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燃油稅開征漸行漸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4:49 南方都市報
發改委發布節能減排規劃,促資源稅改革方案加緊出臺 燃油稅開征漸行漸近 核心提示 從1994年動議開征燃油稅,到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再到國家稅務總局兩任局長金人慶、謝旭人多次對外發布。 燃油稅將“擇機開征”的權威消息多年來一直在我們的視野中時隱時現,在幾度熱議中與我們擦肩而過。 “擇機”二字之微妙,不在于什么時機,而在于如何選擇。畢竟,燃油稅不是被逼出來的。 開征燃油稅的呼聲響了多久,“適時”二字就提了多久。然而,什么才是合適的時機?今年3月份,高油價是呼喚燃油稅出臺的引子;剛進入6月,節能減排則成了適合燃油稅出臺的“時節”。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下簡稱《方案》),明確了2010年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方案》指出,應“抓緊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改進計征方式,提高稅負水平。適時出臺燃油稅。研究開征環境稅。研究促進新能源發展的稅收政策。” 征稅比例應公開論證 “說實在的,燃油稅開征的說法已經說了很久了,關鍵是什么時候開征。從時間點上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消費者對燃油稅的接受程度,肯定比1994年初次提出這個概念的時候要高。”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科學院院長陳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從必要性上看,燃油稅和環境稅都必須要開征,因為我國很多環境治理事業,例如城市垃圾處理與污水處理,都缺乏資金,兩稅的開征肯定有助于解決資金問題。 陳勇說,“但具體征稅比例有多高,則必須進行公開論證,特別要避免重復征稅。在征收后如何運用龐大的稅金,也必須提上議事日程。也就是說,稅金必須對公眾公開,透露今年征收的稅金總額,并讓公眾了解所征稅金到底用在何處,這樣才能讓社會真正接受兩稅。” 此外,陳勇還認為,在提倡市場化和企業化運作來治理環境方面,政府也應考慮所征收的稅金是否應補貼相關企業,切實體現政府對于從事環境治理企業的財政鼓勵。“至于征稅的執行主體誰來牽頭,則不太好說。” 一直在倡導成立能源部的陳勇表示,現在燃油稅是國家發改委說要征的,但若日后國家能成立一個專門負責能源事務的機構,則把征稅事宜給予該專業機構執行才能保證執行效果。 今年的3月5日,財政部在《關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透露,因為部分改革條件已經成熟,今年將抓緊完善燃油稅改革方案并擇機實施。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副所長靳東升曾表示,按照方案設計,對汽油、柴油開征燃油稅之后,養路費、客運附加費等多項行政收費同時停收。靳東升還透露,由于客觀環境的變化,我國2001年擬定的燃油稅改革方案現在面臨較大調整,馬上出臺條件還不成熟,至于年內是否肯定會開征,靳東升稱不方便下結論,開征要等待合適的時機。 中近期實施無太大沖擊 由于燃油稅開征將導致汽油、柴油價格的上漲,靳東升3月時表示,推行改革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油價不是太高、中央財政收入不太緊張、稅務管理準備充分、社會能夠接受等。 廣東油氣商會部長姚達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燃油稅的事情政府每幾年就提起一次,因此,我認為即使燃油稅于中近期實施,對于物流運輸業與消費者的沖擊都不會太大——對于前者,國家從1994年就證實會征收燃油稅,業界應該已經為此做好了充分準備;對于后者,油價也早已成為消費者買車甚至選擇駕車路線的重要因素。” 人們大多數認為,開征燃油稅是最有效的節約手段,有利于通過經濟杠桿合理地調控私家車用戶的用車量,有利于鼓勵消費者自覺購買使用小排量汽車,從根本上減少石油資源的消耗和減輕汽車尾氣的污染。 姚達明則說,在大家都明白燃油稅一定會開征的前提下,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將如何制定稅率,以及將于何時實施。 “由于燃油的零售價全國基本無差別,所以理論上制定一個全國統一稅率是可能的;另外,在油價變動的情況下稅率會否調整、周末與平時的稅率又是否一致等等業界關心的細則,都考驗政府如何落實‘多使用者多繳稅’的原則。” 對下游油站應該也沒有什么沖擊,姚達明認為,因為海南一早就實行費改稅了,并沒有發現油站業務受影響。真正要應對的還是消費者和物流運輸行業本身,他們都要自己取舍燃油稅開征后如何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的方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燃油稅問題已有充分討論。現代公共財政理論認為,在一個合理的財政收入體系當中,非稅收入的比重不宜過高。但就我國目前稅費收入構成的比例看,行政性收費和事業性收費比重仍然過高,其中與交通運輸有關的收費占有較大比重。 本報記者 李銀 覃羿彬 ■ 觀點 燃油稅不是逼出來的 燃油稅不是逼出來的,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科學院院長陳勇認為,“現在主動開征兩稅,不能說是國際對中國減排(溫室氣體)的壓力增大,更應該說是我們國家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前我們為了求發展犧牲環境,現在則到了一個有實力來治理被我們污染的環境的階段。此外,中央和地方上就環保節能和減排的認識肯定需要時間來統一。為了盡快令雙方達成共識,政府可考慮對一些環保治理方面成果顯著的地區以兩稅征收得來的資金進行補貼。”李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