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故鄉的銅火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8:45 中國經濟時報
■趙暢 故鄉,是生命最初的落腳地,人需要用一輩子來償還的第一縷曙光。那里未必有“激情燃燒的歲月”,但鋪滿了“陽光燦爛的日子”。海德格爾說得好,故鄉有著“最本己的東西和最美好的東西”。是的,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浸潤著我童年少年的記憶,而那銅火爐更是融入了我與祖父、祖母的感情密碼。正是那并不起眼的銅火爐,讓我有了一種對歲月的浣洗,一種從容而又綿長的呼吸,從容而又幸福的歡笑。 每當進入隆冬,浙東四明山麓一些小山村獨有的取暖工具銅火爐,便漸漸登場。銅火爐有大有小,大的可暖腳,小的可溫手。其形如扁圓罐,上有蓋子。主體罐可盛柴灰,蓋子上有密密麻麻的洞孔——大約是為了令剛出灶的柴灰有氧而燃,且確保熱氣能夠源源不絕從洞孔中逸出。因為銅制的火爐延熱性好,為免燙手,亦為了使用方便計,工匠便替銅火爐按上了一環拎柄。一只上好的銅火爐,既要具備整體造型的圓實,包括蓋子嚙合的嚴實,同時又要有精美的紋飾,因為一只銅火爐無論放置在哪里,它都應該是小山村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其時,寄養在小山村,我自是見證了銅火爐帶來的絲絲暖意。一俟寒潮襲來,銅火爐開始亮相。在家,往銅火爐鏟裝柴灰的活兒,大凡由祖母一人承攬。柴灰,須是剛焚燒而盡從爐膛里取出來的。銅火爐往往是從早到晚一直使用,只是期間須騰換三次柴灰。家里的銅火爐,享用頻率最高的便是我。依稀記得每晚臨睡前,祖母照例拎著銅火爐去烘被子。一刻鐘以后,便會領我上樓去睡覺。說來也怪,一鉆入暖暖的被窩,我便早早進入夢鄉。而每天早晨從被窩里出來前,總見祖母拎著銅火爐坐到床邊,一邊替我往銅火爐上焐熱衣褲,一邊催我起床。山區的冬天,比城里要冷許多。加之木窗不嚴實,瓦楞間時有寒氣侵襲房內,起床之時若沒有銅火爐,那是無法想象的。可有一天早晨,祖母上樓叫我起床,我瞇著眼睛望祖母,并未見其拎著銅火爐。正當我詫異之時,祖母向我解釋道:“銅火爐借給隔壁阿祥了,阿祥患了重感冒,今天你只能克服一下了。”見我愁容滿臉,又不吱聲,祖母又說:“如果我們一直沒有銅火爐,是不是就不起床了呢?生活中都會有種種不如意,就像今天起床沒有銅火爐一樣。”聽了祖母這番話,我突然覺得心里亮堂了,全身灼熱了起來——為自己的自私,為自己的懦弱,也為自己的頓悟。 與其說,那天早晨沒有了銅火爐,是因為祖母做了好事、善事,倒不如說,是祖母給我出了一道人生考題。是啊,這道特別的題目自此以后,便時時考量著我,而能否交出圓滿答卷,完全取決于自己。想起時下許多青年人談論人生,可對人生旅途的坎坷和曲折總是估計不足,常天真地把人生之路看得像機場跑道一樣平坦筆直,像公園的曲徑一樣到處盛開著鮮花。其實啊,人生旅途上,總是歡樂與悲傷并存,順利與挫折交錯,順心與失意重迭。唯有經過“山重水復疑之路”的逆境,方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是也。 銅火爐,總是傳遞著它的那份溫煦。然而,畢竟銅火爐也會漸漸降熱而至溫至冷。不慌,一只新鏟裝的銅火爐,個把小時后,只要打開蓋子,用木梗搗鼓一下,柴灰里便能見火星閃爍,按上蓋子,又能享受一回火熱。 火熱的銅火爐,不啻可以暖手暖腳暖身,更可以溫飽人的肚子。銅火爐怎么可以有溫飽的功效呢?原來銅火爐里的柴灰溫度高得很,用以煨食物,那種香味是無與倫比的。記得那時煨得最多的是兩種食物,一是紅薯,二是用年糕糕料拿捏的各種小動物。每當上午或下午玩得饑腸轆轆之時,小伙伴們便各自從家里取來紅薯或糕料動物,輪番從銅火爐柴灰堆里煨。十分鐘左右,當從柴灰里取出食物,特有香氣,早已讓人垂涎三尺。 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祖父、祖母家而后又添了幾只銅火爐。自此以后,叔叔、嬸嬸們都可以享受銅火爐帶來的那份熱乎了。銅火爐不僅令全家在過去無數個冬日不管怎么酷冷,依然覺得熱乎,而且在祖孫之間、叔侄之間營造了一泓永不冷卻的暖和。與二姐一道,我們行將結束寄養的生活返回城里。離開小山村的那天早晨,祖母將一只最老最精致的銅火爐送給了我們。“家里的金銀首飾和玉器,都在‘文革’中被搜去了,我與你們爺爺也沒有更好的東西送你們,這只銅火爐是我當年的嫁妝品,你們權當紀念吧!”當我與二姐從祖母手中接過被祖父擦得锃光瓦亮的銅火爐時,我剎那間讀懂了祖父、祖母的一番深摯心意:愛,是不能淡忘的;愛,像銅火爐一樣永遠傳遞著人間溫暖。多年來,我更覺得祖輩是一部讀不盡的關于愛的大書。當我們在忘形地享受人生的歡樂,甚至忘記了祖輩的存在之時,被忽略的祖輩為了不打擾孫輩的歡樂,會忍住廝守孫輩的強烈欲望,悄悄地、孤獨地生活。孤獨著,仍會給我們送來最為深長的祝福。每當我看到那只依然锃亮的銅火爐時,鏟裝在銅火爐里的又哪會是柴灰,那可是祖輩的骨架與血肉啊! 離開小山村,已經近四十年了,可直到今天,我仿佛覺得自己依然留在那里,留在那個使用銅火爐的年代。我似乎覺得自己還是孩提,依然希望祖母給我送上銅火爐,然后,看祖母系著樸素耐看的圍裙——在淡淡的煙霧里,像飄在云朵上的一個遙遠的花的剪影。 而今盡管隨著現代生活用品的橫空出世,銅火爐的使用在一些小山村始銷聲匿跡,然而,祖父、祖母家里依然備用。去年年底回小山村過年,93歲的祖母告訴我:“空調這玩意兒,太浪費電,也用不慣,還是銅火爐好使。”這不,剛進家門,祖母就將銅火爐塞給了我,自己忙燒飯炒菜去了。 女兒見狀,不知銅火爐為何物。當我讓女兒換上布鞋,雙腳放在銅火爐上時,我為她講起了那與銅火爐有關的一樁樁趣事。看得出,女兒正享受著來自腳下的陣陣暖意,同時感受著故事里的那份釅釅快意——我唯望女兒亦能愛戀這銅火爐,迷醉那與銅火爐有關的感人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