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600出版社困守圖書訂貨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0:00 北京商報
昨天,國內圖書出版業三大盛會之一的北京圖書訂貨會在國際展覽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一度被認為是當年出版業“晴雨表”的北京圖書訂貨會已經歷了20個年頭,這個曾經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起到關鍵作用的產物如今已經褪去了夕日的光環,600余家出版社在今年的訂貨會上很難拿到真正意義上的訂貨單。 隨著出版社自辦發行體系和國內整個發行分銷渠道的日益成熟,業界各大訂貨會已經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訂貨功能。最初作為安身立命之根本的訂貨功能失去之后,行業中各大以“訂貨會”命名的訂貨會議將要何去何從呢? 現場 客商分流的訂貨會 “這可能是我們最后一次參加圖書訂貨會了。”昨天,在國際展覽館1號樓一層大廳門口,北京華文博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小李面對眼前的擁擠人流頗為無奈,“別看這里人多,但是我們的書根本找不著買家。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幾年了”。 昨天是2007圖書訂貨會在北京國展中心舉行的第二天。根據組委會方面的統計,本屆圖書訂貨會共有660余家出版社、期刊社和版權交易機構參展,其中內地圖書出版社428家,港澳臺出版機構133家,一二級批發單位54家,出版相關產業33家。 雖然在此批出版社中不乏新華書店總店、中信出版社等國內大牌出版企業,但在業內人士的眼里,“明星效應”并沒有起到等同的作用——據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黃國榮介紹,由于書業產供銷三方經營方式的改變,主發寄銷已經消解了訂貨的實際意義,而2007年圖書訂貨功能減弱,是當前各大展會共同面臨且直接影響展會效果和參會積極性的難題。 “這里面的原因很多。很多客戶只要通過網絡就可以知道出版社新一年出版物的目錄,這對簽訂會來說就是致命的威脅。可以說現在還參加圖書簽訂會的客戶,不過是來和出版界的老朋友們見個面而已。”小李告訴記者,除此之外,現在北京市內的圖書交易已經開始呈現細分,“包括期刊、兒童讀物、科學普及等專業性比較強的圖書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交易平臺,沖淡了圖書訂貨會的影響力”。 然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困惑 訂貨功能日漸喪失 在昨天的圖書訂貨會上,北京華文博采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小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訂貨會僅僅只是提供一個交流平臺,指望它掙錢已經不現實。”根據他的介紹,隨著訂貨會“訂貨”功能的萎縮,如何看待訂貨會做重新的定位和安排,已經成為許多參會者的問題。 訂貨會訂貨功能的萎縮與其歷史淵源是密切相關的。黃國榮向記者介紹說:“在1985年以前,我國所有的圖書都是由新華書店包銷的,印刷多少圖書都是由他們說了算,然后再發給全國各書店,但實際上,這是生產與經營脫離的一個典型。”黃國榮表示,當時訂書只能是參照新華書店的兩個書目,我們把這種方式稱做“隔山賣牛”。因為這樣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圖書的運營成本,僅僅憑書目訂貨的盲目性直接導致退貨率的提高。 1987年,第一屆北京圖書訂貨會由北京44家出版社自發舉辦,當時在勞動文化宮內一個很小的地方,并且都是出版社自己帶桌子、椅子等搭建展臺,圖書訂購則采取看樣訂貨的方式。“這樣訂貨者既可以看見書目,又能夠了解書的樣式和內容,這標志著圖書征定形式的正式變革。”黃國榮認為。 “如今20年過去了,我們的經濟體制也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我們也在想辦法解決。”昨天,在國展中心1號樓二層的新聞中心,2007圖書訂貨會組委會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任思強 金冰 任鵬宇/文 暴帆/攝 張彬/制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