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術陰謀”有沒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07:06 中國質量新聞網
凡是未解之謎,都能引人入勝;可是身邊的種種“消費怪圈”,卻只會令人掃興。其中一個令人費解的事實是:某些家電、數碼產品以及汽車產品在質量擔保期內可以“確保”不出問題,一旦過了“三包”規定的保質期“馬上”就壞,頻頻發生各種故障。而且,這些產品會反復壞,需要反復修。在這方面,許多消費者都有這般共識:保質期一過,享受產品的好日子就算到了頭。 這么說來:制造商簡直“神”了———他們聰明絕頂,能掐會算,可以確保產品在保質期內安然無恙,因而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但是我懷疑,這里面存在著一種技術上的“陰謀”。當產品發生故障,必將使得消費者陷入兩種窘境:要么為昂貴的工時費和零配件買單;要么干脆丟掉舊的,去購買“最新一代”的產品。在這方面較為著名的維權事件,應算去年10月鬧得沸沸揚揚的佳能數碼相機SI的CCD質量事件了。當時,大量關于S1 SI相機故障的相關帖子(網友集體聲討佳能),普遍反映的都是打開相機出現花屏,相機液晶顯示器顯示模糊,顏色呈紫色,照片呈嚴重的鋸齒形模糊甚至黑屏狀態。據網友介紹,這批問題S1數量不少,基本都是使用了一年多,剛過保修幾天或者1~2個月就出現CCD問題。如果回顧一下,從各大DC廠商召回產品的列表中不難看出,大部分產品都是在使用了兩年左右便出現問題,致使高達數千元的高檔消費品變成了時尚玩具。看來,這絕非偶然現象,表明一些企業對這項“業務”非常“熟練”。所謂“技術陰謀”,就像一個連環套,只要陷入這類圈套,消費者只好吃“啞巴虧”———因為你根本無法得知內幕。業內人士披露:有的制造商,會使用便宜的材料,預期內平安無事,恰好一過保質期便進入“疲勞期”。還有,作為營銷手段,有的廠家故意將即將淘汰的產品推出,讓你手中的剛買的東西迅速成為“一次性筷子”。作為對策,消費者千萬不要盲從,更不要為虛榮心驅使,使自己跌入更新換代的“輪回”中。試問,用于家庭攝影,一臺6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比300萬像素的能強到哪兒去?如果陷入攀比、時尚的怪圈,那么正好迎合廠商的陰謀。 還有,一旦產品于保質期外出現問題,這種“技術陰謀”就延伸到維修階段,“陰謀”變成了“陽謀”。據悉,家電、數碼維修業堪稱最容易動手腳的領域。維修業普遍存在索要高價、小題大做、甚至把好零件換成壞零件的“貓膩”。比方,江先生的洗衣機最近“罷工”了,他先后跑了三家維修店,每家都給他列出一大堆故障,開價分別是500元、400元、250元。最后,江先生托朋友以“成本價”修好,才花了30元。還有,少數修理工會趁客戶不注意,隨意制造故障,自毀自修,有的甚至在家電上“預留”故障,等“舊病復發”了,再找到他,立刻手到病除,落個技術高明的名聲。這不是欺詐又是什么?無奈之下,消費者只能忍痛放棄修理,掏錢買新的吧。就這樣,“皮球”又被踢了回來。 沒有人能夠相信世上有永遠不壞的產品,也沒有人把現代產品當成“高壽”的古玩,惦記能用上兩輩子。但是,這個剛出保質期就壞的現象很不正常,說明生產企業的品質存在嚴重問題。這個壞品質包括兩層意思:首先,只顧眼前利益,唯利是圖,坑害消費者;其次,對社會和環境都是一種嚴重污染。相比起來,后一層意思更具威脅。(《中國質量報》) □ 林 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