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機制造業縮影:上飛廠與“運10”飛機往事(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4日 09:41 中國新聞網 | |||||||||
1981年6月18日,三機部和上海市在上海錦江俱樂部聯合召開“運十飛機論證會”。參加會議的有35個單位的55位代表,大會一致認為“運10”的研制應該繼續下去。 1983年由國家計委副主任甘子玉主持的一次會議上,上海市提出需要資金3000多萬元,但民航代表在會上明確表示不要此飛機,財政部據此認為這種飛機要變成商品,還需要花更多的投入,且沒有用戶,因此明確表示不同意籌措3000萬元。
此后,國家對“運10”飛機的研制沒有再投入資金。事實上,此次會議并沒有形成文件,但是由于沒有資金投入,“運10”飛機研制實際上也在此時被迫下馬了。“運10”飛機項目從1970年中央下達任務到1985年2月飛機停飛,前后歷時15年,國家總投資5億多元人民幣。 關于“運10”下馬的真正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運10”當時是為國家領導量身定做的,屬于豪華版的商用客機,是政治意志下的項目,很多為“運10”飛機制造零件的企業根本沒有批量生產的能力,因此導致“運10”也無法批量生產。 但不管怎么說,作為中國第一架按照英美適航條例設計的國產飛機,直到今天,運10仍是我國第一架也是惟一一架國產噴氣式干線飛機,是迄今為止我國起飛重量最大、飛得最遠、飛得最快、飛得最高的國產客/運輸機。 更為重要的是,“運10”在飛機和發動機的研制均取得重大成果,并形成一支1.1萬余人的飛機和發動機研制隊伍,從而為以后國內干線飛機的研制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 攜手麥道命運多舛 “運10”的下馬,讓上海飛機制造廠一度陷入了困境。 [上一頁] |