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調查報告:過半居民自認屬于社會中下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8:40 保監會網站
“在座的是中間層,但是都可能認為自己是中下層。”6月6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會議室,一位專家在總結該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的<中國當前的發展和民生問題>報告時說。該報告以去年進行的社會調查為依據,得出結論——中國經濟在進入超周期的高速增長后,居民并沒有因為自己的收入增加而增加滿意度,相反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進入中下層。調查顯示,2006年中國約有29.1%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屬于社會中下層,24.5%的人認為自己屬于社會下層,即53.6%的人認為自己屬于中下層、下層。這個數字比例分別比2003年上升了2.6、9.9個百分點。同時認為自己屬于社會上層、中上層、中層人數的比例則都分別下降。在印度、韓國、美國等國家,自己認為屬于社會中層的人數一般在50%以上。中國則反映出的這個比例在下降。有趣的是,一位北京的處級干部,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也認為自己屬于中下層,理由是自己還房貸、贍養老人和養育子女的壓力非常大。這項調查引發另一個結論,即在快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中,由于分配秩序的問題,不僅低收入群體不滿意,中上層群體也不滿意。“國家干部”受益最多調查結果發人深省。比如在調查哪些人受益最多的問卷中,10年來城鄉居民首次認為是“國家干部”這個群體,這與前幾年私營企業業主被認為受益最多的調查結論大不一樣。根據調研數據,導致城鄉居民滿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在經濟超周期高速增長時,居民沒有分享到較多的好處。李培林指出,連續5年的中國經濟進入超10%的超周期增長,說明經濟進入了1949年以來的最好時期,但是更多的社會指標面臨難以完成的困難。比如,除了農村居民純收入在過去幾年沒有完成外,貧富差距本來預計未來要下降,但是實際情況是在上升。比如06年全國的收入貧富差距反映的基尼系數是0.496,仍在擴大狀態。如果以財產情況考慮,則貧富差距更大。此外,根據06年的調查,住房、醫療、教育已成成為除食品外的三大社會負擔。其中醫療所占支出的比重為11.8%,僅僅次于食品37%比例。調查也發現,目前把看病難、看病貴認為是當前社會最重大問題的比重已經為23.92%,位居第一位,這與過去幾年把腐敗問題作為首位問題的情況不一樣。關鍵:促進居民收入增長李培林指出,目前需要警惕不少居民沒有分享到經濟增長好處的情況。過去80年代的改革,每個人收入都在增加,但是目前已經明顯出現一些人收入下降的情況。根據2006年的社會調查,認為與過去5年比,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的比例為63.4%,其中認為上升很多的比例只有9.7%,53.7%的人認為略有改善。但是認為沒有變化、略有下降、下降很多的人比例為36%。而隨著今年5月份豬肉、蛋價、食用油進入10年以來的最高,居民生活負擔加重。中國人民銀行今年6月份將做相關調研。而央行去年6月的調查指出,中國居民的收入在增加,2005年職工工資上漲了14%,但居民對收入的滿意度在下降,主要是預期物價上漲加快。李培林指出,過去幾年來中國低收入者收入在增加,但由于物價也在上升,因此對于農民和低收入者來說,生活成本大幅提高。“貧困問題并未很好解決。”李培林說。他的調查也發現,到2000年在整個東部基本實現小康社會時,西部僅僅實現了56%。而解決上述問題,浙江的經驗值得研究學習,這個人口、面積和韓國類似的地區,人均GDP在全國省市中僅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由于私營經濟發達,這里不論是城鄉收入差距、地區貧富差距都在全國最低。李揚指出,關鍵的問題可能還在于加快民生問題的解決過程。比如中國還沒有把就業、住房兩大保障問題的基本法律納上立法日程,說明還有很多工作未啟動。[][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