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內因外進成就流動性過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8:45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王宇新 李慧蓮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近期中國經濟和金融運行格局的基本特點,那么,“流動性過剩”肯定會成為首選。但究竟什么是“流動性過剩”,用什么樣的量化指標來衡量流動性是否過剩以及過剩的程度如何,市場的看法莫衷一是。 “要走出‘貿易順差是外匯儲備激增的根源’這一看法的誤區。”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7月22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與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自2002年以后,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逐漸增強,短期非直接投資的增加是其主要的形成原因。 對于流動性過剩為什么會出現,究其成因非常復雜。現在普遍的看法是流動性過剩主要來源于高額的外匯儲備,而高額的外匯儲備主要來自于高額的貿易順差。 資料顯示,上半年我國外匯儲備增量為2663億美元,減去貿易順差1125.3億美元和外商直接投資318.89億美元,還剩下1200億美元的資金。而貿易順差占新增外匯儲備的比重近5年來平均是在40%至50%之間。盡管去年貿易順差對于新增外匯儲備的貢獻率較高,達到71%,但今年以來其貢獻率已經顯著下降為34%。 對此,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解釋說,估計是在去年年底央行采取了“掉期”等方式的對沖操作,使得貿易順差對外匯儲備貢獻率體現在數據上有些偏高。 “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外貿順差對外匯儲備約有40%左右的貢獻率。”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紀敏在論壇上表示,外匯儲備是以GDP的高速增長為其正面基礎的,而目前國內出現的流動性過剩是以目前國內高儲蓄率作為基礎的。 但中金公司在近期出爐的報告中指出,貿易順差并非近期外匯儲備增長的最主要因素,熱錢有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另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流動性過剩就是貨幣當局貨幣發行過多、貨幣量增長過快,銀行機構資金來源充沛,居民儲蓄增加迅速。在宏觀經濟上,它表現為貨幣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就銀行系統而言,則表現為銀行資產的增長率遠遠大于GDP增長率。它集中體現為資產價格,如房地產、股市、資源類商品的快速上漲。 據了解,“流動性過剩”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和金融運行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元進入增發最快的時期,隨后,日本、歐洲也隨之跟進,直接引發了全球流動性過剩。在此期間,美元發行大幅增加完全被新興的虛擬金融市場所吸收,美元在全球交易中占比迅速提高,并加速成為世界貨幣,美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鞏固,但不少新興市場卻受到美國輸出流動性的沖擊。其后,日元在零利率政策刺激下套利交易也在全球泛濫。進入新世紀以來,歐元借地位上升之機也讓貨幣發行量持續擴張。美國、日本、歐盟的行為無疑成為誘發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源泉。 在本輪世界經濟周期內,發達國家和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如美聯儲在IT泡沫破滅以后曾連續12次降低利率,使美元利率水平降到歷史低位,這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流動性過剩。 在上述長短期兩大因素作用下,以東亞為主的一批新興經濟體,由于經濟高速增長、資本市場較為繁榮、本幣不斷升值并普遍存在較強的升值預期,其結果是大量投機資本紛紛涌入,將境外過剩的流動性也相應輸入和傳導開來。這是導致引發我國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外部原因。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