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加速中國茶產業資源整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3:26 中國產經新聞
訪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組委會主任朱福堂 本報記者 何建華 賀民報道 在中國經濟日益崛起和中國文化日益強大的今天,面對后WTO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將中國茶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使它真正走向世界,茶人們對行業領頭軍一直報以熱切的期待。針對近幾年茶產業的變化趨勢和新業態的產生,茶葉企業如何應對發生的變化?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組委會主任朱福堂。 《中國產經新聞》: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國際茶博覽會,每屆博覽會都會突出一個主題,你認為第四屆茶博會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朱福堂:搭建“茶經濟的全球平臺、茶文化的世界之窗”是茶博會的主題,經過三年的積累,茶博會組委會已經和世界上30余個國家的茶葉協會和相關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聯系,今年已經向世界上超過1萬家茶葉買家發出邀請,邀請這些來自歐盟、美國、加拿大、俄羅斯、中東、非洲的茶葉買家、品牌企業CEO和專業化全球采購商前來參觀、洽談合作、簽訂買單。 除了繼續推廣茶經濟、茶文化、茶科技,本屆茶博會最重要的是要將中國優秀的品牌茶推出去。這也是第四屆茶博會的一大亮點——“把客戶引進來”。就此而言,將茶作為禮品贈送給普京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我們要把國內的茶葉品牌推出去,送出去。 《中國產經新聞》:你認為中國茶葉之所以沒有國際品牌的原因是什么? 朱福堂:中國的茶產業發展至今,面臨的壓力應當是自身內部機制的改革壓力和外部國際品牌涌入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作為中國茶業界的一員應當抱有更加團結、更加開放的心態,與業內同仁加強交流合作、加強信息互換、加強營銷的整合。 英國不產茶,而英國“立頓”茶卻無人不知,我國茶業正是缺少這樣的大企業。就品種而言,龍井、碧螺春、普洱、烏龍,普通中國人都能如數家珍,但如果讓人說出一兩個茶葉的知名品牌,就難叫得出了。 分析原因,一是由于近年來,中國茶的出口質量偏低,基本為中檔偏低產品。二是出口茶大量以散茶為主,缺少真正的品牌茶。“品牌”建設正是我國茶業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例如大部分日本人熟知中國的烏龍茶,也只知烏龍茶的名稱,而沒有品牌的概念。 “品牌”是目前中國茶市場的空缺點。品牌策略不夠完善,企業推出的相關產品難以進入市場,營銷手段給人以零散、混亂的感覺,效果上自然打了折扣;品牌內涵不夠時尚,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字號,不時尚就丟失了不少潛在的消費者;銷售渠道過于單一,這就是國產品牌和國際品牌在銷售渠道上的差距;難以突破地域局限,中國的茶葉企業需要站在全國乃至國際品牌的高度,并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 “品牌”問題也是近幾屆茶博會潛心研究的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堅信,茶產業也將像酒業、飲料、乳業一樣,擁有自己的五糧液、匯源和蒙牛。 《中國產經新聞》:茶葉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在生產上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從中國茶出口的前景看,哪一個品系的前景最好?茶科技創新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大? 朱福堂:近兩年,日本及歐盟頒布了新標準,中國茶產品受到的影響隨之而來,例如農藥超標等問題。目前,國內茶生產分散。據了解,全國現有21個省市種茶。在種植分散的情況下,加之部分農藥不標明成分,使得農藥使用常出現問題。這些也與生產方式、生產水平及茶農的經濟水平有很大關系。 從中國茶葉出口的前景看,綠茶的市場較好。在規模上綠茶的產量、產值最大,有著規模優勢,在科技方面的研究也最完備,它的發展有眾多科學數據作為支撐,消費者可以完全追溯綠茶的整個生產加工過程。雖然目前很多茶也炒得很熱,但是真正要立于不敗地位,還是需要有科學數據來支撐。 茶企業長久發展還是需要有茶科技支撐的。目前而言,國內企業過多重視茶貿易而忽略了茶科技。在國內市場上除了綠茶具有相對完整的數據支持外,其他茶產品還亟待解決科學研究的問題。另外,在茶產品的再加工、再培育以及各種茶飲料的加工制作方面,我們的研究都遠遠不夠。目前市場亟待在科研機構的建立、科研人員的培養、科研成果的開發宣傳方面做出努力。 《中國產經新聞》:你認為中國茶產業如何從分散型向集約型發展? 朱福堂:中國茶產業從前幾年就開始重新進行整合了。通過茶博會這個公平公正的平臺,企業也找到了一條更方便更容易進行交流信息和資源整合的渠道。隨著大企業越來越具有競爭力,核心茶企將會帶領整個行業走上兼并、整合的良性循環發展道路。 中茶公司一直在做傳統茶葉企業的整合工作,去年和今年是在普洱茶產區,下一步將在綠茶產區進行整合。現在已經開始和烏龍茶產地的一些企業進行合作。今年,在一些重點采茶區、重點消費區將有所作為。 《中國產經新聞》:作為“茶經濟的全球平臺、茶文化的世界之窗”,國際茶博覽會在推動茶文化的發展上會有哪些舉措? 朱福堂:要考察國際茶博覽會的成績,單從規模上去看是很容易得出結論的,但是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不全面的。還是從中國國家年上給普京總統送茶禮說起吧。在俄羅斯“中國國家展”上通過我們國家領導人的手,把融合了中國茶、絲綢和瓷器的禮品送給了普京總統。在這里送出的顯然不只是單純的茶,更重要的還是中國的文化,尤其是茶文化。我們后來了解到,這次送茶的效果非常好,因為這件事,俄羅斯市場上現在已經掀起了一股消費中國茶的小高潮。應該說,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茶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沒。 在今年的茶博會展會上,我們還將辟出1000~1500平方米的場地進行世界茶文化方面的分類展示,并嘗試發布一些茶文化的時尚信息,努力將傳統文化和時尚文化進行結合。 《中國產經新聞》:回過頭來談談茶博會的初衷,在溝通、交流、交易等方面你們更側重于哪方面? 朱福堂: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的茶葉品類在世界上是最全面的。2004年開始,從國際性展會的角度而言,茶博會展商結構中國際參展商的比例達到了10%~15%。這些國際參展商包括看好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想把紅茶賣回到中國的茶葉生產加工企業;也有國外的茶葉機械企業;另外,還有尋求直接貨源的中小茶商;想利用外資政策,通過茶業進行圈地的國際參展商等。 如今的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單就規模來說在全世界的茶葉專業展中名列前茅,這主要是由中國巨大的市場決定的;從服務的角度來說,我們也一直在努力改進。我們希望茶博會能夠為中國茶業的品牌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一直在強調茶博會的交易性,其實我認為所謂的交易平臺并不僅僅是訂單的交易,也包括品牌的交流和合作。如果大家在展會上除了能夠簽下訂單之外,還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合作伙伴--經銷商、代理商,那就會覺得展位費花得值了。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把中國茶業的最高水平展示給國外買家,吸引他們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