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數碼相機業承受標準之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14:18 中國產經新聞
性能參數日新月異 使用功能眼花瞭亂
本報記者 趙偉/攝 本報記者 楊娜報道 近日,《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國內IT網站和消費者維權網站上看到,不少網友對奧林巴斯一款FE230的數碼相機進行投訴,認為其存在成像不佳等先天性設計缺陷,涉嫌虛假宣傳等問題。此前,自2005年索尼“CCD事件”捅破日系數碼產品質量神話以后,數碼相機領域已經連續發生質量風波。“在這些風波的背后,國內數碼相機標準缺失是消費者忍受切膚之痛的重要根源。”有關業內人士認為。 缺乏良性購買環境 據記者了解,由于我國數碼相機國家標準尚未建立,各大制造廠商一般都采用自己的產品工藝標準來進行調控,所以諸如數碼相機拍照成像的好壞、白平衡的控制、機件的電路損耗、像素解析度的評判等等,目前都無法進行有效的統一規范。另外,由于數碼相機市場基本上是國外品牌一統天下,所有的產品工藝標準除了知識產權的保護盾牌外,還有國界限制。 中國數碼相機市場從1997年至今連續10年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長率超過50%以上,高于全球數碼相機市場22%的整體增長水平,到2008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預計銷量將超過1000萬臺。外資企業推出新機型周期不斷加快,各種性能參數被屢屢刷新,新功能不斷涌現,導致消費者迷失其中。 “面對國內迅速提升的數碼相機消費需求,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數碼相機強制檢測標準施行,不能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值得信賴的產品購買環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國內數碼相機標準的缺失問題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像這樣的問題,各品牌都有可能會遇到。如果沒有國家強制標準下的第三方權威檢測,廠家肯定不會輕易認錯,一般都會沿著‘用戶投訴未果、檢測認定、廠商辯稱、最終妥協’這種古怪的模式來解決。”一名日系品牌數碼相機華北區負責人這樣表示。 “廠家有自己的標準,消費者要提出退、換、修的要求,必須由企業自己的檢測機構提供檢測報告,這是典型的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做法。倒霉的還是消費者,因為一般人都耗不起,為一臺一兩千塊錢的相機花費太多的時間精力不太可能。”這位負責人補充說。 市場遭遇標準之結 有關業內專家認為,一套具有約束力的產品標準是市場良性發展的前提。標準的缺失讓國內市場還沒有一個統一高度的門檻作為企業衡量自身產品的標桿,這也讓消費者面對各式各樣的數碼相機無從挑選。 到目前為止,各品牌仍用本企業的標準衡量自身產品,而各企業標準之間又良莠不齊,部分企業遵循的ISO國際標準,與國內推薦的數碼相機行業標準存在差異,廠家經常以此作為自身產品質量問題的最佳托辭。“只有為國內市場設立一個中國統一門檻的國家標準,才能對進入中國市場的中外企業進行有效監管,規范行業有序發展,維護中國消費者合法權益。”陸刃波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記者從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的調查數據中發現,國內數碼相機銷售渠道眾多,電腦商城渠道以57%的銷售比重占據絕對的核心地位,而家電連鎖渠道在近兩年發展迅速,銷售比重上升到14%,成為中國數碼相機市場第二大銷售渠道,另外,傳統的相機專賣店以近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再加上商場銷售、品牌專賣店、網上銷售等流通環境共同組成了我國數碼相機市場的銷售渠道。 陸刃波指出,現階段數碼相機銷售渠道的多元化,雖然為消費者提供了多種渠道選擇的空間,也利于企業的產品流通,但消費者面對多種購買渠道時,表現出來的卻是很難判斷決策到底在哪購買,這與國內缺乏對數碼相機產品質量及產品流通渠道的約束力有直接關系。 “其實這些疑問仍來源于無產品檢測標準的根本問題。如果市場上的產品能在通過檢測后貼上權威檢測部門給予的標志,那么無論在哪種渠道購買到的產品都是放心的,消費者需要行業主管部門和相應機構從每款產品進入市場的基礎上為消費者把這道關。”陸刃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