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重鋼戰略大轉移:從期待輸血到自我造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17:2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文靜 重慶報道 重慶通過搭建投融資平臺,鼓勵企業自我造血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的增強。重慶市國資委主任崔堅表示:力爭到“十一五”末,將市屬國有重點企業資產到7000 “到2009年,重鋼集團的新廠區可以建成投產。”6月20日,重慶市經委冶金處處長吳貽昆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按照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的說法,“重鋼的鋼產能由現在的300萬噸,有望實現800萬噸的年產目標”。 這是重慶“十一五”期間的一號特大工程。作為西南第二大鋼企、一直盤踞在主城核心區的重鋼集團今年啟動了大搬遷:軋鋼廠及部分煉鋼廠落戶重慶郊區,年產300萬噸的煉鋼廠則遠遷至西昌涼山。 通過騰挪換地,土地價差一下就換來100億元的資金,重鋼集團從期待輸血變為了自我造血。“這一大筆錢不僅讓主城遠離了最大的污染源,更重要的是讓重鋼適度擴大規模、徹底調整產品結構有了可能。”重鋼集團董事長董林說。 事實上,落戶重慶的大型國企———長安集團、建設集團和重啤集團,在重慶直轄十周年之際,也相繼啟動搬遷,通過土地置換的方式,為自身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資金上的空間。 重鋼“造血” 重慶是典型的重工業城市,鋼鐵是重慶的支柱產業之一。重鋼集團是重慶市屬工業企業中,首家年銷售收入上百億的集團。直轄10年,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特大型國企,虧損面曾一度占到全市國企虧損總額的一半,達5.9億元。通過國企改革,到今年一季度,該集團就盈利1.4億元。重鋼集團占據了大渡口區經濟總量的半壁河山,區財政收入的1/9。 然而,到了今年,重鋼的發展遇到了資金瓶頸。 作為我國最大的中厚鋼板生產商之一,“重鋼計劃投資60億元,對3條生產線進行技改,生產附加值高的板材。”重鋼集團總經理劉加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技改生產線主要生產寬厚板、冷熱軋板,產品主供汽摩、造船、橋梁和建筑市場。經測算,板材價格比型材、線材要高出800—1000元/噸。 “60億元可不是個小數目。”劉加才說。除了投資技改項目,重鋼集團還計劃在“十一五”期間,適度擴大規模,徹底調整產品結構,共需要200多億元資金。除了資產折舊、股票市場和銀行貸款,還需要上百億的資金。 資金缺口怎么辦?是靠外力緩解壓力,還是自我造血? 重鋼集團先想到了引入外來投資者。按照國家鋼鐵新政,國內鋼鐵廠重組成必然。到2010年,國內將形成兩個3000萬噸級、若干個千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劉加才說,目前重鋼年產量300萬噸,在全國處于較低水平,很希望與有實力的企業聯合,列入重鋼考察對象的有攀鋼、武鋼、寶鋼等。 吳貽昆介紹,攀鋼總經理曾帶隊來渝,與重鋼高層接觸。三年前,武鋼也希望重組重鋼。他們均看好的是市場,重慶是全國的汽摩生產基地,汽摩用鋼量在全國居第三,一年達70萬噸,中厚板的市場前景看好。 但是,“實質性談判都沒有進展”。吳貽昆說。其中,擁有豐富礦石資源的攀鋼曾被認為最有希望進入,但重鋼宣傳部有關人士解釋,攀鋼年產鋼也就600萬噸,并沒有強大到足以兼并重鋼。 因此,黃奇帆在重慶市工業經濟工作會上說,國家鋼鐵產業政策留給重慶的時間已不多,要么跟其他鋼企談合作,重鋼要么自己把鋼產能做到五六百萬噸以上,發展壯大。 在大渡口區委書記劉本榮最早的提議下,今年5月17日,重鋼集團啟動了戰略大轉移的奠基儀式———通過自身整體搬遷來置換土地,自身造血。 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重鋼搬遷后,大渡口區將騰出7000多畝土地,這些土地由重慶市國資委下屬的國企重慶渝富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渝富公司)來接手。早在3月18日,渝富公司就和重鋼集團簽訂了土地整體收購儲備框架協議,由渝富公司出資一次性買下。這筆錢是按重慶市政府擬定的計劃,由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貸款給渝富。渝富出錢先讓重鋼安置發展,而土地歸渝富后,通過整治規劃,幾年后才能分批掛牌出讓變現。 劉加才透露,重鋼騰出來的土地,周圍的地價大致在130萬元/畝—200萬元/畝。原址出讓之后,今后規劃用作商業或房地產項目,按150萬元/畝均價匡算,重鋼將有100億元的進賬;而在新廠區,征地價格大約在12萬元/畝,18000畝土地的征地成本大致在20億元左右。這個差價令重鋼賺了80多億元。 “巧用渝富扮演的‘杠桿’角色,重鋼通過置換土地的收益,就填補了技改搬遷的資金缺口。”黃奇帆總結道。 四大國企啟動搬遷 記者獲悉,重鋼整個搬遷分為3期:新廠建設、搬遷和開采鐵礦石,2012年全部完成。和首鋼的搬遷不同,重鋼的整體搬遷分為兩部分:軋鋼廠及部分煉鋼廠落戶重慶郊區長壽,年產300萬噸的煉鋼廠則遠遷至西昌涼山。 遷到長壽,是因為長壽是重慶規劃的重化工工業園區,可以和重鋼配套發展。另外,鐵礦石資源已成為影響西南地區鋼企發展的主要因素。而有沒有鐵礦石支撐,成為了關系重鋼存亡的關鍵。重鋼集團把目光聚焦到了上世紀60年代,其在大涼山建設的太和鐵礦石廠。 6月20日,涼山州礦管局礦產儲量科楊姓科長對記者稱,重鋼已制定出兩步走的計劃:一是將太和鐵礦石廠擴能,從現有的年產能100萬噸擴到300萬噸,最終達到500萬噸;二是把300萬噸的煉鋼廠遷至涼山。300萬噸的鐵礦石在就地煉鐵轉化為鋼錠后,通過鐵路運回長壽進行軋鋼,還有200萬噸鐵礦石則運回長壽進行冶煉,形成完整產業鏈。 事實上,重慶直轄十周年之際,相繼啟動搬遷的企業不僅是重鋼集團,還有長安集團、建設集團和重啤集團。 這四大國企將在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區石橋鋪以及江北四區騰出近萬畝土地。重慶規劃局副局長邱建林稱,四大國企均位于主城核心區域,搬遷后騰出的土地,將更多地承擔產業發展的功能,重點發展商貿、文化、金融、會展等產業。而通過土地置換賺來的差價就成了企業自我造血、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方式。 重慶通過搭建投融資平臺,鼓勵企業自我造血的背后,是盈利能力的增強。1997年重慶直轄初期,全市國有大中型企業虧損面高達73%。目前,該市資產總額上100億元的企業已達10家。今年1-3月,該市29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6%。重慶市國資委主任崔堅表示:力爭到“十一五”末,將市屬國有重點企業資產總額做到70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