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印紡織品霸主地位暗戰加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00:26 北京商報
當中國通過降低服裝紡織業出口退稅率,以平抑巨大的貿易順差數字之時,印度政府卻提高了本國相關產品的出口退稅。 或許,中國的紡織業真正的威脅并非來自反傾銷所帶來的利潤率下滑,而是被競爭對手取代。印度紡織品替代中國紡織品國際地位的趨勢正逐步顯現。 作為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印度,紡織品出口競爭顯然不是中印“龍象之爭”中的個例。后者正在通過軟件、制藥和電信業等行業細化與中國的競爭。 印度紡織品顯替代中國潛力 記者昨天從商務部了解到,近期,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印度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出口措施。其中包括對國內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實行提高3%的優惠政策,新的出口退稅率是10%。這一新政策的出臺,再加上15天前,我國對服裝的出口退稅下調政策開始實施,令中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雪上加霜。 國家發改委昨天發布《2007年下半年紡織行業出口形勢分析及預測》指出:自2006年9月15日起,我國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或5%,2007年6月18日又公布下調服裝與粘膠纖維的出口退稅率。據紡織工業協會測算,今年下半年,由于出口退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服裝行業利潤將損失48億元,利潤率將下降0.26個百分點。 對于新政策出臺后,國際紡織品出口中即將存在的變數,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主任梁艷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印度將對中國紡織出口產生壓力,前者紡織品已經顯現出替代中國市場的潛力。 “雖然印度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只調整3%,調整幅度不大,但是對中國市場還是具有影響的。”梁艷芬告訴記者,印度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其優勢在于勞動力廉價、原料多樣化、傳統設計技術以及龐大的國內市場。印度紡織品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將影響到中國國內相當部分中小型紡織品出口企業,“原因在于首先這些企業的市場抗風險能力差,另一方面則是這些中小企業出口產品存在嚴重同質化傾向,面臨市場競爭尤為激烈”。有專家預測,中國紡織品真正的威脅或許并非來自反傾銷所帶來的利潤率下滑,而是被競爭對手取代。 一位服裝行業專家也向記者表示,服裝出口企業利潤大多數都來自出口退稅。抗風險能力差等先天因素將使他們陷入無利可圖或者賠錢的境地。 對華影響取決于國際配額 據了解,印度政府出臺的新出口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出口企業因盧比兌美元升值造成的利潤損失。在新政策中,除了對國內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實行提高3%的優惠政策之外,印度政府還對皮革制品、手工藝品等出口企業提供優惠貸款。 “印度紡織品在原材料和人員成本已經對中國形成了國際市場競爭力,再結合出臺優惠政策,勢必將對中國產生影響。”梁艷芬介紹。中國與印度都屬于紡織服裝業的傳統大國,兩國之間具有相似的資源優勢。因此,印度被認為是中國紡織服裝業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有資料顯示,在2000年至2006年期間,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由480億美元增至1198億美元,增幅達149%;同時,印度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由98億美元增至160億美元,增幅為63%。但2006年以后,由于反傾銷和歐美對華紡織品服裝出口設限,導致部分訂單流向印度,使2006年印度的出口增幅達到18%,已經很接近中國。當時就有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印度紡織品出口可能超過中國。 “新政策出臺,將對中國產生多大影響,主要取決于中國紡織品的國際配額。如果配額放寬,影響亦將相對減小。”梁艷芬分析道。 放寬配額 壁壘仍存 然而在中國第一紡織網總裁、首席分析師樊敏看來,放寬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配額,同樣存在一個不可避免的弊端。 據相關資料顯示,歐盟委員會決定在2007年12月31日之后,不再延長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的進口配額。根據歐盟與中國2005年9月達成的協議,自2008年1月1日起,10類自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將不再受配額限制。與自由貿易相比,配額意味著增加了出口的額外成本,因此,取消配額意味著價格優勢的回歸。 對此,樊敏認為,隨著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的即將結束,我國紡織業將不可避免地進入一個貿易摩擦高發期。在記者此前采訪中,一位服裝行業從事者也向記者表示,雖然惟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明年出口歐盟的配額取消,但取消配額后還有可能迎來更多的貿易壁壘。 同時,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博士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2008年之后歐盟不會采取配額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但中國紡織服裝業也需要警惕諸如技術性貿易壁壘等舉措。此外,政府部門也應在對歐美設限地區紡織品出口等方面做好引導預期工作。 任思強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