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經濟偏熱三話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8:00 解放日報

  

經濟偏熱三話題

  流動性過剩揮之不去,升值預期無法消除,國際熱錢源源不斷,部分行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宏觀調控似乎走到了一個瓶頸口———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表明,

中國經濟偏熱跡象沒有緩解。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坦言,當前食品價格漲幅過高,房屋銷售價格還在上漲,流動性過剩仍較突出。

  從流動性過剩現象看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至少有三個熱點問題是我們不能回避的。那就是———為什么資產價格的漲幅超乎想象?為什么流動性過剩難以解決?為什么產業領域壓什么熱什么?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的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表明,中國經濟偏熱跡象沒有緩解。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坦言,當前食品價格漲幅過高,房屋銷售價格還在上漲,流動性過剩仍較突出。

  流動性過剩揮之不去,升值預期無法消除,國際熱錢源源不斷,部分行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這么多復雜的問題交織在一起,最經典的經濟學理論有時或許也解釋不清。

  為什么有些宏觀調控舉措卻事與愿違?直擊當前中國經濟生活中的熱點話題,許多經濟學家試圖求解:是對宏觀大勢的判斷有誤?是調控措施的力度不夠?抑或就是中國的經濟問題過于特別?復旦經濟學院、復旦大學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創新基地主辦的“經濟學人上海圓桌會議”從流動性過剩現象切入,大膽分析中國經濟現象,因為尖銳因為開放,一些疑問反而有了比較清晰或者說比較有說服力的答案。

  價格為何漲不停?

  國家統計局網上圖示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走勢,清晰顯現的是一條“坡度不小”的上升曲線,這是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居高不下的最形象注解。昨天公布的最新數據是,今年上半年CPI漲3.2%,漲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個百分點。

  其實不需要什么說明,老百姓實際感受到的情況也差不多,食品價格在漲,蔬菜價格在漲,油品價格在漲。至于投資成本最大的房地產,今年以來價格也是節節攀升,近期全國有些省市的漲幅甚至超過20%。

  為什么價格漲不停?可以解釋說是因為通貨膨脹。但為什么有些商品賣不出價錢,而資產價格比如房子,漲幅又超乎想象?深入分析會發現,中國的價格問題說到底還是一個結構性問題。

  復旦大學袁志剛教授認為,按照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的判斷,中國的CPI實際上是通貨緊縮的。但是中國的情況復雜在于它是一種剩余經濟(產品市場上總供給大于總需求),由于

匯率固定不能調整,導致形成了巨大的外匯儲備;但由于巨大的流動性,造成了對于資產的巨大需求,所以在資產市場,又是需求大于供給。需要強調的是,商品市場上總體是供給大于需求,但房產例外,因為它既是商品也是資產。中國的CPI增長要區分結構,袁志剛表示,大多數制造業產品并不是構成CPI增長的原因,造成CPI增長的因素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房地產,一是能源性產品。當然,一般性商品中也要特別區分工業制造品和其他商品,前者因為供應充分而沒有上漲的可能性或者說漲幅有限。

  對于這一點,復旦大學華民教授也有類似看法。他認為,因為失業人口的大量存在,中國的價格傳遞在商品市場并不通暢。過剩的供給只有轉到資產市場,所以房產、

股票容易溢價。“中國的資產溢價在全球難以找到相匹敵者。房產價格也是如此。中國的房產市場,相當于三代人的收入在買一套房子———老一代首付,當代人按揭,房產價格怎么可能不上漲?”華民認為,這是由于中國一系列起飛增長當中的結構問題所造成的。

  流動性為何過剩?

  華民的基本判斷是,流動性過剩,從現象上看,儲備過多導致央行資產增加,在現行的外匯管理體制下,必須轉化成央行的負債,那么就要發行貨幣。但本質上是中國經濟結構造成的。

  我國的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內需不足,大規模的生產沒有大規模的市場與之相匹配,這是所有工業化國家都曾經經歷過的階段;另一方面又缺少有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所以中國產品要出口只能做加工貿易,這樣就有了FDI。在沒有內需的情況下,FDI進來一定是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雙順差。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儲備肯定增加,而在資本項目沒有開放的情況下,央行只能發行貨幣,從而導致流動性供給增加。

  上海財經大學丁劍平教授認為,中國經濟的流動性過剩是世界流動性過剩的一部分,只是中國的這種現象較為突出,放在世界背景下,想要完全取消和改變流動性過剩是不可能的,只能稍加緩解。中國宏觀經濟最具競爭力的是勞動力,由于內需不足造成出口旺盛,這一事實近期改變不了。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石磊教授表示,工業化階段高增長是必然的,高增長帶來流動性過剩是必然的。他認為,現在流動性過剩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市場失去了“自我出清”的能力和機會,政府干預太多,很多地方還在用計劃經濟時代的思路去操控和管理市場,使得已經初步形成的良好配置資源的市場機制無法出清市場,從而問題日積月累。

  為什么調控很難?

  流動性過剩必然伴隨新一輪宏觀調控,專家們針對宏觀調控政策進行了深刻剖析。復旦大學殷醒民教授的話風趣而發人深省:實地調研發現,中央政府越要調控,地方政府就越想“大干快上”,否則緊縮政策出臺不虧了?政策打壓什么產業,企業就上什么產業,因為預期產品價格會漲么。石磊教授的分析與他相呼應: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是控制需求的,而從各國實踐來看,二戰以后凡是以控制需求為目標的宏觀政策,都效果不佳,中國以往也有過類似教訓。

  聽從“市場的召喚”,是與會專家的一致呼聲。袁志剛教授說,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堪稱百年不遇,宏觀和微觀層面都相當好,不要過多進行緊縮型的調控,而是應引導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提高勞動力收入,創造內需,搞好監管和法制。同時,利用“人口紅利”結束之前的10年-15年左右時間,抓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復旦大學孫立堅教授認為,中國流動性過剩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應該利用財政政策來刺激產業結構和內需生成機制的盡快調整,配合貨幣緊縮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來緩解流動性過剩的沖擊,比如,配合外匯管理局嚴打熱錢流入、配合銀監局監管違規資金入市的行動,財政部可以及時增加某些受投機資金炒作、對泡沫現象嚴重的資產征收所得稅,等等。但不能將財政政策作為主要手段來沖銷暫時的流動性過剩現象,否則高昂的成本不僅降低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和規范性,而且,也會給其他宏觀政策的有效實施設置不小的障礙。

  華民教授對鼓勵“走出去”的政策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說,在中國存在大量失業的情況下,必須防止產業空心化,中國企業的勞動要素密集稟賦決定了它們在中國最有競爭力,離開中國本土,很可能失去競爭優勢。而資本走出去走市場化的道路,必須讓企業去運作,而不是政府運作,這樣才能減少風險,防止被“圍剿”。


本報記者 鄭紅 馬海鄰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