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完善推動科學發展的經濟調節機制
堅強有力、靈敏有效而又務實有度的經濟調節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完善經濟調節機制是建立健全落實科學發展觀體制保障的關鍵內容。近10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關改革不到位,經濟調節杠桿未能充分發揮作用。因此,應圍繞推動科學發展,著力推進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方面的體
制改革,形成完善的經濟調節體系,促使市場主體把工作重心切實轉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上來,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應抓緊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相應調整和規范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間的財政收支關系,確保財權、事權相匹配,使各級政府都能通過公共財政滿足履行其承擔的公共事務的需要。完善中央與地方、省對縣鄉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農村貧困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推進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物業稅等改革,強化稅收杠桿對市場主體行為的引導和約束。
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應加快推進國有金融企業股份制改革,形成能動、自律、富有活力而又具有健全內控機制的微觀金融基礎。推進政策性金融體系改革,穩步發展多種所有制的金融機構。積極發展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構建滿足不同類型需求的全方位、多層次、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體系。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強化金融杠桿的運用,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對金融和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
在投資體制改革方面,應在進一步落實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的自主權、完善相關風險承擔機制的同時,健全投資的宏觀調控體系,通過規劃、政策、信息發布、嚴格市場準入等手段引導社會投資方向,抑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價格體制改革方面,應著眼于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有利于促進協調發展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水、電、煤、石油、天然氣等基礎產品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價格,合理調整教育、衛生、文化及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公共服務和產品的價格,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
著力構建市場主體能動與規范運作的制度基礎和社會環境
實現科學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科學管理和有效調節,而且依賴于作為市場主體的企事業單位和廣大社會成員的能動與規范性運作。這是政府實現管理和調節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的基礎。形成市場主體能動與規范運作的制度基礎和社會環境,應從三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加快企業制度創新。加大國有獨資企業的改革力度,著力完善產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推進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以明晰產權為重點,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加強政策引導,推動個體私營企業以改革獨資產權和家族管理為重點,創新企業制度。
以遵規履約為核心,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以完善信貸、納稅、合同履約、產品質量和信用記錄為重點,形成信用跟蹤、征集、分析制度,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相應建立健全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著眼于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合理權益和推動誠實守信,全面推進市場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資產權利、市場交易、市場監管、勞動者權益、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法制基礎。與此同時,加強執法和執法監督,保障各項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
[上一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