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而亮:萎縮的農村金融市場將使農業永處弱質地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1:16 中國產經新聞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而亮 一邊是火爆熱騰、節節突破歷史新高的股市指數,一邊是廣東徐聞的香蕉以每斤僅3分錢跌入價格谷底。二者之間有什么必然聯系嗎?有。筆者近日在湘西進行的新農村建設的金融支持問題的調查中,為這方面看法提供了依據。 建設新農村,首要的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如何破解這個長期困擾各級政府的難題,有專家提出兩條簡單的公式:“財政+金融+保險”、“價格+素質+轉移”。從兩條公式的關系來看,顯然前者是基礎,是決定因素。近年來,各級政府每年都加大了對農業的財政支付,這是有目共睹的。而金融和保險與之相比,卻呈現了另外一種態勢,漸漸遠離農村而去,情況十分堪憂。 今到農村走訪,縣以下再難看到農業銀行、農發行營業網點的影子。據統計,自1997年以來,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國有商業銀行撤并了3.1萬個縣及縣以下機構,農村信用社撤銷鄉鎮以下的代辦站11.6萬個。也就是說,在一般的行政村,已無任何金融網點;在鄉鎮一級,惟有信用社一家,僅有20%的農戶得到金融支持。金融機構的大量退出,導致與農業相關的資金流量急劇下降。農村的保險業務開展更是舉步維艱。在我們調查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張家界市,進入農村市場的10多家保險公司,除了壽險等人身保險外,涉及農業的只有煙葉一個險種。 金融機構大規模撤離農村市場,是農民不需要金融服務嗎?答案是否定的。據張家界農村信用社年初一個摸底調查,不到100萬的農村人口,今年信貸資金的需求量超過10億元,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連金融部門的領導同志也認為,農村對信貸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只是銀行都不愿在農村多開展業務。他們列舉出了多方面的主客觀原因,但有一條是共同的:如今的農業依然是弱質產業,投放信貸成本太高,風險太大。 應當承認,農村地域分散,農戶貸款規模小,星羅棋布建網點,四路出兵搞存貸,的確費功費力。可國有商業銀行不干的事情,卻有人愿意干。隨著國有金融機構在農村的退出,大量民間金融組織隨之而起。他們不怕麻煩,不嫌小利,深入千家萬戶、田間地頭,為急切需錢的農民送去信貸服務。有數字表明,在湘西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為農戶提供的信貸為國有金融機構的2倍,而總的利率水平與當地信用社差不多,頗受農民歡迎。但遺憾的是,這種民間的借貸方式與組織尚沒有一個合法的地位,甚至是打擊的對象。對他們而言,市場經濟該體現的一切權利與規則,都不管用了。呼吁多年的《民間借貸管理規定》,一直尚未出臺。 國有商業銀行退出農村市場,到城市謀求更大的利益,本情有可原。但要是將本應投放農村市場的資金抽調到城市,那就情理難容了。實際情況恰恰如此。人民銀行將國有商業銀行把農村資金以及農民存款的大量抽調稱為“虹吸”。有些“農”字頭縣級金融機構,這種“虹吸”竟接近100%。據反映,隨著今年股市的火爆和股民的急劇增長,商業銀行資金吃緊,農村和農業資金的外流速度明顯加快。本已萎縮的農村金融市場,更是雪上加霜了。 大家已經習慣了把農業看作弱質產業,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特性。我認為這是一種悖論。中國從封建時代起就是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強勢產業。今天淪為弱質,說到底是農村和農業為我國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建設作出的犧牲與貢獻。正因為如此,在工業化發展到了今天,中央及時制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決策。可我們許多人在欣喜歡呼我國股票市場牛氣沖天時,卻忘了農村金融市場正面臨崩盤的危險。缺乏了金融和保險強力支持的廣大農村,就像一個人的肌體本來已經缺乏血液,還要不斷被抽走,能不弱質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