行人員配置,保薦代表人只是項目小組成員之一,具體承擔的工作要看保薦代表人能力而定。

  如此一來,現在市場上“賣簽字”的保薦代表人將面臨淘汰,這種類似“個體戶”的做法,無法保證項目質量,也極易引發保薦人道德風險。

  投行“寡頭”時代來臨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各種資源正向大券商集中,且這種勢頭越來越猛烈。

  本報獲得的權威資料顯示,新老劃斷以來,中國證監會共審核通過了267個發行項目。其中,前十大券商保薦的項目143個,占比為54%。而目前在審的235個項目中,前十大券商保薦的項目有111個,占其總數的47%。

  “前十大券商的項目往往質量好,過會的速度也相對較快。后十家券商好多一個項目都沒做出來,且是大券商不愿意做的。”接近管理層人士說,上市項目、尤其是大項目向大券商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良禽擇木而棲’,保薦代表人向大券商的集中不可避免,因為券商行業正不斷分化。”上述北京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

  本報獲得獨家權威資料顯示,目前68家保薦人中,前十大券商集中了336名保薦代表人,占40%;而后十位券商只有28名保薦代表人,僅占3.3%。

  “用不了多少時間,前十位券商所擁有的保薦代表人很有可能占到百分之五六十,甚至‘黃金分割’、二八比例都有可能發生。”上述接近管理層人士預期。

  在此大的趨勢下,券商間的層次會逐漸拉大,內控嚴格、抵御風險能力強的券商,逐漸會贏得更多客戶,投行寡頭時代將正式來臨。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