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訪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蔣留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15:49 中國產經新聞
深愛無涯 進取不已 訪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蔣留生 本報記者 王學會/文 丁光輝/攝影 靜聽回聲,今天的學校有許多過去沒有的東西,可是遙遠的年代已經永久地把背影留給了思想者。——采訪題記
走進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走近朝氣蓬勃的師生,出入現代化的教室、實驗室……記者親身感受到了這所學校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目睹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的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已成為享譽淮海大地的國家級重點高職學校,已成為打造淮海經濟區職教高地的一支“骨干力量”。 水千條,山萬座,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的師生們都走過,每一次跋涉,每一次攀登,都是一首難忘的歌…… 七月的古城徐州,連日陰雨。在美麗的校園里,記者開始了與曾獲得“江蘇省職教領軍人物”稱號的蔣留生校長的零距離接觸。 談起學校近幾年來的發展變化,這位南京師大科班出生的校長如數家珍,感慨萬千。蔣留生對記者說,由于種種原因,前幾年,學校面臨嚴峻的考驗,招生困難,經費緊張;債務纏身,隊伍不穩。學校的前途在哪?教職工在迷茫中觀望學校新的領導班子全體成員也在苦思冥想:想重振雄風,必須改革。經過反復調查研究后,學校黨委提出了“更名調整,改造擴建,深化改革”三大設想,憑當時的學校條件,領導來看了搖頭心疼,兄弟學校朋友來看了同情,都覺得要實現這幾大設想——難!但是,我們只有背水一戰,別無選擇。 學校要辦好,辦得像個樣子,是非常難的事情,一所學校,沒有自己的特色就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不能成為一所好的學校。蔣留生說,我們學校的優勢在服務“三農”,而傳統的服務內容、途徑和手段,在今天顯然不合時宜。因為讓80%的人從事農業生產,承擔解決糧食問題的任務,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21世紀生物科技迅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依靠包括生物技術在內的高新技術來發展農業,從而提高質量和效益,減少農業從業人數,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讓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能夠轉移進城,通過二、三產業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已成為發展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的有效途徑。針對這種變化了的形勢,學校廣泛征求意見,認真研究,大膽創新,調整專業設置和充實專業內涵,發展自己的特色專業。并于2002年10月正式提出更名申請,當年12月,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為當時江蘇省唯一的生物工程類職業學校。 蔣留生說,名字易改,文章難做。學校黨委一班人利用假期舉辦座談會,發動大家獻計獻策,確定了堅持服務“三農”方向,發揮傳統專業優勢,凸顯生物工程特色的專業建設思路。把生物技術在農、牧、食品、環保等領域的應用作為專業調整和建設及未來發展的重點,對老專業進行改造,圍繞生物技術應用開設了一批新專業,為學校發展增添了強大動力?朔鞣N困難,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專業建設的投入,從2004年至今用于專業教學設備投入的資金達到1400萬元,目前學校已有省級示范專業3個,市級示范專業9個,屬全省示范專業最多的學校。 危機,可以孕育機遇,在特定的情況下,人們關注的不是水平,而是態度,用精神打動人,你才會贏得整個社會。 蔣留生告訴記者,2002年全國職教工作會議剛剛召開,雖然那時學校正處于困難時期,但班子成員充分意識到,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春天就要來到,必須搶抓這一歷史機遇,解放思想,迎難而上,千方百計加快學校建設步伐。2003年啟動了建校以來最大規模的建設項目——擴建工程。當時啟動這項工程確實是要有非同一般的膽識與魄力的。因為學校不僅沒有一分錢存款,還有800萬元的債務,但機不可失,遲一步,步步落后,慢一拍,處處被動。于是,頂住巨大的資金壓力,果斷決策,決定一次投資5000多萬元,新建校舍50000平方米;投資360多萬元,完成了校園改造工程;投資200多萬元,添置了各類生活設施。經過一年多的快速建設,使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校園美麗大氣,基礎設施得到顯著增強,辦學條件大大改善,服務質量顯著提高。實現了改革深化與發展提速同步,規模擴大與內涵充實同步,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同步。為學校后來的規模急劇擴大創造了條件,爭取了時間?梢哉f沒有當時的解放思想、知難而進,就不可能有現在的興盛局面。 蔣留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雖然學校規模迅速擴大,但辦學的壓力并沒有因此減小,相反越來越大。因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內涵建設,學校要尋求持續的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走內涵發展之路。而內涵建設是比基礎建設、規模擴大復雜百倍、困難百倍又重要百倍的事! 改革是需要勇氣的,只有銳意改革和科學創新,才能創優質、創特色、創名校。 蔣留生說,一個名校,必須有質量和水平的高度,校園文化的深度,規模和社會影響的廣度。 質量和水平如何提高?必須在形式和內容上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學設施投入的優先地位入手,這樣,教學質量的首要地位才能牢固不移。 首先,學校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從根子上真正實行“小行政,大教學”,確保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學部門在整個機構中的比例由原來的27%上升到70%,教學部門中層干部占全體中層干部的比例由21%上升到78%,把素質好、能力強的干部配備到教學一線;實施二級管理,成立五系一部并對其提檔升位,放權加責;在行政后勤部門營造服務教學,當好配角的氛圍。真正做到教學部門有人有權有錢有物有分量。其次推進人事制度和校內分配制度,推行干部競聘和全員聘任制度。所有中層干部一律競爭上崗。不論老資格的處長主任,還是年富力強的骨干都和普通職工一起,一律全體起立,抽掉板凳,重新排隊,展示自己,聽取評議,接受挑選。變過去領導圈圈的“伯樂相馬”,為群眾選拔的“賽場”選才。結果是,“能者上,庸者讓,劣者下”,一批作風正、有本事、想干事、威信高的中層干部,走上了崗位。緊跟其后的是“定員定崗、雙向選擇”的全員聘任。這樣強化了隊伍建設,教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一當十,目標一致,上下聯動,工作格外努力。 古人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就是說,學生在深入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品德也會得到發展。 蔣留生對記者說,鑒于培養人才的服務面已經由計劃經濟的單一主體變為市場經濟的多元主體,根據職業教育的實際,學校確定的育人思路是“低起點,高目標”,因而提出了“應用型、技能型、創新型”三型人才的培養規格,努力培養“四能”、“四會”、“四質”學生!八哪堋奔茨苷f、能寫、能干、能表現;“四會”即會電腦、會公關、會外語、會普通話的學生;“四質”即素質高、品質優、氣質好、體質強。根據這一目標構建以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為基礎的現代職業教育模式。學校培養的學生因綜合素質好,專業技能強,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2007年更是達到99.25%。 教育創新要有深厚的根基,這個根基就是學校文化。“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當一個人的道德力量增長著的時候,他的智慧才干也就很有明顯長進,他的精神必然是蓬勃向上的。 蔣留生說,根據“低起點,高目標”的要求,雖然入學時學生綜合素質普遍不高,但畢業時應該分別達到大專和中專的要求。依據這個思路,針對生源的現實,堅持“能力本位,德育為先”,強調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倡導開設學校自主開發的《中國人文知識》課,糾正把能力本位片面理解為“技能本位”的傾向。讓所有學生接受系統的人文教育。倡導開展梯度分明的“孝心、愛心、同情心;誠心、忠心、責任心”為內容的“文明伴我每一天”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養成優雅的舉止、文雅的談吐、高雅的氣質。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EPD)項目中取得了驕人成績,受到社會廣泛贊譽。另外,高度重視文化社團建設,形成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學校的“綠楓葉書畫社”、“新苗藝術團”、“白鶴文學社”等團體成績斐然。2004年11月在省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中,獲獎學生占江蘇聯合學院獲獎總數的50%;在徐州市委組織部舉行的駐徐9所高等院校參加的“駐徐高校學生黨員知識競賽”中,該校學生以平均91.76的分數取得第一名。2005年9月學!熬G楓葉書畫社”獲徐州市首屆大中專學生“銀星社團”稱號。 教育是授人以德,啟人以智的崇高事業。所以蔣留生說:“其實學校無大事,但是學校絕對無小事,我們這些做教師的連小事都做不好,學生怎么能干成大事?”哪個系的教學秩序好,哪個班的班風好,哪兒的衛生沒搞好,哪兒的花草需要修剪,都得關注,都要細心。他說,細節決定成敗嘛。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個領先,干個一流”這是蔣留生工作的目標和準則。在這個目標的引領下,目前,學校形成了一個團結務實、艱苦創業、開拓創新的好班子,造就了“比、學、趕、幫、超”的教師隊伍,贏來了學校翻天覆地的巨變。 采訪結束時,蔣留生深情地對記者說:“教書育人,是博大的愛。只有熱愛,才會有投入;只有投入,才可能有收獲;只有收獲,才可能漸入佳境。”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望著美麗的雨中校園,真是一首詩,真是一幅畫!記者的感受越來越深。人世代謝,倏忽半世紀。雄才輩涌,聞名遐邇。深愛無涯,然發展無止境,進取正其時……堅信,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在中國的職教道路上一定會走得又好又快。正如冰心老人所語:“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