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我們為何感覺不到漲工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5:34 南方周末
訪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 我們為何感覺不到漲工資 □本報記者 趙小劍 發自北京 一方面,是中國在崗職工工資的“大幅度上漲”——7月初,中國勞動學會主辦的薪酬論壇指出:2002年全國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422元,到2006年達到21001元,扣除物價上揚的因素,年均遞增12%,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另一方面,幾乎身邊的人都不認為“自己漲了工資”——中國青年報一項民意調查表明,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占被調查者的95%以上。 兩個結論,哪個更接近事實?如果工資確實上漲,究竟漲在誰的身上?7月中旬,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中國在崗職工工資年均遞增12%的消息是由他負責的課題組發布的。 南方周末:中國職工平均工資連續4年兩位數增長,這些數據是如何得來的? 蘇海南:這是根據國家統計局每年發布的《統計年鑒》數據求得的結果。從1981年以來國家統計局每年都發布《統計年鑒》,其中有職工工資總額和職工年平均工資以及物價指數等統計數據。利用《統計年鑒》有關數據進行分析,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我們把2006年數據除以2002年的數據,再開四次方得出年均增長比例;同時,按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物價上漲指數,剔除物價上漲因素之后,計算出實際工資增長率。 南方周末:這里的“職工”包括哪些人? 蘇海南:包括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的勞動者,公務員也在內。但是統計局現在的數據中,并未納入私營企業以及靈活就業者等有關數據。 另外,如果農民工在大企業工作,也應該算進去了,但是如果是一二十人以下的單位可能就沒有算進去。目前,農民工的人數有兩個不同統計口徑的版本,一種說法是1.2億人,另一個說法是1.5億人。據有關調查數據,農民工的月平均工資大約在一千元左右。我們估計,如果將農民工群體以及其他靈活就業者納入統計口徑,職工平均工資大約會下降20%多。 南方周末:為什么會用這種方式統計? 蘇海南:我們現在的統計口徑,正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原來的統計中,只有國有單位,后來才出現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目前,外資企業都已經納入進來,但私營企業及其就業人員還沒有納入統計范圍,而這個群體的就業人數相對增加較快。因此,我們的數據還不能完全地反映經濟生活的客觀實際。目前,統計部門正在改進完善,擴大統計范圍,但可能還有一個過程。 南方周末:這些數據分析的意義是什么? 蘇海南:論壇對中國工資分配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作了分析,兩方面都有數據支持。雖然中國在收入分配方面仍存在著分配關系不合理、差距大、分配秩序混亂、部分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益受侵害等問題,但縱向比,收入水平提高是事實。 南方周末:根據民調結果,有些人對這一數據有不同認識和看法。 蘇海南:這是很正常的。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工資收入、工作情況等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因而結論不一樣。一、此數據是從縱向比較和側重談成績的角度來分析的,但我們并不因此掩飾工資分配存在的問題,只是關于問題分析的數據比如分配關系不合理、差距拉大等數據沒有報道。二、此數據分析是從平均工資水平及其增長的角度分析的,未作結構分析。不排除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部分單位、部分人員——比如建筑業、一般制造業、餐飲服務業等和其他一些行業、單位的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水平,低于全體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也有一些行業——如壟斷行業職工工資高于平均工資水平。而這一結構可能不合理。實際上,任何統計中總有部分統計對象在平均水平之下。三、統計口徑、統計范圍不一樣。這在前面已經有分析。四是價格及其他因素,各層人員對物價上漲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有錢人和錢不多的人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差別很大。此外,平均工資中包含了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障費用和個人所得稅,把這些開支剔除,實際拿到手的必然要少一些,特別是工資低的人會更加感覺錢不夠花。 我以為,應一分為二、多角度、綜合起來看待工資增長。這同時也提醒我們,數據分析要既做水平分析,也做結構分析。這樣就可能更全面、客觀、正確一些。 2006年行業薪酬增長率TOP10排行榜 行業2006年增長率(%)2005年增長率(%) 金融行業10.48.6 高科技行業9.38.0 醫藥行業9.28.8 房地產行業8.99.2 快速消費品行業8.77.4 物流行業7.87.2 服務行業7.47.3 機械制造行業7.27.5 耐用消費品制造行業7.17.0 資訊來源:太和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