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經濟:洪流與泥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23:45 中國經濟時報
時報時評包月陽 中國經濟就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滾滾洪流不可阻擋,泥沙俱下卻也不可避免。這是我對2007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的總體印象。 7月17日的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了一篇特稿《中國向全球出口通脹?》,標題雖然加了問號,卻還是有些觸目驚心。這是對近幾個月中國物價較快上漲的諸多驚呼中一種“國際化”的說法。 這讓我想起大約四年前在國際上頗為流行的一個說法:中國向世界出口通縮。短短幾年后,中國出口的“產品”性質倒了個,真是滄海桑田。 聯想到“中國制造”近來在國際市場的種種困境,聯想到國外內輿論對中國經濟存在問題的角度多樣且互相矛盾的質疑,我覺得,中國經濟似乎到了一個動輒得咎的特殊時期。 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上半年經濟運行報告,肯定將引來更多更加嚴重的擔憂:投資同比增長25.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消費物價上漲3.2%,漲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上漲4.4%,已是連續第四個月達到或超過3%;外貿順差達1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 問題的確比較突出,但對比去年同期及今年一季度的主要數據,我覺得,上半年的經濟運行仍然是一季度的延續,局部雖有放大,并未發生質變。那些“地球人都知道”的問題,只是中國經濟洪流中的泥沙,而不是洪流本身。 讓我們看看這些“泥沙”: 投資。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9%,增速雖比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卻比上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35.6%和30.2%,均明顯快于東部地區22.3%的增幅,這顯然與中西部工業化、城市化加快有關,有相當大的“補課”成分。 物價。受到質疑最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2%,漲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0.4%,這幾個數字都令人不快。但在3.2%的漲幅中,食品價格就“貢獻”了2.5個百分點,如果扣除食品因素,CPI中的其他項目僅上漲0.7%。而在食品價格中,糧食(上漲6.4%)、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0.7%)、蛋(上漲27.9%)是主要拉動力。其中生豬和豬肉價格隨著價格拉動帶來的供給增加,下半年會有所回落。由于總供給大于總需求,食品價格的上漲也很難傳導到其他工業品上。這一點,從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可以看出來。 順差。上半年1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億美元,毫無疑問增加太快。但企業為趕出口退稅末班車而提前出口的因素不能忽視。下半年,出口不大可能還會增長這么快——不僅是出口退稅的大面積減少,還有人民幣升值加速的因素。 “流動性過剩”。廣受關注,卻并無惡化。6月末,廣義貨幣同比增長17.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增長20.9%,比上年同期加快7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流通中現金增長14.5%,比上年同期加快2.0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2.1個百分點。 泥沙顯在,大都在可控范圍——只要決策者給予充分的重視。事實上,一些泥沙具有兩面性。譬如外匯儲備多,雖有助長流動性的負面作用,卻也是金融安全的一種保障,必要時我們還可以從國際市場采購糧食、能源等資源。譬如食品價格上漲,有相當的合理性,有利于農民增收,也有利于未來糧食和肉食供應能力的增強。 只看到中國經濟的泥沙,就是盲人摸象。中國經濟的主流毋庸置疑是繁榮。觀察者需要客觀全面地看待中國經濟的成績和問題。早在十年前,就有不少人預測中國經濟增長不可持續甚至崩潰。十年過去,中國經濟還在快速增長。看跌中國經濟的人不了解中國人渴望發展的內在動力,不了解中國經濟在發展中的自我調節能力。 11.1%的GDP增幅是很容易引來“過熱”聯想的高速度,但就目前情況看,它并沒有帶來基礎產業和重要物資供應的緊張,卻對解決就業難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投資者收益十分有利。 看看消費。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4%,增幅為1997年以來的新高。對于苦于消費拉動較弱的中國經濟來說,這是一個十分積極的變化。 看看城鄉居民收入。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4.2%,高于上年同期4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3.3%,高于上年同期1.4個百分點。 看看企業效益。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42.1%,同比加快16.6個百分點。 如果能控制好可能出現的風險,為什么要拒絕高速度帶來的實際收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