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三北防護林:鑄就綠色長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14:11 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記者 劉杰 本報實習記者 郭玉志報道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地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的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簡稱三北防護林工程或者三北工程)于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啟動實施,規劃建設73年,建設范圍406.9萬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實施四期(2001-2010年)工程。截至2006年,累計完成造林育林2552萬公頃。今年春季,已經完成造林育林41萬公頃。三北工程建設充分發揮了防沙治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與此同時,其他林業工程和各行各業的林業建設蓬勃發展,共同改善三北地區的生態環境,推動區域經濟建設形成了改善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以下簡稱三北局)局長陳鳳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是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的第30個年頭,在三北工程上馬以前,發展林業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木材的持續供給,至于森林的生態作用,只是滿足木材生產前提下的協同需求。1978年三北工程的啟動,標志著對森林的多種功能和效益的理性認識已經成為政府決策的理論依據,生態建設已經成為林業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林業建設走向商品林業與生態林業并舉的時代。中央進一步提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他表示,三北工程啟動以來,一直把農田防護林作為建設重點,使1923萬公頃的農田得到了有效保護,58.6%的農田實現了林網化,在林網的保護下,農業科技成果和水設施的效益得到充分的發揮,促進了穩產高產。據統計,三北地區的糧食單產由1985年的125公斤/畝,提高到2005年的309公斤/畝,總產由0.6億噸提高到1.6億噸。2005年全國產糧“十強縣”全部在三北地區。根據科學測算,僅農防林的護田增產效應一項,就使三北地區年增產糧食約200億公斤,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陳鳳學對記者表示,根據第六次森林資源連續清查,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比1977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立木總蓄積增加了4億多立方米。其中農田防護林的活立木總蓄積就達1.7億立方米,總資產價值935億元。 陳鳳學對記者舉例道,吉林省從2004年開始對成過熟農防林進行更新改造,已更改農防林3100多公頃,生產木材72萬立方米,為農民增加收入3.6億元。而這僅僅占吉林省農防林總蓄積量的1/20。三北地區營造薪炭林107萬公頃,解決了700多萬戶農民的燒柴問題。營造經濟林369萬公頃,年產干鮮果品2000多萬噸。森林資源增加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地方重要的經濟支柱和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新疆自治區2006年農民人均林果收入達到320多元。內蒙古以灌木為原料的規模以上加工企業30多家,解決了沙區22萬人的就業問題。陜西省三北地區 陳鳳學對記者表示,在三北工程上馬以前,由于過度開墾、放牧、樵采,就已經使生態系統不堪重負。但是,為了滿足對糧食的需求,各地不得不繼續大規模的土地開發。在1985-1994年的10年間,僅在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四省區新開發土地中,累計撂荒就有近1500萬畝。與此同時,牲畜飼養量快速增加,上述四省區的牲畜存欄量(不含養豬)從1977年的7096萬頭(只)增加到2000年的13515萬頭(只),增加了90%,對飼料的需求也成倍增長。 三北局科技處處長王秀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1978年三北工程組織實施以來,工程建設者在與惡劣自然環境長期抗爭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要加快三北工程建設進度,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益,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先導作用、支撐作用,依靠科技的力量推動工程建設逐步向困難進軍。 她介紹,到20多年來,三北工程建設中通過多種途徑推廣應用林業先進適用技術,加速了林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一是設立科技推廣經費。自二期工程建設以來,專門從工程建設投資中切出10%的資金用于科技推廣,篩選了一批先進適用的科技項目,實行計劃單列、項目單批、資金單下、?顚S。二是建立科技推廣示范區。三是專門設立了“三北防護林適用技術推廣獎”。以此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走科研、推廣、生產相結合路子的積極性。四是開展系列科技推廣活動。五是強化對推廣項目的管理。 據初步統計,三北工程第一階段建設,累計推廣先進適用技術1200多項,面積達4700多萬畝,使三北地區的造林成活率由過去的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造林合格率由54%提高到85%。特別是以容器苗、鉆孔深栽、大坑換土、地膜覆蓋等為主的抗旱造林技術,以“兩杏一棗”為主的經濟林良種,以“窄林帶、小網格”為主的農防林營造技術,以“寬林帶、大網格”為主的草牧場防護林營造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效益,有些甚至成為振興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有力地推動了工程建設健康發展。 三北局計劃處處長楊金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三北防護林體系 楊金恒建議國家應盡快提高三北工程建設的投資標準,并按規劃落實投資,以建立符合三北地區實際、合理、可行的投入政策和保障機制。 三北局質量處處長姚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以來,在三北工程的中央投資結構中,只有建設資金,沒有管護資金。工程建設成果的后期管護主要依靠地方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由于三北地區多為老、少、邊、貧地區,地方財力捉襟見肘,在資源管護投入上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三北防護林是一項生態工程,以追求生態效益為主,農民很難在經營防護林中得到收益。工程建設成果遭受牲畜、人為等因素破壞的事件也不鮮見。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程建設成果。 為此,他建議,將現有林的管護和成果鞏固納入三北防護林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投資應安排適當比例的資金專門用于未成林造林地的管護、成過熟林和殘次林的更新改造以及半荒漠地區的封育和管護。 三北局辦公室副主任劉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28年的建設,三北工程已治理沙化土地30多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沙化、鹽堿化嚴重的草原、牧場1000多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土壤侵蝕模數大幅度下降,減少入黃泥沙3億多噸。營造農田防護林223萬公頃,農田林網化程度達58.6%,有效庇護農田1923萬公頃,基本根除了危害農業生產的“三刮四種”現象。營造各類經濟林369萬公頃,占全國經濟林總面積的19.1%,年產干鮮果品2000多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近1/5,產值達300多億元。營造薪炭林107萬公頃,年產薪材800多萬噸,加上多能互補,解決了700多萬戶農民的燒柴問題。營建灌木飼料林500多萬公頃,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飼料資源。三北工程為我國大規模開展林業生態工程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發揮了示范和帶動作用。 劉冰表示,雖然沙塵肆虐的日子已經過去,但要明白三點: 一是沙塵暴的危害決不能與三北防護林工程畫等號。去年有一段時間,一些專家、學者在媒體上發表了一些不理性、不客觀、不科學的觀點,認為沙塵天氣的發生與三北工程和其他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有直接的影響,甚至抨擊了工程建設取得的成效,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林業工程建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雖然這種歪曲事實的看法已很快得到澄清,三北工程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也正大踏步地前進,但我們更應該通過這次教訓提高對林業工程的認識,提高環境保護的認識。 二是三北工程建設對環境的改善、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起到了非常積極重要的作用。三北工程是在我國北方實施的第一個生態工程,國家上馬這個工程,目的就是要改變北方地區惡劣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維護邊陲地區人民穩定。事實證明,這一做法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被譽為是造福千秋萬代的公益性事業。 三是三北工程建設將會一如既往地發展下去,絕對不會半途而廢。目前,工程建設正面臨著大好的發展機遇,上至國家各部委,下至地方單位對三北工程滿懷信心、滿懷希望,支持力度、重視程度一年比一年加大。國家給三北工程的投資也在逐漸地增加,各地的生態建設成效一年比一年明顯。這說明,改善生態狀況,維護自然環境已成為全國上下關注的焦點,生態環境的改善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2008年奧運會代表著祖國的榮耀,在倡導綠色奧運理念的今天,搞好生態建設,保護好建設成果,更大地發揮好建設成效,就是為奧運會的順利進行做貢獻的最好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