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太湖治污十六年無功而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22:03 中國經營報

  藍藻事件只是太湖向人類的一次“示警”。

  “示警”的背后是對人類“無休止侵掠自然”的一次懲罰。這次事件也使得太湖的污染狀況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為什么歷時16年,耗資幾百億元的太湖治污工程竟無功而返?

  但愿這次自然的懲戒能促使中國人生態意識覺醒并播下新行動的種子——關注環境不僅是工業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眾的分內之事。

  但愿這次懲罰帶給中國人的影響不會永遠寂靜——因為它驚醒的不但是無錫,而且是整個國家。

  一線調查

  臭水下的隱情

  在衛星圖上,太湖北端的梅梁湖和貢湖看上去像兩個綠色的“大口袋”——里面裝滿了綠油油的藍藻。

  2007年5月29日,這兩個伸入無錫地界的湖泊再次成為無錫市民的噩夢。突然爆發的大規模藍藻污染了無錫市的自來水,臭水通過四通八達的管網進入無錫市的千家萬戶。在長達一周的時間里,人們被揮之不去的惡臭包圍著,所有的人都依賴

純凈水度日——燒飯,刷牙、洗臉甚至洗澡。

  此次水危機的規模和影響超過了17年前的那次太湖藍藻污染事件。1990年夏天,太湖梅梁湖藍藻泛濫,死亡的藍藻堵塞了無錫水廠的取水口,市民無水可飲,企業被迫停產。

  此后,藍藻年年都會光顧太湖,面積也越來越大。從1991年開始,國家啟動了太湖治理工程。然而,此次無錫藍藻污染事件凸顯出太湖水質已被深度污染的現實。這也意味著,耗時16年,耗資幾百億元的太湖治污工程功敗垂成。

  被延誤了的“預警”攝氏34.2度!

  5月27日15時36分,無錫市今年入夏以來的日最高溫紀錄誕生。25日、26日,無錫的氣溫分別為攝氏30.7度和攝氏31.1度。

  在太湖梅梁灣、貢湖,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多月大規模滋生了藍藻。在連續多日的高溫暴曬下,大量藍藻死亡、腐爛,在水面形成一層有腥臭味的浮沫,大面積水域水質開始發臭。

  “27日自來水就能聞到一些臭味,往年夏天總有幾天水會有些味道,當時并沒有在意。”家住無錫市曹張新村的張先生說。

  張先生當時并不知道,無錫市多個自來水取水口遭到了藍藻的圍攻。小灣里水廠于22日停止了供水,無錫市主要的水源地貢湖水廠的水質也因藍藻影響嚴重惡化。

  早在4月25日,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就已監測到梅梁湖出現了大規模的藍藻。“太湖出現藍藻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只是往年沒有這么早。”該研究站站長胡維平說,“5月8日,江蘇省政府在無錫召開了太湖水環境治理工作會議,我們在會上正式通報了藍藻爆發的情況。”

  據悉,在此次工作會議上,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提出應盡快建立藍藻爆發應急機制。5月21日,無錫市政府通過了《太湖藍藻防治應急預案》,一旦出現藍藻大規模高發,將采取引長江水入太湖,打撈藍藻,在湖中建圍欄攔截等方式遏制藍藻的生長和控制其蔓延。

  5月24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在無錫調研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江蘇省環保廳盡快對藍藻應急預案進行論證,用制度來明確防治細節。當時,有專家提出應馬上打撈藍藻,張力軍表示,“撈藻”是任何時期都需要做的工作,等專家對船體的型號和數量論證完畢后,將由政府出資購買打撈船,運行、維護費用由江蘇省環保廳負責。

  就在有關部門嚴陣以待、商討對策之際,藍藻不斷在太湖梅梁湖、貢湖累積。5月28日,藍藻大量死亡并發臭,無錫市除錫東水廠外,其余的自來水廠水源地水質都受到污染,這些水廠供應全市70%的生活用水量。

  “自來水聞起來像下水道的污水一樣惡臭,別說喝,洗手后手上的臭味用香皂都洗不掉。”張先生抱怨說,很多人都說自來水發臭了,但沒有那個相關部門提前警告或通知。

  自來水發臭后,無錫市并沒有停止自來水供應,也沒有及時對水已被污染的情況發出通報。5月29日,被污染的自來水通過四通八達的管網進入千家萬戶。群體性恐慌在無錫全城蔓延,幾乎所有的市民都加入了搶購礦泉水行列。

  “自來水停一兩小時沒有大問題,但全城停水一兩天影響面太廣了,市領導沒拍板,自來水廠不敢擅自停水。”無錫藍藻危機應急小組的一位專家說,無錫年年都有藍藻,有關部門對這次藍藻的影響程度認識不足,此次藍藻侵入了自來水廠取水口,水廠采用常規的過濾、凈化手段無法消除臭味,后來做了深度處理才使自來水恢復正常。

  被推遲的污水處理項目

  6月5日。無錫市錫山區安鎮。

  周志新慢慢地走過安國路橋,陣陣臭味隨風而來,他下意識地用手在鼻子前面扇了幾下,加快了腳步。橋下的水像墨汁般烏黑,看上去似乎有些粘稠。兩側平整的混凝土河壁上整齊地排列著一個個碗口大小的排污孔,污水在排污孔下方的河壁上留下了一條條黑色的“裝飾紋”。周是安鎮一名普通居民。

  “這是我們的景觀河道,沿河兩側都修了護欄,種植了草皮,可是水太臭了。”周說,“污水都排到河道里,天氣再熱點兒,河水的味道更難聞。”

  在太湖流域,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30%。安鎮與太湖地區許多環境監管相對薄弱的鄉鎮一樣,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多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網,沿著河網進入太湖。

  太湖流域內河道日益加重的污染使太湖的水體日趨惡化。資料顯示,太湖的水質平均每10年下降了一個等級。上世紀七十年代,太湖水質為二類,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平均為四類水質,目前有將近60%的水域為五類水。

  為解決太湖流域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1996年,國務院設立了太湖流域水資源保護領導小組,制定了“九五”(1996年~2000年)污染控制規劃,計劃在太湖流域建設54個污水處理廠,控制工業污染。但到2000年,“九五”計劃中的54個生活污水處理廠只有29個建成或部分建成。

  在隨后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2001年~2005年)規劃中,確立了五年完成255個水污染防治項目的目標。但直到2005年“十五”計劃結束,江蘇尚有12個污水處理工程沒有動工,這些項目分別位于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頭無錫市、無錫下轄的宜興市和太湖上游的常州市。目前這些項目都被結轉至“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間實施。

  安鎮污水處理廠是未在“十五”計劃內完成建設任務的污水處理工程之一。安鎮村建中心主任沈建平表示,污水處理廠目前正進行設備安裝,預計于8月底投入試運行。

  安鎮污水處理廠總投資2.5億余元,是江蘇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的治污項目之一。“項目被推遲主要是因為世行貸款手續非常復雜。2001年開始申請世行貸款,2004年才和世行簽約。”一直跟蹤該項目的周忠俊介紹說。周是無錫市錫山區建設局公用事業建設處的工程師。

  江蘇省利用世行貸款項目管理辦的董為剛工程師說,同期利用世行貸款的還有無錫市錫山區的東亭、惠山污水處理廠以及蘇州城區運河清淤、污水處理廠項目。目前這些項目正按照世行要求的進度進行,將于200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世行貸款審批非常嚴格,他們對安鎮污水處理廠項目進行了項目可行性、環境影響、移民影響等方面的評估,花了兩年多時間。”周忠俊認為,世行貸款審批周期較長,但當時貸款利率只有2%,而且還款期長達15年,利用世行貸款的項目能降低資金成本。

  對地方政府而言,利用世行的低息貸款是很劃算的事情,但從太湖治污的角度看,政府減輕了資金壓力卻推遲了項目投入運營的時間,相當于向太湖多排放了好幾年污水。一位專家認為。

  被忽視的非政績工程

  由于污水處理項目投資較大,不少地方將治污項目實施結果的滯后歸結于投資資金的缺乏。

  宜興市周鐵鎮污水處理廠也是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項目之一,按計劃應于2005年建成運營。據周鐵鎮鎮政府宣傳科的陳慶峰介紹,該污水處理項目一期已于2006年12月投入試運營,但因為管網建設還沒有跟上,現在運營狀況還不太穩定。

  “在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鎮里是硬著頭皮上了污水處理廠。”陳慶峰說,“污水處理廠一期投資3000萬元,二期還要投入5000萬元。全鎮一年財政收入才4000多萬元。”

  據悉,周鐵鎮污水處理廠已委托給浙江一家企業運營,污水處理廠目前是虧損運營,鎮政府每年補貼該企業70萬元。“污水處理費每噸0.3元~0.4元,經測算污水處理廠日處理1萬噸以上才能盈利。政府與企業達成了協議,污水日處理能力為5000噸~10000噸時,由鎮財政給予補貼。”陳慶峰說。

  周鐵鎮是一個小化工企業集中的地區,是太湖西側的主要污染源頭。6月3日,太湖藍藻引發的無錫水危機還沒有完全平息,周鐵鎮兩家化工企業“頂風”向太湖超標偷排污水被央視曝光。周鐵鎮鎮長、鎮委副書記、宜興市環保局副局長等5名責任人分別受到行政記過、行政記大過、行政撤職處分。

  據悉,盡管周鐵鎮污水處理廠已經投入運營了,但由于管網建設不到位,大多數工業企業的污水并沒有納入污水處理廠的管網,出現了企業超標排放,污水處理廠卻“吃不飽”的現象。

  全國人大環資委辦公室副主任駱建華認為,現在很多城市雖然建了污水處理廠,配套的管網建設卻跟不上,主要是有些領導熱衷于表面政績,對埋在地下看不出政績的管網建設不積極。

  污水處理廠不能滿負荷運轉是全國普遍的現象。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局長陸新元說,去年監察局檢查了500家污水處理廠,發現有1/3建成后沒有運轉,還有1/3時開時停。

  透視

  緣何徒勞無功

  “太湖藍藻的爆發,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6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太湖的氮磷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為藻類生長提供了物質條件。

  來自江蘇省環保廳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太湖5個重點湖區的水質狀況沒有達到《江蘇省“十一五”水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太湖流域53個水質監測斷面中有40個斷面總磷、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不達標;全湖總磷為五類水質標準,處于中富營養水平。

  上述40個水質不達標的監測斷面主要集中在無錫、蘇州和常州,這些環太湖流域的城市是太湖的主要污染源。數據顯示,目前太湖三類水域只占18.8%,五類和劣五類水域達到58.7%。這表明,歷經十多年的治理,太湖水質惡化程度并沒有得到遏制。

  “運動”治污

  國家對太湖大規模的治理始于1991年,當時啟動了太湖一期治理工程,太湖流域一期11項骨干工程相繼投入建設。

  1995年,太湖被列入國家“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點,國務院有關部委會同蘇浙滬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水污染治理運動。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介紹說,1996年在無錫舉行的太湖治理現場會上,有關領導提出,1998年實現全流域達標排放,2000年使太湖水體變清。

  大規模興建污水廠、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排放量是太湖治理的第一個階段。蘇浙滬圍繞目標展開了“零點達標”行動,即在1998年12月31日零時,太湖地區1035家重點污染企業必須全部實現達標排放。這1035家企業中,江蘇省占770家,浙江省占257家,上海市占18家。

  “當時有位環保局長對短期內能否達到目標表示了懷疑,但在會上遭到了嚴厲批評。”秦伯強認為,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種運動式的治理行為并沒有取得好的效果。

  污染轉向

  “零點達標”行動后,太湖流域工業污染迅速反彈。隨著太湖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大量中小企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紡織印染、化工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成為太湖地區的支柱產業。而隨著產業轉移的加快,一些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轉移到了監管相對薄弱的農村,大量工業污染沿著河網進入太湖。

  2000年太湖水質變清的目標并沒有實現。2000年太湖流域82個主要河湖斷面監測數據顯示,48%的監測斷面水質為四類,14%為五類,3%為劣五類。

  曾有國家環保總局有關官員這樣總結太湖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對湖泊污染治理的長期性、復雜性認識不足;重視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忽視了城市生活污水、農業污染的治理,氮、磷等有機污染物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2001年開始,國家對太湖治理戰略進行了調整,由工業點源控制為主,向工業點源與農業點源綜合治理轉變;由城市污染控制為主,向城鄉污染控制轉變;由治理污染為主,向防止污染和生態環境保護轉變。

  太湖地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超過1000人。人口的劇增加大了生活污水的排放總量;工業的發展使耕地銳減,土壤肥力下降,養分的回歸和消耗不平衡,使得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

  由于太湖流域大量工業污水排放,以及圍網養殖、城鎮生活污水、農業污染的影響,太湖湖泊水體富營養化問題非常嚴重,水質持續惡化。《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太湖21個國控監測點位中,無一類至四類水質,五類和劣五類水質點位分別占14%和86%。

  秦伯強認為,近年來太湖總氮和總磷的主要來源除工業污染外,農業點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的比例顯著增加,對于太湖最突出的富營養化問題,以工業污染治理為主的措施很難起到預期效果。

  “太湖要恢復到滿意狀況,恐怕要幾十年時間。湖泊治理的決策要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律,否則會自討沒趣。”秦伯強說。

  鏈接

  太湖治污史

  1991年,國家啟動太湖一期治理工程,太湖流域一期11項骨干工程相繼投入建設。

  1995年,太湖被列入國家“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點。

  1996年4月,成立由國務院各部委和蘇浙滬兩省一市領導組成的太湖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組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

  1997年,國務院批準《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計劃及2010年規劃》。

  1998年,國務院組織開展聲勢浩大的“聚焦太湖零點行動”。

  2000年7月,太湖爆發大規模藍藻,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太湖水體變清計劃宣告失敗。

  2001年,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規劃開始實施。9月初,太湖爆發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藍藻,部分地區藍藻厚度已達15cm以上。

  2002年8月,國家863項目“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示范工程”啟動。

  2003年,“引江濟太”工程開始實施。

  2005年,太湖一期治理工程基本結束,工程總投資逾100億元。

  2006年,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開始實施。

  2007年5月,太湖藍藻突然爆發,無錫陷入自來水危機。

  資料

  藍藻即藍藻門,又稱藍綠藻,是一門最古老、最原始的藻類植物。

  據介紹,無錫城區的自來水都來自于太湖,由于工業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太湖,導致藍藻在短期內急劇爆發,同時高溫的天氣和暴曬,導致藍藻在岸邊死亡、腐爛,發出刺鼻的味道,污染了湖水,使太湖的水質進一步惡化。

  特別提示:為了向讀者提供更多的資訊附加值,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特別報道”的采編過程,“特別報道”將一些不便在報紙上“所道”的人和事呈現出來,在本報網站上開辟了《新聞背后的人和事》欄目。敬請登錄www.cb.com.cn,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并提出寶貴意見。

    中國經營報記者:寧華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