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痛定思痛治污染 洱海變清月再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08:03 經濟參考報
2007年無疑是中國城市近郊湖泊的多事之年:5月,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導致水源地水質遭受嚴重污染。隨后,巢湖、滇池也不同程度出現藍藻。一連串事件給中國湖泊治理敲響了警鐘。面對城市近郊湖泊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如何找到最佳治理良方,使已嚴重污染的湖泊重新變清,成為目前各地政府急欲破解的難題。 云南大理的高原湖泊洱海,曾兩次暴發藍藻,深受水污染影響。通過近幾年的治理,如今水質已連續三年保持Ⅲ類水質標準,污染惡化趨勢也已基本得到了遏制。 “態度,決定一個湖泊的命運” 洱海是我國七大淡水湖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稱。湖面面積251平方公里,蓄水量28億立方米,湖岸線128公里,是大理市主要飲用水源地,也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具有供水、農灌、發電、調節氣候、漁業、航運、旅游七大主要功能。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保護與開發并重”的觀念讓洱海不堪重負。環洱海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過度的利用打破了洱海的自然生態平衡,加之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各種生活及工業垃圾大量傾入洱海,導致洱海水環境一度惡化。1996年,洱海大面積暴發藍藻,湖水透明度從四米驟跌至0.5米,大量水下魚類窒息。2003年,洱海再次大規模暴發藍藻,其中三個月水質一度下降到Ⅳ類。 祖祖輩輩生活在洱海邊,喝洱海水,吃洱海魚的大理鎮龍龕村見證了那兩次藍藻暴發,提起當時的情形,村民們還顯得心有余悸:“大家守著那么大的一個湖,卻四處找不到水喝,日子太難過了。”村民董存武說。 嚴重的污染給大理人民上了一堂深刻的環保課。“決心、毅力和科學的態度,決定一個湖泊的命運。”大理州州委書記顧伯平說。為了讓“母親湖”變清,大理州跳出了“為治理而保護”的狹窄思路,開始全力以赴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全面實施了洱海生態修復、環湖治污和截污、流域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環境綜合整治和城鎮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流域水土保持、洱海環境教育管理的洱海保護治理“六大工程”。 湖泊治理和保護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如何消除面源污染是關鍵。為了避免大量污水排進洱海,大理咬緊牙關建成了洱海截污工程。記者看到,這一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地底下的豐碑”“看不見的政績”的截污工程,盡管掩蓋在繁華的車水馬龍之下,但地下寬敞的排污管道卻足可以并排跑兩輛東風大卡車。 龐大治理工程變成百姓“分內”事 “提高群眾環保意識是解決城市近郊湖泊環境問題的關鍵。”大理市環保局局長郭強說。洱海治理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當地群眾環保知識的普及、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良好環保習慣的養成。“湖泊保護,人人有責”在當地群眾中已經形成了共識。以洱海保護為重點編制的中小學地方環保教材從孩子開始進行環保教育;有關部門還組織洱海附近村民參觀滇池的污染情況,沿湖群眾都有了徹底治理“母親湖”的共同心愿;沿湖每一個村莊都建了垃圾池,每天都有垃圾清運車來把垃圾運走;同時,130名洱海濕地協管員、100名河道協管員來自各個村莊,他們每天都在洱海邊工作著,專職負責清理流入洱海河道的垃圾和污水。龐大復雜的洱海治理工程,就這樣輕松地變成了每個老百姓“分內”的事。 由于管理體制沒有理順,各部門之間工作互相交叉,使得治理工作無法落實到位,這是國內湖泊治理中面臨的普遍問題。大理州積極解決了這一困擾,使洱海治理工作變得統一有序。多年來,洱海被兩個縣市分割,工作難以開展。為改變這一現狀,大理把州洱海管理局調整為市屬市管,將洱海邊上原隸屬洱源縣的江尾、雙廊兩個鄉鎮劃歸大理市,整個洱海由大理市統一負責管理。這樣全州一盤棋、各部門“力往一處使”,湖泊治理工作中的多重管理問題迎刃而解。 目前我國湖泊治理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治理資金科學有效的管理使用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洱海治理過程中對此進行了大膽創新,打破了傳統的由政府建、政府管的投資體制和管理模式,積極吸引社會、民間、國際組織資金參與洱海保護治理,采取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社會化的模式,多管齊下促進湖泊綜合治理的快速發展。大理州在國家、云南省給予洱海治理支持的情況下,一方面向銀行貸款融資,一方面依靠社會力量,增強洱海治理力度。同時,堅持專款專用,確保治理資金真正對洱海保護發揮最大效益。 “數字洱海”也是洱海治理中的一大創新。為提高治理成效,大理州在實施綜合治理工程的同時,積極構建科研體系。目前已完成的《洱海流域保護治理規劃》對洱海保護治理起到了系統指導作用,同時洱海水下地形圖及陸地環狀地形圖的數字化測繪工作,建成了“數字洱海”信息管理系統。大理還組織調查了洱海流域村鎮污水和畜禽養殖業污染情況,在洱海設立了20個農業環境監測點,為洱海面源污染控制和無害化環保工程實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像抓經濟工作一樣抓洱海治理 全面認識湖泊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湖泊治理放在主導大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高度,是洱海治理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洱海治理中采取重獎重懲制度。州委、州政府與大理市、洱源縣和州級相關部門簽訂治理目標責任書,從縣市到鄉鎮、鄉鎮到村社又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實行風險金抵押和一票否決,對規定時限完不成治理保護任務的領導,個人所交抵押金全部上繳財政,不提拔,不重用;嚴重失職、瀆職的給予重懲重處;提前或按時完成所有任務的,給予重獎。“我們要像抓經濟工作一樣抓洱海治理工作。”大理州州長何金平總結說。 重復建設、邊污染邊治理……目前國內很多湖泊治理已經造成了巨大浪費,但卻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洱海治理中實施的“治管并重”很好地鞏固了湖泊的保護成果,同時避免了重復建設。洱海治理中堅持工程治理與生物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在保持洱海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的同時,做到逐步恢復洱海水環境和原生態系統;同時抓好工程后續管護,消除重建輕管,使各項治理工程持續發揮效用。 經過積極的探索和大理人民的努力,洱海綜合治理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果:洱海水質連續三年保持Ⅲ類水質標準,每年有兩到三個月達到Ⅱ類標準,水體透明度達三至五米。洱海被國家環保總局稱為目前保護最好的中國城市近郊湖泊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